•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中医弱点之四——认识一次完成

资深美女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1/15
帖子
79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属旧唯物主义,所有的唯物主义都认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是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在认识论上是有区别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可知的,但并非世界都已经被认识了,而只是表明今天不能认识的东西将来总有一天会被认识的,它把实践引入了认识论,认为认识会在实践中不断深入和提高,它否定一成不变的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之前的旧唯物主义(阴阳五行学说是其中之一)也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但是这个认识没有引入实践,不懂得辩证法,看不到认识的发展,认识一次完成。
中医体系中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时期,《难经》成书于东汉以前,而《易经》则更早了,其成书于商末周初。当这些经典著作问世之后,就字字珠玑,不可撼动,不可质疑。后人的工作只能是挖掘、补遗、注解,一句经典语被注解成上万字的专著比比皆是,可谓汗牛充栋。在中医临床中,若遇上治疗效果跟经典不相符的情况,也会被归咎于对经典理解不对、理解不透,而极少有人去怀疑经典否定经典。
《黄帝内经》中的黄帝是圣人,儒家认为,圣人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但历史记载,黄帝是五帝时代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就是一个原始部落的首领,领导了传说中的涿鹿之战,在这场战争中,炎帝和黄帝联合起来打败了蚩尤,炎、黄二帝才成了中华文明的始祖,我们是炎黄子孙。可是,我就不信,一个原始部落的酋长,他的话怎么就字字珠玑,怎么就“说尽天下后事无穷尽之理”了?他真的就那么牛吗?人们对《易经》《难经》等经典的认识,存在同样的问题,不重复。
经典中的话字字珠玑,不容置疑,这种怪现象怎么出现的,原因在哪里?从现代哲学的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原因就在于它脱离了实践,不重视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总结经验来充实拓展经典,不吸取教训来否定经典中不对之处,而是把过错归咎于参与实践的人对经典理解不对或理解不透,只要他们去狠钻经典,总有一天会验证经典的准确论断的。
经典不讲辩证法,看不到发展,甚至害怕发展,陷入了认识一次完成的泥坑。我想起了禅宗里有一个叫古灵禅师的一段公案,讲的是他和他老师的一个故事:古灵悟禅后,一天,他看见他原先的老师在窗下诵经,有一只蜜蜂在窗户纸上爬来爬去,想飞出窗外。古灵便道:“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钻他故纸,驴年去”,还作一谒曰:“空门不肯去,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日。”
 
一气拜读完你的四篇大作。简直就是·······。鄙人给你一个例子看看就可以知道现在所谓的科学是怎么样的。张某、女、36岁,噎嗝五年,几个医院各种所谓的科学诊断还是找不到病因,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习惯性噎嗝。这才是真正的荒唐。后来还是我们这些不科学的中医治愈。奉劝你还是多深入了解了解中医吧,别在这里纸上谈兵了,这样只会让人笑话。
 
善学者,悟其法理,不善学者,刻舟求剑。《黄帝内经》是一本讲法的书,不是讲技术的书。进化的是技术,法理是不能变更的。现代人不是智慧不够,是因为浮躁有余,价值观的扭曲,对物质的疯狂追逐,功利嗜欲之心膨胀,所以现代出不了圣人!
 
善学者,悟其法理,不善学者,刻舟求剑。《黄帝内经》是一本讲法的书,不是讲技术的书。进化的是技术,法理



赞成先生观点,基本原则(法)是不变的
 
认识一次完成

这个定论是有问题的,中医正是在挖掘、补遗、注解还有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并没有一次完成
 
中医是有生命力的“仁”,你去找他毛病,意义可能不大。
 
一气拜读完你的四篇大作。简直就是·······。鄙人给你一个例子看看就可以知道现在所谓的科学是怎么样的。张某、女、36岁,噎嗝五年,几个医院各种所谓的科学诊断还是找不到病因,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习惯性噎

此例如何治愈呢?我这几年一直为我老爸的这点事愁心呢。
 
古灵禅师这段公案,倒是可以作为警句用,给蜜蜂明白:眼见不一定为“虚”。
 
这位美女不乏有过人之才、其敏锐的洞察力和辨析力让人赏识,我们先民并不弱智,只是你的认知不足而已、、、、、、。
 
这位美女不乏有过人之才、其敏锐的洞察力和辨析力让人赏识,我们先民并不弱智,只是你的认知不足而已、、、

“我们先民并不弱智,只是你的认知不足而已”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这五帝,黄帝为首,他们是圣人,是道德的楷模。董仲书说“天不变,道亦不变”,朱熹更是直白的说“圣人之意,说尽天下后事无穷尽事理”,像五帝、董仲舒、朱熹之辈,自然不弱智了,我只是在转述他们的“大道”而已,只是为了说明问题,就事论事罢了。
 
资深美女,你的这个认识论有一点点小问题。
 
什么问题,请赐教。
认识是有层次的,认识的层次随着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在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但是,认识在某一个特定的层次,是可以一次完成的。所谓经典,就是一次完成的特定层次的认识。
 
认识是有层次的,认识的层次随着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在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但是,认识在某一个特定的层次,

“认识在某一个特定的层次,是可以一次完成的。所谓经典,就是一次完成的特定层次的认识。”你这个论点有趣,在此啰嗦几句:你这意思,实际上朱熹早已详细论述过,比你说的细而全。他说“格物致知”——“格物”是物上穷其至理,“致知”是吾心无所不知。流行于物中为“在物之理”,流行于心中即是“在己之理”。先验的已知之“理”要经过“格物”方能得到印证,“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一旦用力之久”便穷尽了“理”而“致知”,认识便终结了,陷入了一次完成论和停止论的泥坑。
而实际上,我们认识世界,只是认识了和我们发生联系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说,认识的客体是指主体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指向的对象。它不是指整个客观世界,只是和人发生联系的那一部分事物,今天与我们没有联系的明天可能有,今天没有被认识的,明天可能被认识,所以,认识是不会终结的,不可能一次完成!你细读细想吧。
 
资深美女,你把我的帖子看明白了吗?
 
片面理解,你先把内经的成书过程搞清楚好不好
 
看你怎么象写论文似得
 
你对中医的高深认识,就在于你不想让地球绕着太阳转,月亮绕着地球转,很有创意!也很敢想敢干。但是你的创意一旦实现,你和你的经典论述就都灰飞烟灭了!我预祝你把太阳与地球的平衡引力拉开成功!
我想知道你到底念了多少年书,有些时候书念多了会让人突发奇想,灵感无限,值得学习!鼓励一个!
不论对错,您的奇想精神,还是值得学习的!学习中医,总要有这样一个认识过程,说明你还是努力了!我对你努力了这一点给与肯定!
另外,唯物主义不分新旧,更没有所有。
 
你对中医的高深认识,就在于你不想让地球绕着太阳转,月亮绕着地球转,很有创意!也很敢想敢干。但

这位朋友的跟贴,叫我怎么答言呢?哎,为了不辜负你的“鼓励”,还是说两句吧:
1、“地球绕着太阳转,月亮绕着地球转,很有创意!也很敢想敢干”,你要知道,人们开初认为是“天圆地方”呢,我们这儿叫“神州”,我们的东西都是好的,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他们是未开化之人。你说的地球绕太阳转,月亮绕地球转,是“天圆地方”之后的新认识,说明认识是不断提高的,没有一次完成,这没错吧。
2、“唯物主义不分新旧,更没有所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这些词儿,不是我在这儿杜撰的吧,还是去读点儿书再来辩论吧。祝你快乐。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