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关于脉的问题,请发表高见

金凤蝶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8/11
帖子
1126
获得点赞
15
声望
0
学了多年的中医,关于寸、关、尺三部主脉的问题,一直搞不清楚,让大家见笑了。
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肾,这没疑问;左关肝胆,右关脾胃,也没异议。有异议的是大小肠、三焦的问题。《内经》、《难经》没说三焦,把小肠配左寸,大肠配右寸;这与脏腑表里相配是一致的,如肝胆、脾胃分属左右关,膀胱与肾在左尺一样,比较好理解。
到了张景岳那里,把小肠配左尺,大肠配右尺,《医宗金鉴》和张景岳的说法一致,理由是上竟上、下竟下的原则,大小肠在下部,所以应该在尺部,看着也有理。但把三焦配右尺,觉得不合适,后来医家把三焦分属寸、关、尺,倒是不错。
《中医诊断学》五版教材干脆就不讲大小肠的分属,让我们摸不着头脑。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实际运用时到底以哪个为标准呢?
另外还有个问题,脑子是个大府,哪个部位脉可以反映出脑子的状况呢?子宫呢?越想越觉得中医脉诊的不完善。
 
现在脉法,是高阳生脉法,不是内难经脉法。
 
顶一下,关于脉,我也搞不懂。
 
脉诊的流派很多,不是简单的对应,难求一致!

1,可以简单,就是“对应”(上竞上……);2,展开了,就有“脉气”、“脉晕”、“脉韵”、“脉波”……

a,微观脉法(金伟老师、许跃远老师)、b,全息脉法、c,“体检脉法”(不好意思)、d,心理脉法(寿小云老师)、e,情感脉法(齐向华老师)、f,振荡脉法 (韦刃)……
 
这个问题以前也讨论过,各有心得。

个人以为还是遵循上竟上、下竟下的原则。就是说脉诊是查其象,而不是精确的对应关系,总体寸主上焦,关主中焦,尺主下焦。
 
脉诊的流派很多,不是简单的对应,难求一致!

1,可以简单,就是“对应”(上竞上……);2,展开

所以说脉象不可凭,又不可不凭,判断病机的时候,多是臆测,因此错误的时候多。
 
脉位的浮沉

有力无力

流动顺畅有否

节律是否均匀都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说脉是可凭的,不是臆测
 
这个问题以前也讨论过,各有心得。

个人以为还是遵循上竟上、下竟下的原则。就是说脉诊是查其象,而不是

多数中医都是这样学脉的,到临证时,难以说出个所以然来。
 
多数中医都是这样学脉的,到临证时,难以说出个所以然来。

脉是取象

比如寸脉不足,跟患者说清气不升肯定是不懂的,你可以推断可能存在头晕、头沉、胸闷这些清阳不升的症状,他们就清楚了
 
脉诊不是臆测,有形有相,断生死、明病机、知进退、指导治疗……
楼主需要时间历练、需要名师指点
 
脉诊不是臆测,有形有相,断生死、明病机、知进退、指导治疗……
楼主需要时间历练、需要名师指点{:soso_e

是啊,请先生把我的问题解答一下,指点指点啊,谢谢啦。
 
脉是取象

比如寸脉不足,跟患者说清气不升肯定是不懂的,你可以推断可能存在头晕、头沉、胸闷这些清阳

遇到很多寸脉不足的人,多数没有这些症状,倒是寸关滑实的人有,很疑惑。
 
遇到很多寸脉不足的人,多数没有这些症状,倒是寸关滑实的人有,很疑惑。

寸关滑实 可以理解为浊阴不降 也可出现这些症状,但一虚一实
 
遇到很多寸脉不足的人,多数没有这些症状,倒是寸关滑实的人有,很疑惑。

寸口不足为病在里,一般为热中,寸口滑实为病在外,脉滑盛坚为病进。
 
心中易了指下难明,慢慢摸索吧。
 
说实在的,我对脉象连心中了了都难以做到。例如凡是遇到滑脉,都感觉有弦像。不少胃癌的人,脉都弦,有硬的感觉,但脉象中没有硬脉,也许是紧,也不大像。
 
脉诊不是臆测,有形有相,断生死、明病机、知进退、指导治疗……
楼主需要时间历练、需要名师指点{:soso_e

我看《寓意草》里有一腰疼案例,诊得六脉平和,俞嘉言根据症状判得是寒凝血瘀,用桃核承气加大剂桂附治愈。单看脉象,先生会做何判断?
 
我看《寓意草》里有一腰疼案例,诊得六脉平和,俞嘉言根据症状判得是寒凝血瘀,用桃核承气加大剂桂附治愈

读死书、死读书,都不可取!
有时间去百度搜索一下,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没有临床经验的人,不知道脉象之千奇百怪,我说胃癌多弦脉,有人不理解,问肝癌会是什么脉,我说肝癌很少弦脉,可能更会让某些人膛目结舌,呵呵。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