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回归正统】还原原汁原味儿的纯正中医

真心希望真正热爱中医的人能一起团结起来,人一辈子匆匆几十载
能凭自己喜好做事的机会其实不多,但是现实

中医发展需要团结,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平生所学奉献出来,凭今人之智慧,集思广益,难不成比古代毫无现代科技的情况下所创作的差吗?如果我们今人也有为学术不争名利,但求真理的态度,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有新世纪的《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诞生的。
 
说得对,只要对症中医不比西医慢。

事实上,中医除了在手术方面落后了,在其他领域仍是领先的。善于运用中医者,疗效依然立竿见影。
 
现在来说说艾灸法。
艾灸法是指点燃艾绒或艾条,熏灼或温熨体表的一定腧穴或部位,激发经气,达到防病

中医的效果我不否认,很多病效果很快 但是病人接收这种疗法不?效益如何? 我给姑娘针灸还是说了好多的时间 前天挑治一个重感冒 效果是比输液快 如果是我可能都不接收这种疗法
 
一、隔物灸
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垫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
1.隔姜灸
用鲜生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应灸的部位,然后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后,可易炷再灸。一般灸5~10壮,以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在施灸过程中,若患者感觉灼热不可忍受时,可在姜片下垫棉花,或缓慢移动姜片。
2.隔蒜灸
用鲜大蒜头切成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然后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一般灸5~7壮。因大蒜液对皮肤有刺激性,灸后容易起泡。
3.隔盐灸
用纯净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使其与脐平,上置艾炷施灸,如患者稍感灼痛,即更换艾炷。也可于盐上放置姜片后再施灸,以防止食盐受火爆起而伤,一般灸5~9壮。
 
一、隔物灸
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垫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
1.隔姜灸

艾灸之法,值得推广。用起来比较简单,效果还不错。正所谓:“艾”护生命,健康常“灸”啊!
 
艾灸之法,值得推广。用起来比较简单,效果还不错。正所谓:“艾”护生命,健康常“灸”啊!

这是中医原生态的治病法轨,应该要大力发掘,造福人类。
 
说的太儿好了,纯正中医上哪儿去找?真的真的希望回归到中医的本源上来。
吃嘛嘛香,身体倍棒。
 
说的太儿好了,纯正中医上哪儿去找?真的真的希望回归到中医的本源上来。
吃嘛嘛香,身体倍棒。

回归中医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我们也希望把中医的“根”留住。
 
二、悬起灸
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种灸法。
1.温和灸
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2.雀啄灸
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
3.回旋灸
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进行灸治。
 
回归中医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我们也希望把中医的“根”留住。

是的,我们现在,更急需留住纯正的中医,而不是中西医结合的杂学
 
三、温针灸

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在针刺得气后,将针留在适当的深度,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2厘米的艾卷施灸,或在针尾搓捏少许艾绒点燃施灸,直待燃尽,除去灰烬,再将针取出。应用此法须注意防止艾火脱落、烧伤皮肤或衣物,灸时嘱患者不要移动体位,并在施灸的下方垫一纸片,以防艾火掉落烫伤皮肤。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