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四圣心源 于 2013-9-21 10:03 编辑
要想弄清阴阳首先要知道阴阳的本性:阳主动,阴主经,阳上升,阴下沉,阳外发,阴内敛,这是阴阳的属性,同时阴阳又是对立又统一的,有阴才有阳,反过来讲有阳才有阴,所以二者缺一都不能成立,但其性质却又相反,我们生命的结束常说阴阳离别,老子告诉我们一个核心的思想,那就是“万物负阴而抱阳”,阳藏在阴里才有生命,因为阳外发,阴内敛的特性,所以只有阳藏在阴里边,阳才不能轻易散失,才有生命赖以生存的能量,我们常说:上为阳,下为阴,表为阳,内为阴,是根据阴阳的性质而区别物体空间和方位,这是死的阴阳,而不能够说明阴阳本质
我们人体经络的三阴三阳是根据脏腑而定的,脏为阴,俯为阳,脏者藏也,五脏藏五精,精为化能量之本源,符合负阴而抱阳的特性,俯者化也,化糟粕而运精微,所以俯为阳而脏为阴,而经络是脏腑沟通的必要交通要道,说到这里一定会有人说,血管和神经才是交通的要道,这话也不错,但我只能说它是组成这个人体交通要道的一部分,在中医里没有神经一说,古人把它归纳到骨髓和脑髓一类,都归肾水所管辖,而血液是构成这个交通枢纽的一部分,它有本质的载体,肉眼能见,属于阴的范畴,但它蕴含着阳,而经络是气运行的通道,是肉眼所看不到的,气的发散正符合阳的性质,所以它属阳的范畴,我们现代的人有一个误区,把经络和神经很为一体,这是打错特错的,经络是气,神经是髓的延伸,不能混为一谈,同时气又蕴含收敛的特性,行走于表而卫外,所以它又藏阴,气血你很难具体定义它的阴阳,只能从某一角度论述其阴阳的性质,前面的人说“阴藏于内,阳卫于外”那是从表面看到的现象,若无阳从内向外发,阳何以能卫于外呢,外无阳卫,又何谈阴藏于内呢!从方位空间论述阴阳只是借用的阴阳的性质,而不能阐述阴阳,阳化气,阴成形,这是阴阳发展的规律,阳升阴降,这是阴阳运动的规律,阳外发,阴内敛,这是阴阳的特性,只要知道这些就能明白何为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