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血会膈腧的秘密

fayuan_guo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5/21
帖子
1188
获得点赞
332
声望
83
在中医针灸学中有一组叫八会的穴位。这就是:

血会膈俞

气会膻中

骨会大杼

脉会太渊

髓会绝骨

筋会阳陵

腹会中脘

脏会章门


历来医家虽也曾探讨八会穴的原理,但是现在看来很有些牵强附会。例如《针灸大成》对血会膈俞的解说是:血病治此,盖上则心俞,心主血;下则肝俞,肝藏血;故膈俞为血会。又足太阳多水,水乃血之象也。问题是膈俞的上方隔了一个督俞才是心俞;膈俞的下方隔了一个胃脘下俞才是肝俞。另一方面膈腧在临床上的作用是补血也就是造血,与心的主血(仅仅是血流的动力)、肝的藏血没有直接的关系。至于血和水的类比是绝不能划等号的。现代医学家对膈俞穴也做了大量的实验。虽然他们基本上肯定了膈俞穴的补血功能。但是并不了解这个穴位与造血机能之间的生理学联系。

我利用经络感传方法研究八会穴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对于这八个穴位的原理,陆陆续续的也算有些想法。不过对于血会膈俞的道理就一直是一筹莫展。今天终于有了突破。原来膈俞穴诱发的经络感传通膀胱经和胆经后线,其感传的重点部位是膈肌的前1/3和肩胛骨、肱骨近段、髂骨、股骨近段,这个感传深入骨髓。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成人产生血液的地方主要在扁平骨和肱骨、股骨近段。通过对膈俞穴的治疗就可以改善这些骨髓的血液循环,从而造出更多的血液。我想这就应当是血会膈腧的真正原因吧!
 
刚才在身上存想膈俞,效果为(以随意定的数字做比例参考),由肩胛骨里侧入双臂5,5息后入脾3,再定息后入肝2.5(不是每次循环都完全入肝,部分时刻入肾0.5),持续10息(此时入冬后2013-11-7晚上23点),回胃1.5,再回肩胛骨重复。

我的感受和你的理解有很大出入,你怎么看?
 
正常情况下我是用塑料牙签刺激穴位,有时也用意念意守穴位。我的做法是反复做,直到感觉稳定为止。类似的情况也见于赌石的情况。去年我在沈阳故宫东侧一个古玩市场的赌石店买了两块小赌石。其中有一块感传通肝经和胆经;另一块感传比较复杂先有心经的感传,当心经的感传消失后,又有胆经后线和督脉的感传。解开后发现第一块是无色半透明底飘绿花;第二块外表有局部少量红翡,玉肉有一半是浅油青,一半是绿色偏蓝。我想穴位的经络感传也类似于翡翠赌石吧!
 
得!两个特异功能谁对呢?
 
得!两个特异功能谁对呢?

仅仅是经络敏感人和气功而已。根本没有提到特异功能的事。
科学普查发现具有经络敏感的人占人口的25%,超级经络敏感的人占5%。
练习气功的人就没有什么了,只要练就能成为经络敏感人。
能不能提一点有品位的问题,也好让我好好发挥一下!例如:八会穴的其它七会穴的原理是什么?
 
关于膈俞为什么是血会,我想和檀中为气会应该是对应的,和它们所在的位置有关:从神经节段讲胸四主胸乳房胸腺,胸七是到胃脾肝等膈下器官的。这是我理解的原因。
 
https://www.tcmbe.com/threads/357796
你们2个过来看看吧。或许稍解一二?

另,楼主的八会,谈谈血会隔俞,因为还有你的看法,还有的聊,另外七个,要是你没什么意见发表,我也就不献丑了,光我一个的发言,感觉没有说服力啊
 
反复意守膈俞穴的感觉还是这几块骨头有感觉,其他的就渐渐的弱了。
关于气会膻中我做的刺激膻中穴感传重点是肺经。不过这个膻中穴并不在前正中线上,而是偏离正中线5mm。考虑到有很多穴位可以有串经到肺经,因此,气会膻中的作用应当是很局限。
 
感觉你们比我还能闭门造车!我怎么还看着经文遐想,你们两整个一闭着眼睛遐想。和内经和解剖符合的我才能接受。你们如果不能证明,谁会接受呢?
 
不承认经络感传就不要进入中医这一行了。因为《内经》中大部分的医学实验都是在经络感传的基础之上才完成的。可以说没有经络感传实验就没有中医。我们所做的只是重复一下《内经》中做过的实验而已。
 
看来蚊子医生认为内经是建立在现代的科学的系统的解剖学基础上啦?那我真心敬佩著书的古人,没有什么工具,在那么简陋的条件下完成了现代科学系统的解剖学的学科。
还是您比较认同中医院校的教材,中医是建立在古人摔倒了磕疼了的基础上?抑或那小树枝小骨头戳自己的娱乐中发现了经络?那我更敬佩古人了,如此运气,真应该努力活下来抽个大乐透,肯定年年中大奖。
 
感觉你们比我还能闭门造车!我怎么还看着经文遐想,你们两整个一闭着眼睛遐想。和内经和解剖符合的我才能接

方法就是《内经》的方法,解剖就是现代的解剖。难道文先生一点也看不出来吗?要不回回炉!
 
看来蚊子医生认为内经是建立在现代的科学的系统的解剖学基础上啦?那我真心敬佩著书的古人,没有什么工具,

都是人,人的结构没有变。古人的能力岂是你我常人可以想像的。比如内经那些治病的方法,实在是精妙无比,都不知道古人怎么发现的。
 
都是人,人的结构没有变。古人的能力岂是你我常人可以想像的。比如内经那些治病的方法,实在是精妙无比,

古人是通过医学实验发现的中医理论,然后用于临床。这就是中医与其他民族医学的根本差异。
 
我想说的是:不要试图用西医神经一说来研究中医的经络,经络的传导跟西医的神经传导根本就不一样,怎么能等号研究~~比如中医经络的天地人三穴,百会、人中、涌泉、这三个穴都可以急救,但是从神经来说有个啥关系哦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13-11-15 00:43 编辑


我一直坚信经络不是神经。我读研的第一天,我的老师就说过他研究经络四十余年,结论是经络不是神经。尽管神经不是经络,但是神经和经络还是密切相关的。神经可以感受经络感传、感受经络的病理变化(如循经的冷痛或热肿胀等);神经也参与经络生理活动的过程(气功就是大脑通过神经调控经络的典型例证)。因此我自打研究经络以来就从没有用西医神经学说来研究经络。尽管我的专业是神经生理学,尽管我的老师们98%是经络——神经观点。那么你从哪里看出来我是神经经络观点呢?
不过你提出的天地人三个穴位还真可能是通过刺激神经来达到急救作用的而与经络没有多大关系。理由如下:
1、你所谓的百会穴和人中穴都不是古人所发现的百会穴和人中穴。因为真正的百会穴和人中穴不在正中线上而是旁开正中线5~10mm。刺激这两个穴位并不敏感也不能诱发出督脉的经络感传。当然如果你用灸法或按摩的方法还是可以起作用的,只可惜现代人类最常用的是针刺急救。
2、人们现代科学方法方法发现用人中穴(正中线上的)急救基本上是无效的。因此不建议使用。
3、涌泉穴是肾经前线上的穴位。此穴的确可以用于急救。只是由于作用单一,仅可用于肾经前线的急症。约占经络的1/17(5.9%)。
如果搞不明白经络和穴位的状况,你就在急症那里忽悠天地人什么的,那就等着吃官司吧!
气会膻中的秘密是:膻中穴诱发的经络感传有一个主要的串经‘肺经’。肺经主气。因此,膻中穴主气的作用应当不大。
 
要想知道为什么百会穴和人中穴是左右对称的必须首先说明:
1、督脉是左右对称的两条。
如果督脉是左右对称的两条,督脉上的穴位自然也就是对称的两个了。在《内经》中有三篇内容记述了督脉是两条的内容。其一是《灵枢经脉》: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其二是《灵枢营气》中讲述了一侧十四经脉的循环情况;其三《素问举痛论》有“寒气客于侠脊之脉”之说。王冰解释为中督脉。青城山的祝道长在气功状态下也发现任督经脉是左右对称的情况。我以为同样做出任督经脉是左右对称的结果。造成任督经脉在前后正中线上的误解很可能是由于两条经脉距离太近,在按摩,艾灸和初级气功情况下两侧经脉同时运行所致。
2、检测穴位的标准
以往我们只知道从教科书中去学习穴位,却从来就没有人怀疑过这些穴位的正误,更没有一个验证这些穴位的标准。如此就书云己云,众口一声了。其实古人发现穴位是有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
1)可以用手摸到一个坑洼(因为是皮下的疏松的结缔组织)。
2)穴位的中心对刺激比较敏感(因为有较密集的神经末梢和神经感受器)。
3)可以诱发出隐性的或显性的经络感传(因为穴位就是经络的一部分)。
4)临床上用于治疗或养生(人体中有很多部位是符合微循环高密度线的彭大部分特征的,由于不能用于治疗或养生就不能属于穴位范畴)。
5)腧穴有比较固定的位置(作为病理反映穴位可能会有变化,但是作为穴位的1至4个特点其位置就不会改变)。
 
要想知道为什么百会穴和人中穴是左右对称的必须首先说明:
1、督脉是左右对称的两条。
如果督脉是左右对称

1.有關任督兩脈其實是各別的兩條 , 只是因距離很近 , 所以通常只畫出一條 , 這我是認同的 .

2.但督脈並非直直的有背後往上 , 而是在大椎穴斜上入口腔內的齦交 , 再接兑端往上 , 走到啞門在斜穿入體內到身體前面的承漿穴 .再往下走到會陰 .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