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3/05/21
- 帖子
- 1188
- 获得点赞
- 332
- 声望
- 83
在中医针灸学中有一组叫八会的穴位。这就是:
血会膈俞
气会膻中
骨会大杼
脉会太渊
髓会绝骨
筋会阳陵
腹会中脘
脏会章门
历来医家虽也曾探讨八会穴的原理,但是现在看来很有些牵强附会。例如《针灸大成》对血会膈俞的解说是:血病治此,盖上则心俞,心主血;下则肝俞,肝藏血;故膈俞为血会。又足太阳多水,水乃血之象也。问题是膈俞的上方隔了一个督俞才是心俞;膈俞的下方隔了一个胃脘下俞才是肝俞。另一方面膈腧在临床上的作用是补血也就是造血,与心的主血(仅仅是血流的动力)、肝的藏血没有直接的关系。至于血和水的类比是绝不能划等号的。现代医学家对膈俞穴也做了大量的实验。虽然他们基本上肯定了膈俞穴的补血功能。但是并不了解这个穴位与造血机能之间的生理学联系。
我利用经络感传方法研究八会穴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对于这八个穴位的原理,陆陆续续的也算有些想法。不过对于血会膈俞的道理就一直是一筹莫展。今天终于有了突破。原来膈俞穴诱发的经络感传通膀胱经和胆经后线,其感传的重点部位是膈肌的前1/3和肩胛骨、肱骨近段、髂骨、股骨近段,这个感传深入骨髓。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成人产生血液的地方主要在扁平骨和肱骨、股骨近段。通过对膈俞穴的治疗就可以改善这些骨髓的血液循环,从而造出更多的血液。我想这就应当是血会膈腧的真正原因吧!
血会膈俞
气会膻中
骨会大杼
脉会太渊
髓会绝骨
筋会阳陵
腹会中脘
脏会章门
历来医家虽也曾探讨八会穴的原理,但是现在看来很有些牵强附会。例如《针灸大成》对血会膈俞的解说是:血病治此,盖上则心俞,心主血;下则肝俞,肝藏血;故膈俞为血会。又足太阳多水,水乃血之象也。问题是膈俞的上方隔了一个督俞才是心俞;膈俞的下方隔了一个胃脘下俞才是肝俞。另一方面膈腧在临床上的作用是补血也就是造血,与心的主血(仅仅是血流的动力)、肝的藏血没有直接的关系。至于血和水的类比是绝不能划等号的。现代医学家对膈俞穴也做了大量的实验。虽然他们基本上肯定了膈俞穴的补血功能。但是并不了解这个穴位与造血机能之间的生理学联系。
我利用经络感传方法研究八会穴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对于这八个穴位的原理,陆陆续续的也算有些想法。不过对于血会膈俞的道理就一直是一筹莫展。今天终于有了突破。原来膈俞穴诱发的经络感传通膀胱经和胆经后线,其感传的重点部位是膈肌的前1/3和肩胛骨、肱骨近段、髂骨、股骨近段,这个感传深入骨髓。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成人产生血液的地方主要在扁平骨和肱骨、股骨近段。通过对膈俞穴的治疗就可以改善这些骨髓的血液循环,从而造出更多的血液。我想这就应当是血会膈腧的真正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