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中医发展是一个任重道远的活儿

中医有传承与发展的两个问题,若解决得当,会顺利发展的。
 
每个中医,做好自己,不是就发展起来了吗?
 
此话极其有理。赞一个。

中医里不全是圣人,也有骗吃骗喝之徒,还有假冒中医骗吃骗喝的,影响了中医的形象,也会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中医里不全是圣人,也有骗吃骗喝之徒,还有假冒中医骗吃骗喝的,影响了中医的形象,也会对中医的发展产生

这种现象也是有的。
 
由于不分科,重复研究浪费资源现象严重,等等因素制约中医的发展。
 
本帖最后由 华医 于 2014-11-16 12:15 编辑

中医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是以自然界生物物质运动规律为基础的,曰:天、地、人

西医是以已失去生命的肢体为标本基础上研究出来的学科,

中医,洞察生命运动规律于内,曰为:精、气、神。治病宗旨:扶正祛邪!
西医,观察生命肢体结构于外,头痛医头,心痛换心,肝病换肝,肾病换肾,脚痛截肢!!

这是二个根本不同概念的医学学科,

现在,却由对中医外行的西医来管住中医,这就好比是不懂得开汽车的人,坐在司机旁边,对司机指手画脚的指挥,

这司机的车,还能开得下去了吗,,,,,,
 
美国总统奥巴马任命中医专家为美国国家医学顾问委员楼主:gb0088 时间:2009-03-19 18:08:00 点击:1007 回复:23 字体:

边距:

背景:

还原:

1、美国总统奥巴马任命中医专家为美国国家医学顾问委员
2、美国73名议员联名提议在美推广中医药
3、美国首次认同中医与西医一样为独立科学体系
4、国际上近年有转向中草植物药的趋势,
5、在西欧,针灸已获得合法地位
6、美国:有6000万美国人服用中药
7、日本有中药厂200家左右,汉方制剂品种2万多种

美国著名华裔中医专家田小明最近被美国总统奥巴马政府任命为国家补充和替代医学顾问委员会委员,成为首位接受这一职务的中西医结合临床专家。他7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包括中医、中药、针灸和气功在内的补充替代医学正在美国稳定发展,很有前途。。
目前,美国政府每年花费1.2亿美元用于补充和替代医学的研究和发展,而针对中医、中药和针灸的研究项目多达几十种。此外,美国每年有1.8亿人自费购买包括中草药在内的保健品,花费约200亿美元,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在2007年,占美国总人口38%的公众选择接受补充和替代医学的治疗。
日本有中药厂200家左右,汉方制剂品种2万多种
,日本从事中医药研究的达5万人,
由于日本在中药制药的某些领域已占据领先地位,因此他们声称:要使日本成为世界传统医药的中心。
据美国《预防》杂志调查,大约有6000万美国人服用中药,有60%的西医介绍病人去接受民间疗法。美国人用在民间疗法上的费用每年达37亿美元,用于食品增补剂(包括中药)的消费为80亿美元。

http://bbs.tianya.cn/post-free-1523093-1.shtml
 
美国总统奥巴马任命中医专家为美国国家医学顾问委员楼主:gb0088 时间:2009-03-19 18:08:00 点击:1007 回

阁下别发这些内容 吧。
 
渡人先渡己 现在的人不愿意将自己的秘方传播出去一方面可能出于私心 一方面可能觉得自己所学所知还不够
 
人心不古,害了所有的人,传承中医,试问有几?真正传承需要缘分悟性
 
本帖最后由 岳毅科 于 2015-3-2 23:28 编辑

中医自岐黄始,迄今几千年了,四大经典著作,笔落惊风雨,书成泣鬼神,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迄今仍是无人超越,然而后世医家也颇有发明,但突而不破又是常有之事。今日之医学生,个个均是大学水平,为何却不如古人读几句儒书之后的中医之学呢?这不得不令我们今时之人深思啊。
中医今日之发展,却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事情,希望现代对中医感兴趣的同胞们献计献策、积极参与,心系苍生、共襄盛举。
-----

菩提先生好!先生为中医发展操劳,激励对中医感兴趣的同胞们献计献策、积极参与,心系苍生、共襄盛举。精神可嘉!


至于经典前无古人可以认可,后无来者,岂不成了黄鼠狼下耗子? “发展”一词就无法落地。
四大经典成书年代不同,是否突破,各有见解。伤寒就是对内经的突破;而温病就是对伤寒的突破。突而不破,并非落实。
要说各家学说都没有跳出《内经》画出的圈子。那就如同,中国人数千年都没有跳过三千汉字的圈子。要从这个意义上讲,还真是突而不破。

至于学术的突破,古代虽说比较缓慢,但是历朝历代还是不断向前推进的。这就叫发展。如果真想发展中医,只能把经典看作一个起点,而不是全部。

无论是四大经典,还是各家学说,都是为看病服务的。历朝历代的名医看病的水平逐代提高,就是对经典的不断突破。
现代名医多为“衷中参西”大员。他们是如何参西的?参了那些西?参了多少西?参到了什么部位?才拿下来了千古圣人拿不下来的病?
人家早就有突破,只不过人家突破了没有告诉您。您也就认为突而不破。

从近代现代学术发展事态来看,从传统学术角度突破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所以,大家也只能给四大经典唱唱赞歌 ,而后就是望而生叹。
学都学不会,何谈突破?

从中西医结合角度突破的可能性会更大,只不过大家都对中西医结合没有兴趣。不愿意看到这条道路美好的前景。
今日之医学生,个个均是大学水平,不是有大学水平的人都有突破能力。大学水平多如牛毛,突破性人才凤毛麟角。
在六十年中医现代高等教育的人群中以及未来的人群中,一定蕴藏着中医未来划时代的人才。他们文理皆通、中西兼备,会远远超过“古人读几句儒书之后的中医之学”。耗子能够下出黄鼠狼,这才叫发展!
 
本帖最后由 岳毅科 于 2015-3-3 11:45 编辑

当今那么多的学术技能以


我经常思考中医学里令我不解的问题, 一,为什么几千年来都沒有一个新的仲景出现呢? 二,当今那么多的学术技能以及所谓的秘方, 那为什么当年的仲景又不把自已的所学也秘起来呢? 今人又是否向先师学习,学习呢?
------
中医学里令人不解的问题,都是由于我们对历史的错觉而造成的。
不是后人学术方面超不过张仲景,而是历史名气超不过张仲景。
张仲景是中国中医学的一个标志性符号。而不是说他看病比现代人看的好。

千余年来,在伤寒论经方的运用方面,后人在此方证的基础上早就出神入化,而不是死套古方。

为什么当年仲景不把自已的所学也秘起来呢?
只有一个解释:仲景经方,不是一个人所为,而是自春秋到西晋,近千年来医学发展的总结。
总结人也不是张仲景本人,而是王叔和。

其实,《伤寒论》出自王叔和的手笔,但书的落款却落给了张仲景。
为什么要这样落款?因为历史造就了张仲景名声,后人不愿意与其争名气。
还有《中藏经》的作者华佗,也是作者托名名医华佗。而自己隐姓埋名。
更有甚者,王冰把《内经》的作者托名给了轩辕黄帝和岐伯。

很多“富二代”都认为先人给自己留下来万贯家产。自己一辈子,甚至世世代代都吃不完。
事实上没有世世代代都吃不完的家产。常言道:富不过三代。
第一代堪称创业者;第二代称享业者;到了第三代就成了败业者。
家败之后才明白,先人并没有给自己留下不败的家产。

无论是张仲景,还是华佗、甚至轩辕黄帝,都没有给我们留下不败的家产。
他们给我们留下的,只有顽强不息的创业精神。我们向他们学习,就是要学习这种精神,
而不是去套他们留下来的古方!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