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岳毅科 于 2015-3-3 11:45 编辑
我经常思考中医学里令我不解的问题, 一,为什么几千年来都沒有一个新的仲景出现呢? 二,当今那么多的学术技能以及所谓的秘方, 那为什么当年的仲景又不把自已的所学也秘起来呢? 今人又是否向先师学习,学习呢?
------
中医学里令人不解的问题,都是由于我们对历史的错觉而造成的。
不是后人学术方面超不过张仲景,而是历史名气超不过张仲景。
张仲景是中国中医学的一个标志性符号。而不是说他看病比现代人看的好。
千余年来,在伤寒论经方的运用方面,后人在此方证的基础上早就出神入化,而不是死套古方。
为什么当年仲景不把自已的所学也秘起来呢?
只有一个解释:仲景经方,不是一个人所为,而是自春秋到西晋,近千年来医学发展的总结。
总结人也不是张仲景本人,而是王叔和。
其实,《伤寒论》出自王叔和的手笔,但书的落款却落给了张仲景。
为什么要这样落款?因为历史造就了张仲景名声,后人不愿意与其争名气。
还有《中藏经》的作者华佗,也是作者托名名医华佗。而自己隐姓埋名。
更有甚者,王冰把《内经》的作者托名给了轩辕黄帝和岐伯。
很多“富二代”都认为先人给自己留下来万贯家产。自己一辈子,甚至世世代代都吃不完。
事实上没有世世代代都吃不完的家产。常言道:富不过三代。
第一代堪称创业者;第二代称享业者;到了第三代就成了败业者。
家败之后才明白,先人并没有给自己留下不败的家产。
无论是张仲景,还是华佗、甚至轩辕黄帝,都没有给我们留下不败的家产。
他们给我们留下的,只有顽强不息的创业精神。我们向他们学习,就是要学习这种精神,
而不是去套他们留下来的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