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通治六腑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六腑的主要功能就是接纳、消化、吸收、转输、排泄,以通为用,六腑不通更是百病生焉。通,就是要时常保持机体三焦等六腑上下、左右、内外的通畅,即既要保持机体六腑脉络气血运行道路的通畅,饮食物由口入胃,经大小肠,出魄门的道路要通畅,也要保持六腑进行内外气体、物质交换的场所、通道要通畅。
六腑之中,胃肠之腑易热、易结,胃肠之阴易亏易虚,胃肠腑壁之脉络易被痰湿、瘀血淤阻,胆与膀胱易生湿热之邪,当分而治之。
第一节 胃腑的通治
胃者纳物、腐物,吸收、传化诸物,以降为顺,以通为用。湿热蕴阻、食积壅滞、寒邪凝滞、气郁等常使胃之功能缺失,诚然清热利湿、消食化积、温化寒邪、理气解郁等是通利胃腑的常见治法,但胃的诸多功能多需要胃壁的蠕动来完成,保持胃壁蠕动功能的正常是胃之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然胃壁常因寒、热、气郁等诸多邪气的侵扰,而致脉络不通,故祛邪通胃壁之脉络,保持胃壁脉络之通畅,使胃壁气血供应充足,壁有所养而得以发挥正常蠕动功能,也是胃腑通治的必要手段之一。
或问,食道癌食道肿瘤引起的食道不通,胃癌胃部肿瘤引起的胃脘胀满不疏,即所谓的腑气不通,是不是通腑泻热就可以治疗食道癌、胃癌了呢?个人认为非也,食道癌、胃癌引起的腑气不通,病之症状似乎在腑,但其病位却在腑之壁腑之脉络,是因痰瘀、湿热等有形之邪淤积于腑之脉络,阻滞脉络的正常通行所致的,治疗当清热祛湿、化痰祛瘀,以通腑之脉络为主,而不是通腑,脉络之瘀滞解除,腑气才可通。
第二节 肠道的通治
要想长生,肠中常清。十二指肠、小肠,位居肠之上段,传化物而不藏,为空肠,较少发生壅滞,然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易移热于小肠,故通小肠常须清心泻火。大肠位于肠之下段,虽传化物而不藏,但机体糟粕之物,由于受肛门括约肌的影响,也是机体生理的需要,常在大肠之处,作较为短暂的停留,故大肠发生壅滞的现象比较常见,又湿热下趋,大肠也常会导致湿热蕴阻,因而通肠道以通大肠,开下窍为主。然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壅滞不通常须宣肺开窍以通之。
第三节 胆腑的通治
第四节 膀胱通治
小结:
通脏腑无非益气、温阳、养血、滋阴、祛邪等,但气血阴阳的亏盈、邪正的胜负等在理论上说之可明、理之可清,叙之可详,但及之临床气血阴阳的亏盈、邪正的胜负又不是那么简单明了,治病疗疾往往须气血阴阳互调,五脏六腑共理,正邪同治,不可亦不宜偏执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