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请见下文,我昨天句逗的头发都白了!
【房中】
记曰:男女居室,人之大伦。夫大道起于房中,阴阳阖辟,气感神交,泰一汔今,归根玄牝。故《易》言氤氲之理,必推本于构精[1]也。圣贤明其道以之复性,神仙传其术以之养形。顾中冓[2]之私,人欲之感,世士多隐,经典罕言,率戒晦淫,托诸静好。岂知夫妇始接,礼以婚成,情以色授,体以亵合,爱以欲生,动静交感,虽愚亦明。乃今之人多以横陈为内讳,反因暧昧而色荒。阴疑阳必战,风落山为蛊,是以无术与无节者,厥失惟均,其道至微,诚非上知,不可语也。古者御内有制,当夕不虚。《内则》[3]注:“诸侯取九女[4],姪娣[5]两两而御则三日,次两媵[6]则四日,次夫人专夜则五日也。大夫一妻二妾,则三日御遍。士一妻一妾,则二日御遍。其天子则有《内宰》教九御[7]、《内小臣》掌阴事[8]、《女御》叙燕寝[9]御日,等差著之政令”。《周礼注》云:“自九嫔以下,九九而御于王。凡群妃御见之法,月与后妃其象也,卑者宜先,尊者宜后。女御八十一人,当九夕。世妇[10]二十七人,当三夕。九嫔九人,当一夕。三夫人,当一夕。后,当一夕,十五日而遍,自望[11]后反之”。孔子云:“日者,天之明;月者,地之理。阴契制,故月上属为天,使妇从夫放月纪”。是郑注“差后宫之数,为天子御日”之文也。又,《九嫔》注“进劝王息”。贾疏按《左传》云:“君子昼以访问,夜以安身。女者定男于夜,节宣其气”。《内宰》注“奇袤,若今媚道[12]”。贾疏按“《汉书》汉孝文时,妇人蛊惑媚道,更相咒诅,作木偶人埋之于地。汉法又有宫禁云:敢行媚道者”。又《尚书大传》“凡进御君所,女史[13]必书其日月,授之以环,以进退之。生子月辰,则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著于左手。既御,著于右手”。是知古之王者尤重阴道。自后以下,一夕数御,苟违其术,鲜不疾淫。刘向[14]以房家著之。《七略》、《班志》本之,列房中八家。有《尧舜阴道》二十三卷,《汤盘庚阴道》二十卷,《黄帝三王养阳方》二十卷,其书盖皆记天子内事,故冠以古帝之名。又,《容成阴道》二十六卷,《务成子阴道》三十六卷,《天老杂子阴道》二十五卷,《天一阴道》二十四卷,《三家内房有子方》十七卷,后世补导、採御之术胥[15]出。其中六朝主多好内,秘而不传,或以为荒唐之词,儒者弗[16]道,其后乃流为道家言,不知《汉志》神仙与房中非一家也。按《后汉·方术传》“冷寿光行容成公御妇人法,常屈颈鹬息”。唐·章怀注[17]谓:“握固不泻,还精补脑”。引《列仙传》曰:“容成公者,能善补导之事,取精于玄牝。其要谷神不死,守生养气者也”。又“甘始、东郭延年、封君达三人者,率能行容成御妇人术。或饮小便,或自倒悬,爱啬精气”。《玉海》引《神仙传》“甘始依容成玄素之法,更演益之为十卷”。《抱朴子·内篇》载“务成子丹法”一事,是知《班志》所载《容成》、《务成阴道》之书,其术盛行,其义盖同于《老子》也。《文选[18]·养生论注》引《天老养生经》云“老子曰:人生大期,以百二十年为限,节度护之,可至千岁”。《经》又称:“黄帝问天老云云”疑出《班志》中“天老杂子之文”。《后汉书·王真传》自云:“周流登五岳[19]名山,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嗽舌下泉咽之,不绝房室”。注引《汉武内传》云:“习闭气而吞之,名曰胎息。习嗽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抱朴子》曰:“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噏[20],如在胎之中”。唐·章怀引魏文帝[21]《典论》论:“甘始善行气,左慈知补导之术,至侍人严峻往从问受,奄竖[22]真无事于斯术也”。《金楼子·聚书》篇有《宝帐仙方》一秩三卷。《列女传》言:“夏姬[23]状美,好老而复壮者,三”。《真诰》记《紫清真妃书》云:“接元引奇,友于帝郎,顾俦中馈[24],内藏真方”。又云:“情缠双好,齐心帏幙[25],抱衾[26]均牢,有轻中之接”。《协昌期》篇云:“若无所服而行房内,减算三十年”。又言:“呼吸二景[27],若数行交接,漏泄施泻者,则气秽神亡,精灵枯竭”。《黄庭经》云:“嘘吸庐外,出入丹田,审能行之可长存”。《抱朴子》云:“阴阳之术,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虚耗。不可以阴阳不交,坐致疾患。善其术者,则能郤走马以补脑,还阴丹于朱肠,采玉液于金池,引三五于华梁”。又言:“凡服药千种,三牲之养,而不知房中之术,亦无所益也。玄素喻之水火,水火煞人而又生人,在于能用与不能耳。大都其要法,御女多多益善,如不知其道而用之,一两人足以速死”。又云:“玄素之术者,惟房中之术,可以度世”。孙思邈《千金方》附房中补益一篇,言:“黄帝御女千二百而登仙,俗人以一女伐命”。其说本于《抱朴》。又云:“凡人习交合之时,常以鼻多内气,口微吐气”即《胎息经》所谓“吐惟细细,纳惟绵绵也”。其言“以口相当,引取女气而吞之”引《仙经》曰:“令人长生,先与女戏,饮玉浆”即《黄庭经》所谓“上合三焦道饮浆,随鼻上下知肥香也”。其引彭祖言曰:“以人疗人,真得其真”《抱朴》亦谓“彭祖之法,最其要者,其他经多烦劳难行”。可知古者偃息[28]、导引、服气[29]、固精,至道之际,贵禁内情。《老》曰:“善闭”、《庄》曰:“采真”,隐藏端绪,不外斯经。至于服饵大药,补髓轻身,五石内烁,易生熟淫。仓公所谓:“病得之内,脉无五脏应也”。今所传《房中秘录》、《摄生真经》诸书,率皆依托道藏。喻言炉鼎[30]璚想瑶思进为妖式,为害滋深,其见于史志者。汉以后无专书,《隋唐志》多杂见于道书中。《旧唐书》[31]有《冲和子房秘禄决》八卷,《葛氏玉房秘术》一卷。《宋中兴志》[32]载《太平经》一百七十卷,题后汉·襄楷[33]撰。按《范史》[34]言:“其书本末甚明”。《通考》[35]论其所谓:“兴国广嗣之术,皆房中鄙亵之谈”。又称:“此《经》流传最古,世所不见,独章怀太子所注《汉书》略及一二”。《中兴志》又有《太乙真君固命歌》一卷,题真人勒于罗浮山朱明洞阴谷壁,古篆文字。东晋·葛洪译,鲍靓[36]行于世,言房中术。今诸书久佚,爰据经籍传注所记而条具之。今世以媚药使内[37]者,庶知返焉?
唐·段公路[38]《北户录》云:“红蝙蝠出陇州,双伏红蕉花间,採者若获其一,则一不去,南人收为媚药”。又《媚药》载:“软金鸟辟寒,金龙子、布谷脚胫骨、鹊脑、砂捼茎草、芍草、左行草,独未见录红蝙蝠处,岂阙载乎?又有无风独摇草,男女带之相媚”。又陈藏器[39]云:“榼子蔓生取子中仁,带于衣,令人有媚,多迷人”。又,“鹤子草,蔓花也。当夏开,南人云是媚草,甚神。春生双虫,食叶,老蜕为蝶。女子佩之,如细鸟皮,号为细蝶。《古今注》[40]“绀蝶,一名蜻蛉,海中青蝦化为之”。《表异录》云:“绀蝶,闺房媚药”。《千金方·杂补·服食部》中多房家方,而兹弗录焉?
[1]构精:指两性交合。
[2]中冓:内室。
[3]《内则》:即《礼记·内则》。主要记载家庭主要遵循的礼则。
[4]九女:指古代诸侯所娶的九个嫔妃。
[5]姪娣(zhí dì):指古代诸侯贵族之女出嫁,以侄女和妹妹从嫁为媵妾者。
[6]媵(yìng):指古代随嫁的人。
[7]教九御:语本《周礼·天官·内宰》“以阴礼教九嫔,以妇职之法教九御”。即女御,宫中女官。掌女工及侍御之事。共八十一人,分九组轮流侍御,故称。
[8]掌阴事:语本《周礼·天官·内小臣》“掌王之阴事、阴令”。指群妃御见之事。
[9]叙燕寝:语本《周礼·天官·女御》“女御掌御叙于王之燕寝”。指宫女按日、尊卑在宫室侍寝于王。
[10]世妇:语本《周礼·昏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妃、八十一御妻”。
[11]望:农历每月十五。
[12]媚道:古代的一种致爱巫术。
[13]女史:古代女官名。以知书妇女充任,掌管有关王后礼仪等事。
[14]刘向:字子政,原名更生,西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说苑》、《列女传》、《战国策》等。
[15]胥:副词,同“皆”。
[16]弗:副词,同“不”。
[17]章怀注:即章怀太子。名贤,字明允,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第二子。曾召集文官注释《后汉书》,史称“章怀注”。
[18]《文选》:即《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之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
[19]五岳:指古代道家名山。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以及中岳嵩山。
[20]嘘噏(xū xī):吐纳,呼吸。
[21]魏文帝:即魏朝开国皇帝曹丕。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22]奄竖(yǎn shù):指宦官。
[23]夏姬:春秋时郑穆公姬兰之女。天生貌美却妖淫成性,与多位诸侯、大夫通奸,引出一连串的历史事件,号称“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列女传》载“其状美好无匹,内挟技术,盖老而复壮者。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
[24]中馈:妻室。
[25]帏幙:帷幔,帐子。
[26]衾(qīn):被子。
[27]二景:指太阳、月亮。
[28]偃息:修养,歇息。
[29]服气:又称“食气”。指呼吸吐纳之法。
[30]炉鼎:古代房中术将女子称为炉鼎,并与之行房中气功导引及采补之术,以炼自身之内丹,以祈长寿。
[31]《旧唐书》:五代后晋时刘昫、张昭远等撰。是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在北宋编撰的《新唐书》问世以后,《唐书》始有新旧之分。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
[32]《宋中兴志》:即《宋中兴国史艺文志》。
[33]襄楷:东汉著名方士。好学博古,善天文阴阳之术。
[34]《范史》:即《后汉书》的别称。
[35]《通考》:马端临,字贵舆,号竹洲,宋元时期著名历史学家。著有《文献通考》、《大学集注》等。
[36]鲍靓:字太玄,曾任广东南海郡太守,葛洪之岳父,精通仙道。
[37]使内:即房中术。
[38]段公路:唐穆宗时著名宰相段文昌之孙。著有《北户录》三卷,其内容主要记述岭南风土物产,饮食服饰。
[39]陈藏器:唐代医学家。著有《本草拾遗》十卷,已佚。
[40]《古今注》:崔豹,字正熊,惠帝时官至太傅。著有《古今注》三卷,其内容主要考证古代各项名物制度、音乐、动物、植物等名称。虽卷数不多,但却包罗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