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话杂谈 【宗源闲话】(15)也说说“外感病不可用补法”(上)

即使有大毒的药,适合病证用药就是补,不适合病证即使无毒的药也产生毒性。有人总是说虚不受补,他们只是知道补药只有人参当归大枣等,其实虚有很多种原因导致,不会区分找到适合的药而已,这样理解吗?老师!
 

附件

  • 70.5 KB 查看: 42
偷换概念

如此推下去,百药皆为‘补’



治疗外感的难点,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就是很难做到‘与时俱进’
所谓 走马看伤寒,就是说外感病的变化是非常快的
上午是风寒束表,下午很可能就入里化热了
刚才的还是对证良方,几个小时过后,可能就是乱投的‘毒药’了..

前天就遇到一个,初冒风寒,身痛,流涕,自己在家用姜汤发汗好转,至夜身痛又作,自行又用姜汤强行发汗,症状不减反增.诊时,寒战,无汗,咽痛,舌红,体温及近四十度对证用药病解..
 
偷换概念

如此推下去,百药皆为‘补’



治疗外感的难点,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就是很难做到‘与时俱进’
所谓 走马看伤寒,就是说外感病的变化是非常快的
上午是风寒束表,下午很可能就入里化热了
刚才的还是对证良方,几个小时过后,可能就是乱投的‘毒药’了..

前天就遇到一个,初冒风寒,身痛,流涕,自己在家用姜汤发汗好转,至夜身痛又作,自行又用姜汤强行发汗,症状不减反增.诊时,寒战,无汗,咽痛,舌红,体温及近四十度对证用药病解..
 
宗源老师,言之有理,那狭义的呢?请继续!
 
我认为要分清病的层次,当然外感是太阳病,太阳病病在阳,所有助阳发散的药那种的补都是对路的,但是如果阳病用补阴药,就是把阳病往阴里整,就是“闭门留寇”了。
 
文子医生; 说:
文子医生 发表于 2014-11-2 11:02
我认为要分清病的层次,当然外感是太阳病,太阳病病在阳,所有助阳发散的药那种的补都是对路的,但是如果阳

阴阳二字不好说,桂枝汤里,芍药甘草可理解为补阴,就连喝热稀粥,可理解为补阴(补津液补汗源),又可理解为补阳(补充热能,助阳解表)。
 
我认为要分清病的层次,当然外感是太阳病,太阳病病在阳,所有助阳发散的药那种的补都是对路的,但是如果阳

呵呵,文子姐姐,这个问题就是人为的问题啦,不是药的问题噻
 
阴阳二字不好说,桂枝汤里,芍药甘草可理解为补阴,就连喝热稀粥,可理解为补阴(补津液补汗源),又可理

诚然,有时候,阴阳真的没法严格区分的。
 
阴阳二字不好说,桂枝汤里,芍药甘草可理解为补阴,就连喝热稀粥,可理解为补阴(补津液补汗源),又可理

错了,甘草是补气的药,芍药是泻肝阴,所以补肺。
 
文子医生; 说:
文子医生 发表于 2014-11-2 19:25
错了,甘草是补气的药,芍药是泻肝阴,所以补肺。

芍药酸苦,甘草味甘,两者合用,有的《伤寒论》注家理解为:苦甘化阴,或酸甘化阴。
 
本帖最后由 文子医生 于 2014-11-2 19:59 编辑

思就是医者要搞清病人的体质和病所在的位置,如果此人阴虚,或阳虚,虚则下陷,一旦外感,势必下陷到里的层次,这时候自然要加上补阴药,或补阳药,作为助攻,才能完全驱邪外出。但是如果病在阳,用补阴药,当然就是闭门留寇了。或者病在阴,用补阳药,不仅不能驱邪外出,还可能助长邪气。当然说着容易做着难,搞清病的层次不容易。
 
芍药酸苦,甘草味甘,两者合用,有的《伤寒论》注家理解为:苦甘化阴,或酸甘化阴。

因为桂枝汤是太阳中风,有阴阳不和的因素,所以要用芍药甘草来合桂枝生姜。芍药的酸入肝,甘草的甘入脾,这样的补阴药调和肝脾,切合太阳中风营卫不合的位置。但是外感病你敢用山萸肉和熟地黄的酸甘养阴吗?不敢吧,因为这些补阴的药作用在下焦,用了就闭门留寇了。
 
文子医生; 说:
文子医生 发表于 2014-11-2 19:55
因为桂枝汤是太阳中风,有阴阳不和的因素,所以要用芍药甘草来合桂枝生姜。芍药的酸入肝,甘草的甘入脾,

呵呵,言之有理!
 
呵呵,文子姐姐,这个问题就是人为的问题啦,不是药的问题噻

最近我能深度理解1生2,2生3, 三生万物

一三生呀,一三生
运用到波浪理论,哎呀呀,可真是太牛啦!!!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