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老师,我最近半年时间就是静不下心来打坐。以前还比较好,近半年读了不少书,发现打坐的方法很多,看
呵呵,
您想听真的还是假的?
您想听流行的还是修行的?
区别很大哦。
————————————————————
个人认为,打坐,只是一种修行的姿势和方式,只是外在的表现而已。更重要的,是【心法】。
流行的,什么单盘、双盘斤斤计较。坐姿腰、肩多少度。如何让呼气、吸气。等等。总之花样太多。
其实,打坐,你可以看看佛像造像中的打坐。很多都很“随意”的。
最适合自己的打坐,首先姿势不要累,不僵不垮,真气运转流利,容易入静,几个小时坐下来神清气爽。这就够了。
庄子称为“坐忘”。所以,‘入静’是打坐的重点。不能“入静”,打坐效果自然很差。只能称为“坐驰”了。
有些功法,走上来,就在打坐中讲究“以意引气,走经络、周天搬运”,这是不正确的。
道家的修行,第一步是“练气”。练气有几种方式。
1、采气。这是吸收天地之气、日月之气、草木精华之气等等。
2、炼精化气。这个是内丹的基础。
两者,一个是从外求,一个是从内生。个人都用。可以结合的。
***********************************************************
说到“吸收天地之气”,自然就涉及到“呼吸、吐纳”的问题。
这个也衍生出很多不同的流派,例如什么“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憋气(深吸气然后慢慢呼出)”等等。
坚持这些“吐纳”方法的,很少有人练到“胎息”的境界。
因为这种练习,是不会体会到“穴位呼吸”的。
当你的内气足够强的时候,你的很多大穴都会慢慢打开,穴位会自己呼吸吐纳。然后,你的口鼻间的呼吸,自然就会转变成绵绵若存的“胎息”。不达到这种程度,你是看不到老子所说的“真气发于踵”的。
————————————————————————————————
呵呵,太多内容,随便聊点吧。您若感兴趣,有时间专门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