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咱的谬论多

李荣伟

闻名全坛
版主
注册
2011/09/25
帖子
14106
获得点赞
1176
声望
113
所在地
安阳
人常说:要想成为一个好的中医师,必须“读经典,做临床”。诚然这是成为一个好的医生的必经之路,但咱认为“读经典做临床”只能成为一个中级医生,比较好的医生,要想成为一个较为高级的医生,有深厚功底的医生,应该是读“自然”、贴“生活”、思病苦,想百姓。
 
老师言之有理,更是一个医者的修养和境界。赞!
 
这也算是谬论,应当说是自己的感悟更切贴吧。应当说是从“民医”到“名医”的兑变。
 
这也算是谬论,应当说是自己的感悟更切贴吧。应当说是从“民医”到“名医”的兑变。

咱之谬论,您之谬赞,谬到一块儿了。
 
本帖最后由 杏林一翁 于 2014-3-30 13:13 编辑

贴近病人(百姓)才是医者真正应当行为!
 
本帖最后由 李荣伟 于 2014-3-30 13:53 编辑

是贴近病人(百姓),咱说的是贴近生活,贴近病人或许只能知道病理的一些东西,贴近生活才能知“常”,知“常”才能断定不常,知“常”才能去治理、调理不常。
狂言:贴近病人(百姓)是中工之为,贴近生活方可成就上工。
请指教。
 
这种说法,跟任之堂十分接近。我觉得了解气的运行,应该是更高的层次。就像人类看到的世界与宇宙的运行的区别。
 
南宋诗人陆游说“如果想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可能和李老师说的意思一样,“如果想学医,功夫在医外”,要有高级的参悟。

可惜咱也只知道这句话,还没到这个境界叻。
 
这种说法,跟任之堂十分接近。我觉得了解气的运行,应该是更高的层次。就像人类看到的世界与宇宙的运行的区

人世间、宇宙万物都是有气构成的。
不能拿咱跟“任之堂”相提并论哦,咱不配。
 
南宋诗人陆游说“如果想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可能和李老师说的意思一样,“如果想学医,功夫在医外”,要

咱也没得到这个境界哦,咱只是纸上谈兵,胡说一气哦。
 
古代的名医,也没见几个是读经典就读成名医的,理论都是完美的,现实总是遗憾,同样一个病症,别人用此方就能起神效,到自己身上却不管用。贴近生活,从生活中去悟,是可行的、看古代名医之大成,应该是要看个人的禀赋,个人的品德修养(一个以一身铜臭的人,会在医术上有所大成就?一个追名逐利,半罐水响叮当的人,就像论坛上,自学了几天中医的人,就到处评头论足,随意开方的人,会有大成就?),最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治病思路,或者是一个成熟的治病系统,了熟于心,
 
赞成版主之说!
笔者刚学中医时老师就引用了当地中医界的口头禅:“心肝脾肺贤,坐着收现钱;心肝脾肺肾,成天没人问。”说的是学医读书要灵活,思维要灵活,应用要灵活,读了书应用不了不如不读书。还要善于观察事物,从中悟出道理,如提壶揭盖法治小便不利还不是从水壶倒水这个简单的事物中悟出的法则。
 
赞成版主之说!
笔者刚学中医时老师就引用了当地中医界的口头禅:“心肝脾肺贤,坐着收现钱;心肝脾肺肾,成

“心肝脾肺贤,坐着收现钱;心肝脾肺肾,成天没人问”。咱小时候也听说过这个故事,不过和你的说法有些不一样。
说古时候有个有个医生,治疗效果很不错,整天门庭若市。后来有人发现他经常把”肾“读或写成”贤“字,这个话被传了出去,人们就认为一个连”肾“、”贤“都分不清的医生能是一个好医生吗?逐渐地就没有人找他看病了,于是他就在春节写春联的时候写了这个。
我说的”咬文嚼字死于句下不啻于刻舟求剑“也是这个意思。
 
只有读经典做临床,才会明白读“自然”、贴“生活”的重要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