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cmy101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1/16 帖子 2456 获得点赞 22 声望 38 2014/05/12 #41 文子医生 说: 你说得很对!正常的以平为期的才是正能量,没有说正气太多了变成邪气的。 点击展开... 那么,请教您正气太过会出现什么情况?您觉得如何描述才正确? 举个例子,范进中举,高兴是正常的情感体现,可是他过分高兴了。。
文子医生 说: 你说得很对!正常的以平为期的才是正能量,没有说正气太多了变成邪气的。 点击展开... 那么,请教您正气太过会出现什么情况?您觉得如何描述才正确? 举个例子,范进中举,高兴是正常的情感体现,可是他过分高兴了。。
文子医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08 帖子 6475 获得点赞 135 声望 63 2014/05/12 #42 ctcmy101 说: 那么,请教您正气太过会出现什么情况?您觉得如何描述才正确? 举个例子,范进中举,高兴是正常的情感体 点击展开... 说了半天你还是没明白我说的意思.我的意思既然是正气,就没有太过的情况.比如高兴过分了,不是心气太旺,而是心的真气不足,不能收摄其神.
ctcmy101 说: 那么,请教您正气太过会出现什么情况?您觉得如何描述才正确? 举个例子,范进中举,高兴是正常的情感体 点击展开... 说了半天你还是没明白我说的意思.我的意思既然是正气,就没有太过的情况.比如高兴过分了,不是心气太旺,而是心的真气不足,不能收摄其神.
刘国栋 不私聊 高级会员 注册 2013/12/15 帖子 2857 获得点赞 869 声望 113 年龄 46 所在地 辽宁大连 2014/05/12 #43 正气分则化邪,阳密入阴则为正气,阴阳分离则生六淫。
牧歌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9/09 帖子 347 获得点赞 5 声望 18 2014/05/12 #44 刘国栋 说: 正气分则化邪,阳密入阴则为正气,阴阳分离则生六淫。 点击展开... 先生说的很在理,我再补充。 百病生于气也。正气与邪气之相互转化 气可养人又可病人。风寒暑湿燥火正常者为六气。反常者六淫也 人身之气。五脏正常生理活动皆是正气。如五脏之气。太过与不及之因导致五脏紊乱不能正常生理活动,出现气的失常变成邪气矣。如五脏之邪气也 水谷精微与痰。饮。水。肿。两者本身是一物。脾胃肾等正常生理活动就是营养。反之脾胃不健。阳气不足则为痰。饮。水。肿 。见痰休治痰相互转化之说 治病当须中病即止。倘若太过与不及者。又衍生它病矣。 中医皆谓之援物比类。取象比异。 第十三刀老师医理深厚。点龙画睛。水少则旱水多则涝。明此理则一言而终。
刘国栋 说: 正气分则化邪,阳密入阴则为正气,阴阳分离则生六淫。 点击展开... 先生说的很在理,我再补充。 百病生于气也。正气与邪气之相互转化 气可养人又可病人。风寒暑湿燥火正常者为六气。反常者六淫也 人身之气。五脏正常生理活动皆是正气。如五脏之气。太过与不及之因导致五脏紊乱不能正常生理活动,出现气的失常变成邪气矣。如五脏之邪气也 水谷精微与痰。饮。水。肿。两者本身是一物。脾胃肾等正常生理活动就是营养。反之脾胃不健。阳气不足则为痰。饮。水。肿 。见痰休治痰相互转化之说 治病当须中病即止。倘若太过与不及者。又衍生它病矣。 中医皆谓之援物比类。取象比异。 第十三刀老师医理深厚。点龙画睛。水少则旱水多则涝。明此理则一言而终。
牧歌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9/09 帖子 347 获得点赞 5 声望 18 2014/05/12 #45 几千年来一本内经衍生多种学说。然而相火。有道是贼。有道是宝。谁是是非哉。择而用之则妙。 实乃相火平则益。有余者贼也
ctcmy101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1/16 帖子 2456 获得点赞 22 声望 38 2014/05/12 #46 牧歌 说: 几千年来一本内经衍生多种学说。然而相火。有道是贼。有道是宝。谁是是非哉。择而用之则妙。 实乃相火平则 点击展开... 老师说的很有道理。 这世界好像什么事情都不是绝对的,阴阳不是,正邪也不是。
牧歌 说: 几千年来一本内经衍生多种学说。然而相火。有道是贼。有道是宝。谁是是非哉。择而用之则妙。 实乃相火平则 点击展开... 老师说的很有道理。 这世界好像什么事情都不是绝对的,阴阳不是,正邪也不是。
文子医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08 帖子 6475 获得点赞 135 声望 63 2014/05/12 #47 牧歌 说: 先生说的很在理,我再补充。 百病生于气也。正气与邪气之相互转化 点击展开... 思路不同。我也知道“气有余便是火”这些以前学到的理论。我的意思是我们先界定正气是不会多于身体所需的量,这样如果出现实证,我们就不用去管实,而去治虚。比如水泛,那么我们不用去管阴盛,就去治阳虚就好。水不足出现上火的情形,我们不用管清火,滋阴就好了。但是我们补阳,滋阴可能会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过头吗?我认为不会。如果治的是本,那么阴阳达到平衡自然就没有症状了,自然就不用再治。反之,如果去泻实常常可能会过头,出现反复。这是我最近的想法。
牧歌 说: 先生说的很在理,我再补充。 百病生于气也。正气与邪气之相互转化 点击展开... 思路不同。我也知道“气有余便是火”这些以前学到的理论。我的意思是我们先界定正气是不会多于身体所需的量,这样如果出现实证,我们就不用去管实,而去治虚。比如水泛,那么我们不用去管阴盛,就去治阳虚就好。水不足出现上火的情形,我们不用管清火,滋阴就好了。但是我们补阳,滋阴可能会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过头吗?我认为不会。如果治的是本,那么阴阳达到平衡自然就没有症状了,自然就不用再治。反之,如果去泻实常常可能会过头,出现反复。这是我最近的想法。
刘国栋 不私聊 高级会员 注册 2013/12/15 帖子 2857 获得点赞 869 声望 113 年龄 46 所在地 辽宁大连 2014/05/13 #48 文子医生 说: 思路不同。我也知道“气有余便是火”这些以前学到的理论。我的意思是我们先界定正气是不会多于身体所需的 点击展开... 似有道理,但却太粗放,不精确。阳虚,有水泛的,也有附带精亏的。火炎阴亏,有直用甘寒的,也有不可用而先清痰热的。整个阳明篇都是在辨这个痰,大承气汤用的是厚朴为君,白虎汤后续是加参。辩的就是有形无形。
文子医生 说: 思路不同。我也知道“气有余便是火”这些以前学到的理论。我的意思是我们先界定正气是不会多于身体所需的 点击展开... 似有道理,但却太粗放,不精确。阳虚,有水泛的,也有附带精亏的。火炎阴亏,有直用甘寒的,也有不可用而先清痰热的。整个阳明篇都是在辨这个痰,大承气汤用的是厚朴为君,白虎汤后续是加参。辩的就是有形无形。
文子医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08 帖子 6475 获得点赞 135 声望 63 2014/05/13 #49 刘国栋 说: 似有道理,但却太粗放,不精确。阳虚,有水泛的,也有附带精亏的。火炎阴亏,有直用甘寒的,也有不可用而 点击展开... 阳化气,阴成形。我喜欢简单思维。
常其柏 声名鹊起 贵宾 注册 2013/01/23 帖子 675 获得点赞 141 声望 43 年龄 85 所在地 安徽省颍上县黄桥镇新庙村 2014/05/13 #50 本帖最后由 常其柏 于 2014-5-13 11:36 编辑 飞翔的鹰 说: 本该有汗,小便就少 点击展开... 本人对此条看法。当以中寒理解。论中用了一个呕字,已点明不能食的现象。是中寒的证候。这是正阳阳明不错,,与少阳阳明,太阳阳明不同。正阳阳明有中寒中风之分,中寒亦是胃家实。所以论中有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的论述。未经治疗便是如此,这是本病,不是坏病。
本帖最后由 常其柏 于 2014-5-13 11:36 编辑 飞翔的鹰 说: 本该有汗,小便就少 点击展开... 本人对此条看法。当以中寒理解。论中用了一个呕字,已点明不能食的现象。是中寒的证候。这是正阳阳明不错,,与少阳阳明,太阳阳明不同。正阳阳明有中寒中风之分,中寒亦是胃家实。所以论中有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的论述。未经治疗便是如此,这是本病,不是坏病。
文子医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08 帖子 6475 获得点赞 135 声望 63 2014/05/13 #51 常其柏 说: 本人对此条看法。当以中寒理解。论中用了一个呕字,已点明不能食的现象。是中寒的证候。这是正阳阳明不 点击展开... 老先生忽略了还有个“咳”字。还有头痛。难道没有太阳的影子吗?我觉得是太阳阳明。
常其柏 说: 本人对此条看法。当以中寒理解。论中用了一个呕字,已点明不能食的现象。是中寒的证候。这是正阳阳明不 点击展开... 老先生忽略了还有个“咳”字。还有头痛。难道没有太阳的影子吗?我觉得是太阳阳明。
常其柏 声名鹊起 贵宾 注册 2013/01/23 帖子 675 获得点赞 141 声望 43 年龄 85 所在地 安徽省颍上县黄桥镇新庙村 2014/05/13 #52 本帖最后由 常其柏 于 2014-5-13 16:28 编辑 文子医生 说: uote] 寒则气逆,,阴阳气不相接便为厥。此之头痛,呕,咳,都是胃寒气逆。阳明中风,咳而咽痛。咽,诸阴之所集,其咽不痛而阴未伤。是中寒,不是中风。如果是太阳阳明,自然要以太阳阳明法治之。论中有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的说法,呕为有声无物,多指干呕而言。谢谢指导。 点击展开...
本帖最后由 常其柏 于 2014-5-13 16:28 编辑 文子医生 说: uote] 寒则气逆,,阴阳气不相接便为厥。此之头痛,呕,咳,都是胃寒气逆。阳明中风,咳而咽痛。咽,诸阴之所集,其咽不痛而阴未伤。是中寒,不是中风。如果是太阳阳明,自然要以太阳阳明法治之。论中有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的说法,呕为有声无物,多指干呕而言。谢谢指导。 点击展开...
文子医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08 帖子 6475 获得点赞 135 声望 63 2014/05/13 #53 常其柏 说: 寒则气逆,,阴阳气不相接便为厥。此之头痛,呕,咳,都是胃寒气逆 点击展开... 那说小便利不是废话吗?我认为讲的是阳明太阳,之所以说小便利,就是进一步排除太阳腑证,定位在太阳经。
常其柏 声名鹊起 贵宾 注册 2013/01/23 帖子 675 获得点赞 141 声望 43 年龄 85 所在地 安徽省颍上县黄桥镇新庙村 2014/05/13 #54 常其柏 说: 寒则气逆,,阴阳气不相接便为厥。此之头痛,呕,咳,都是胃寒气逆。.咽喉诸阴之所集。中风咳而咽痛。其 点击展开... 文子医生 发表于 2014-5-13 11:42 老先生忽略了还有个“咳”字。还有头痛。难道没有太阳的影子吗?我觉得是太阳阳明。 点击展开... 寒则气逆,,阴阳气不相接便为厥。此之头痛,呕,咳,都是胃寒气逆。阳明中风,咳而咽痛。咽,诸阴之所集,其咽不痛而阴未了伤。是中寒,不是中风。若是太阳阳明,自然要用承气类。多谢指点
常其柏 说: 寒则气逆,,阴阳气不相接便为厥。此之头痛,呕,咳,都是胃寒气逆。.咽喉诸阴之所集。中风咳而咽痛。其 点击展开... 文子医生 发表于 2014-5-13 11:42 老先生忽略了还有个“咳”字。还有头痛。难道没有太阳的影子吗?我觉得是太阳阳明。 点击展开... 寒则气逆,,阴阳气不相接便为厥。此之头痛,呕,咳,都是胃寒气逆。阳明中风,咳而咽痛。咽,诸阴之所集,其咽不痛而阴未了伤。是中寒,不是中风。若是太阳阳明,自然要用承气类。多谢指点
女 女儿渡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2/26 帖子 68 获得点赞 1 声望 6 2014/05/14 #55 一九七.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一云冬阳明。197 1.如果有胃家实,而无汗,而小便反利的,说明虽然没有汗,津液还不是很枯的。 2.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小便利下焦就没事。呕而咳说明病在中上二焦,在肺、胃。阳明本来是在中土。而见到咳是往上走,手足应该是热,但这是“手足厥”,手足逆冷。 3.必苦头痛。——热不能从四肢散出来,从胃到了胸,出现咳了;再往上就出现头疼,阳明是经过面部,再往上攻,攻到头痛。 4.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再反过来论述一句,如果没有往上攻到胸部去,也没有往上呕的趋势。手足不厥是温的,中土散于四微,四肢是温暖的,那么他就不会往头上走,头就不痛了。这应该看阳明病,他在里面走的方向。 ———————《金谷子讲伤寒论》
一九七.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一云冬阳明。197 1.如果有胃家实,而无汗,而小便反利的,说明虽然没有汗,津液还不是很枯的。 2.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小便利下焦就没事。呕而咳说明病在中上二焦,在肺、胃。阳明本来是在中土。而见到咳是往上走,手足应该是热,但这是“手足厥”,手足逆冷。 3.必苦头痛。——热不能从四肢散出来,从胃到了胸,出现咳了;再往上就出现头疼,阳明是经过面部,再往上攻,攻到头痛。 4.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再反过来论述一句,如果没有往上攻到胸部去,也没有往上呕的趋势。手足不厥是温的,中土散于四微,四肢是温暖的,那么他就不会往头上走,头就不痛了。这应该看阳明病,他在里面走的方向。 ———————《金谷子讲伤寒论》
今古子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10/02 帖子 1838 获得点赞 65 声望 48 2014/05/16 #56 女儿渡 说: 一九七.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一 点击展开... 仅是对年轻学生的个人心得谈。 不足对大师言。 不辨。 故这种说法,放在此处,并非适宜。当然,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
女儿渡 说: 一九七.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一 点击展开... 仅是对年轻学生的个人心得谈。 不足对大师言。 不辨。 故这种说法,放在此处,并非适宜。当然,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
医 医路西行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5/06 帖子 63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年龄 42 2014/05/28 #58 刘军 说: 阳明法多汗,承上条说无汗为虚,楼主说阳明病无汗的多见,好象不对。 小便 利者,如果大便硬,小便赤 点击展开... 完全赞同刘军老师的观点,辩寒热,一定要回到11条,以病人的欲与不欲,大小便,舌像和脉象上,其他的呕,咳,厥,利都是过眼云烟。
刘军 说: 阳明法多汗,承上条说无汗为虚,楼主说阳明病无汗的多见,好象不对。 小便 利者,如果大便硬,小便赤 点击展开... 完全赞同刘军老师的观点,辩寒热,一定要回到11条,以病人的欲与不欲,大小便,舌像和脉象上,其他的呕,咳,厥,利都是过眼云烟。
qian1955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1/22 帖子 499 获得点赞 5 声望 16 年龄 69 2014/06/07 #59 医路西行 说: 完全赞同刘军老师的观点,辩寒热,一定要回到11条,以病人的欲与不欲,大小便,舌像和脉象上,其他的呕, 点击展开... 如果小便赤就小便不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