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伤寒论197条如何辩寒热

你说得很对!正常的以平为期的才是正能量,没有说正气太多了变成邪气的。

那么,请教您正气太过会出现什么情况?您觉得如何描述才正确?
举个例子,范进中举,高兴是正常的情感体现,可是他过分高兴了。。
 
那么,请教您正气太过会出现什么情况?您觉得如何描述才正确?
举个例子,范进中举,高兴是正常的情感体

说了半天你还是没明白我说的意思.我的意思既然是正气,就没有太过的情况.比如高兴过分了,不是心气太旺,而是心的真气不足,不能收摄其神.
 
正气分则化邪,阳密入阴则为正气,阴阳分离则生六淫。
 
正气分则化邪,阳密入阴则为正气,阴阳分离则生六淫。

先生说的很在理,我再补充。

百病生于气也。正气与邪气之相互转化
气可养人又可病人。风寒暑湿燥火正常者为六气。反常者六淫也
人身之气。五脏正常生理活动皆是正气。如五脏之气。太过与不及之因导致五脏紊乱不能正常生理活动,出现气的失常变成邪气矣。如五脏之邪气也
水谷精微与痰。饮。水。肿。两者本身是一物。脾胃肾等正常生理活动就是营养。反之脾胃不健。阳气不足则为痰。饮。水。肿
。见痰休治痰相互转化之说
治病当须中病即止。倘若太过与不及者。又衍生它病矣。
中医皆谓之援物比类。取象比异。
第十三刀老师医理深厚。点龙画睛。水少则旱水多则涝。明此理则一言而终。
 
几千年来一本内经衍生多种学说。然而相火。有道是贼。有道是宝。谁是是非哉。择而用之则妙。
实乃相火平则益。有余者贼也
 
几千年来一本内经衍生多种学说。然而相火。有道是贼。有道是宝。谁是是非哉。择而用之则妙。
实乃相火平则

老师说的很有道理。
这世界好像什么事情都不是绝对的,阴阳不是,正邪也不是。
 
先生说的很在理,我再补充。

百病生于气也。正气与邪气之相互转化

思路不同。我也知道“气有余便是火”这些以前学到的理论。我的意思是我们先界定正气是不会多于身体所需的量,这样如果出现实证,我们就不用去管实,而去治虚。比如水泛,那么我们不用去管阴盛,就去治阳虚就好。水不足出现上火的情形,我们不用管清火,滋阴就好了。但是我们补阳,滋阴可能会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过头吗?我认为不会。如果治的是本,那么阴阳达到平衡自然就没有症状了,自然就不用再治。反之,如果去泻实常常可能会过头,出现反复。这是我最近的想法。
 
思路不同。我也知道“气有余便是火”这些以前学到的理论。我的意思是我们先界定正气是不会多于身体所需的

似有道理,但却太粗放,不精确。阳虚,有水泛的,也有附带精亏的。火炎阴亏,有直用甘寒的,也有不可用而先清痰热的。整个阳明篇都是在辨这个痰,大承气汤用的是厚朴为君,白虎汤后续是加参。辩的就是有形无形。
 
似有道理,但却太粗放,不精确。阳虚,有水泛的,也有附带精亏的。火炎阴亏,有直用甘寒的,也有不可用而

阳化气,阴成形。我喜欢简单思维。
 
本帖最后由 常其柏 于 2014-5-13 11:36 编辑

本该有汗,小便就少

本人对此条看法。当以中寒理解。论中用了一个呕字,已点明不能食的现象。是中寒的证候。这是正阳阳明不错,,与少阳阳明,太阳阳明不同。正阳阳明有中寒中风之分,中寒亦是胃家实。所以论中有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的论述。未经治疗便是如此,这是本病,不是坏病。
 
本人对此条看法。当以中寒理解。论中用了一个呕字,已点明不能食的现象。是中寒的证候。这是正阳阳明不

老先生忽略了还有个“咳”字。还有头痛。难道没有太阳的影子吗?我觉得是太阳阳明。
 
本帖最后由 常其柏 于 2014-5-13 16:28 编辑

uote]

寒则气逆,,阴阳气不相接便为厥。此之头痛,呕,咳,都是胃寒气逆。阳明中风,咳而咽痛。咽,诸阴之所集,其咽不痛而阴未伤。是中寒,不是中风。如果是太阳阳明,自然要以太阳阳明法治之。论中有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的说法,呕为有声无物,多指干呕而言。谢谢指导。
 
寒则气逆,,阴阳气不相接便为厥。此之头痛,呕,咳,都是胃寒气逆

那说小便利不是废话吗?我认为讲的是阳明太阳,之所以说小便利,就是进一步排除太阳腑证,定位在太阳经。
 
一九七.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一云冬阳明。197
1.如果有胃家实,而无汗,而小便反利的,说明虽然没有汗,津液还不是很枯的。
2.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小便利下焦就没事。呕而咳说明病在中上二焦,在肺、胃。阳明本来是在中土。而见到咳是往上走,手足应该是热,但这是“手足厥”,手足逆冷。
3.必苦头痛。——热不能从四肢散出来,从胃到了胸,出现咳了;再往上就出现头疼,阳明是经过面部,再往上攻,攻到头痛。
4.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再反过来论述一句,如果没有往上攻到胸部去,也没有往上呕的趋势。手足不厥是温的,中土散于四微,四肢是温暖的,那么他就不会往头上走,头就不痛了。这应该看阳明病,他在里面走的方向。


———————《金谷子讲伤寒论》
 
一九七.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一

仅是对年轻学生的个人心得谈。
不足对大师言。
不辨。
故这种说法,放在此处,并非适宜。当然,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
 
什么乱七八糟的
 
阳明法多汗,承上条说无汗为虚,楼主说阳明病无汗的多见,好象不对。 小便 利者,如果大便硬,小便赤

完全赞同刘军老师的观点,辩寒热,一定要回到11条,以病人的欲与不欲,大小便,舌像和脉象上,其他的呕,咳,厥,利都是过眼云烟。
 
完全赞同刘军老师的观点,辩寒热,一定要回到11条,以病人的欲与不欲,大小便,舌像和脉象上,其他的呕,

如果小便赤就小便不利了。
 
换过来想一想,如果无汗而小便不利是寒是热?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