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刺热论》中的“颐”是指的哪个位置?

leoomo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12/16
帖子
29
获得点赞
8
声望
0
各位老师好:
我在读《热刺论》中这段
“肝热病者,左颊先赤;
心热病者,颜先赤;
脾热病者,鼻先赤;
肺热病者,右颊先赤;
肾热病者,颐先赤。”


我这里我理解 左颊和右颊是脸的左右边,颜是额头。
不知这里的“颐”是脸的哪个部位?
 
下巴应叫颌,颐应当就是腮。
 
“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
面部望诊,心和肝各有所部。颜就指的额头。颐是下巴颏。这就按五行的分布,上南下北,看火水心肾的部位前后。


————《金谷子讲黄帝内经素问》
 
 

附件

  • 146.1 KB 查看: 476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4-4-18 23:06 编辑

居右,在右颊;肾应北方水,居下,在颐(腮下、颏);脾为中央土,居中,在鼻。

张志聪《素问集注》:“腮下谓之颐。”
 
以五方、五行而分。《灵枢•五阅五使》篇说:“五色之见于明堂,以观五藏之气。……府藏之在中也,各以次舍、左右上下,各如其度也。”
 
从生物全息律考察五脏缩影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局部和整体密切相联,某一局部区域的生理病理变化,往往蕴含着五脏六腑的整体信息,或者说某一局部可以反映整体的变化,是整体的缩影。《内经》所提及的面、目、舌、脉等均是一些典型的五脏缩影,五脏六腑的整体信息在这些方面可以得到充分的反映。

面部的五脏缩影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指出面部内应五脏,为经络所会,气化所通,神明所发,因此面部的不同部位,分别为五脏六腑的外候。脏腑的面部分属,在《内经》有两种划分方法:


一是以明堂而分。如《灵枢•五色》篇说:“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蕃者颊侧也,蔽者耳门也。”又说:“明堂高骨以起,平以直,五藏次于中央,六府挟其两侧,首面上于阙庭,王宫在于下极。”(注:《类经六卷•脉色类三十二》:“肺心肝脾之候,皆在鼻中,六府之候,皆在四旁,故一曰次于中央,一曰挟其两侧。下极居两目之中,心之部也。心为君主,故曰王宫。”)根据上述名称和五脏相关的位置,我们可以绘出面部的脏腑部位分属图。



二是以五方、五行而分。《灵枢•五阅五使》篇说:“五色之见于明堂,以观五藏之气。……府藏之在中也,各以次舍、左右上下,各如其度也。”指出心应南方火,居上,在额;肝应东方木,居左,在左颊;肺应西方金,居右,在右颊;肾应北方水,居下,在颐(腮、颌);脾为中央土,居中,在鼻。如上图。

无论第一种划分法或第二种划分法,均说明了面部是五脏整体信息的一个缩影。五脏的病变信息可由面部反映出来,正如《素问•刺热篇》说:“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指出通过面部的观察为五脏病变的分析提供了依据。

一般内伤多应用《灵枢·五色》篇面部分候脏腑,而外感多应用《素问·刺热》篇面部分候脏腑。
 

附件

,腹部五脏分布是上心下肾、左肝右肺、中间脾。按现代解剖学的认识,上心即胃脘部,下肾即大肠膀胱(前列腺等,女子有子宫附件),左肝是脾及结肠脾区,右肺是肝胆及结肠肝区,脾是脐周小肠。

面部及腹部五脏分属图,乃源于《易》之《洛书》及《后天八卦图》。
 
又,腹部五脏分布是上心下肾、左肝右肺、中间脾。按现代解剖学的认识,上心即胃脘部,下肾即大肠膀胱(前列

多谢老师解释如此详细。
 

《类经·疾病类四十四》注:“肝属木,应在东方,故肝热者,左颊当先赤。心属火,其应南方。脾属土,其应中央,故鼻先赤。肺属金,其应在西,故右颊先赤。肾属水,应在北,故两颐先赤。”

《素问集注》注:“腮下谓之颐”,“此后天之卦象也”。
 
又,腹部五脏分布是上心下肾、左肝右肺、中间脾。按现代解剖学的认识,上心即胃脘部,下肾即大肠膀胱(前列

《素问•刺禁论》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
 
颐,指耳后及耳垂下部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