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物全息律考察五脏缩影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局部和整体密切相联,某一局部区域的生理病理变化,往往蕴含着五脏六腑的整体信息,或者说某一局部可以反映整体的变化,是整体的缩影。《内经》所提及的面、目、舌、脉等均是一些典型的五脏缩影,五脏六腑的整体信息在这些方面可以得到充分的反映。
面部的五脏缩影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指出面部内应五脏,为经络所会,气化所通,神明所发,因此面部的不同部位,分别为五脏六腑的外候。脏腑的面部分属,在《内经》有两种划分方法:
一是以明堂而分。如《灵枢•五色》篇说:“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蕃者颊侧也,蔽者耳门也。”又说:“明堂高骨以起,平以直,五藏次于中央,六府挟其两侧,首面上于阙庭,王宫在于下极。”(注:《类经六卷•脉色类三十二》:“肺心肝脾之候,皆在鼻中,六府之候,皆在四旁,故一曰次于中央,一曰挟其两侧。下极居两目之中,心之部也。心为君主,故曰王宫。”)根据上述名称和五脏相关的位置,我们可以绘出面部的脏腑部位分属图。
二是以五方、五行而分。《灵枢•五阅五使》篇说:“五色之见于明堂,以观五藏之气。……府藏之在中也,各以次舍、左右上下,各如其度也。”指出心应南方火,居上,在额;肝应东方木,居左,在左颊;肺应西方金,居右,在右颊;肾应北方水,居下,在颐(腮、颌);脾为中央土,居中,在鼻。如上图。
无论第一种划分法或第二种划分法,均说明了面部是五脏整体信息的一个缩影。五脏的病变信息可由面部反映出来,正如《素问•刺热篇》说:“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指出通过面部的观察为五脏病变的分析提供了依据。
一般内伤多应用《灵枢·五色》篇面部分候脏腑,而外感多应用《素问·刺热》篇面部分候脏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