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实习手记(连载帖)

778971383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1/23
帖子
51
获得点赞
3
声望
8
本帖最后由 778971383 于 2014-7-6 22:49 编辑

写在前面: 学习中医几年了,现在终于进入实习阶段,在学校里,即使学的再多,终究只是纸上谈兵,正所谓实践出真知,艺术源于生活,而医学是一门需要临床认可的艺术,失去为病患解除痛苦的医学,即使它的理论知识多丰富,也会如那些脱离生活的艺术一样,因为在生活里没有用到,逐渐消失在时间里了。 作为我第一次真正走进临床的第一线——医院,我觉的不应该就让它这样平凡的留在我的记忆里,随着时间逝去,我也许会慢慢老去,回忆模糊,即使是写回忆录,恐怕也没有了现在的感情了。 因此,我要将它让写出来,每一天的经历就在当下留下,也许将来我会觉得现在很可笑,但同样这是我一生医路上的宝贵财富!
 
本帖最后由 778971383 于 2014-7-5 23:09 编辑

2014.06.30晴 终于到了实习报道的日子了,在医院进行分配科室的时间里,医院要对我们进行一场培训,为期4天,最后一天下午要进行岗前培训考核,要是没及格可是要补考的。由此我对市第一医院的第一印象就是好严格,好认真!(其实医院的严格、认真往往说明对病人负责,所以我认为这是好事。) 上午和大部分医院的规章流程差不多,几乎是千篇一律,不外乎是要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院内住宿要注意的问题云云,其实住宿和我没啥关系,因为我住在院外,倒是像进科、转科、实习分配、时间等等对我来说比较重要。 被科教科的老师说了一早上,中午累困,小睡一会儿,就再去科教科上课,比较意外的是,第一堂正式的课程竟然是院感科(医院感染科)老师来上,这说明了在医院看来,防止院感至关重要,接着老师就举出了几个典型的例子,许多大医院都难免此事,说起来这就是医院对责任不负责的表现,纯属害人害己。有这么多“先例”,医院对此还是很重视的,老师说的一句话我很赞同:虽然院感科不赚钱,但能省大钱。这和我们中医的的治未病的思路也有相通处。然后老师有将对于医院感染的责任区分告诉我们,他说这不仅是为了病人,也为了保护医护人员。想想也是,如果无法区分医院感染,那医生还不是要被病人给怪死了,尤其是现在医患关系这么紧张的环境中。 这一天的收获就这些了,我颇觉受益匪浅!
 
2014.07.01晴
照例上午8:30上课,上的是“病历书写规范”。大致上和在学校里教的差不多,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毕竟和自身所知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感受就没有那么多了,甚至我还对此有一点感觉枯燥,最后老师强调了一下每周要手写一份完整的病例报告,请注意“完整”两个字,这说明我们要做的是必须要详尽,算是比较艰难的一个任务,还好门诊不需要写病历,不然真的太难完成了。
下午一开始就是放教学视频,一直放了1个小时,老师才姗姗来迟,其实给我们上课的老师都是各个科室主任,他们的第一职责是为病人解除病患,对于迟来我是觉得应该体谅的,这一堂上的是《洁净手术室》其实就是对手术人员,环境的要求规范和行为方式。有一些是学校里教过的,比如消毒,穿手术衣等等,也有许多不知道的,比如手术室的洁净度,各种严格的要求,手术室要做什么等等,虽然我学习中医,但有机会了解这些也不会放弃,更何况实习是要进手术室的,不能马虎,对病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大致这一天学习的东西就这么多了。
 
778971383; 说:
778971383 发表于 2014-7-5 23:10
2014.07.01晴
照例上午8:30上课,上的是“病历书写规范”。大致上和在学校里教的差不多,我

感谢分享,希望坚持,让我们完整地看到整个过程,增加感性认识。
 
2014.07.02 晴
这一天的课程对我来说是比较难过的,我学习的是中医学,对西医学的内容本专业也就是学习一些通用的临床知识,毕竟有时候你还是需要用到的,比如一些西医的仪器诊断结果,如拍片、心电图、化验单等等,合格的医生你至少要看得懂这些,合理应用可以用的诊断方法,既能减少错诊,也能使患者更加信服。
但我学习到的是对西医划分疾病的西医诊断和治疗,这可有些太勉强我了,像IBD(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的诊断,其中包括一系列的检查和采取的手术、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是在其他疾病中的表现、手足口等等,这些即使在西医中都不可能全部掌握(不是我故意贬低西医,就如西医能通过仪器得到明显的结果比中医具有更有力的证明,西医永远不可能走在疾病前头,只有越来越多的新病,穷人之一生,也不可能学习的完,而中医是调理人体升降的,一通百通)。
还有就是传染病方面的,是由预防保健科的老师来上的,主题是《传染病疫情报告与死因监测报告》,是教给我们关于传染病在医院里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大体上就是这样了。
 
2014.07.03 晴
早上是最后一堂课了,下午就是考核了。顺便一提,由于感染科另一位老师没来,(30日本来有2个老师来上,我们上完一个老师的课就走了,结果就是得补回来)因此在所谓的最后一节课后,将感染科上到了12点后,内容没差多少,此处不提。这早上的就是关于消防安全,内容是燃烧的基本概念、院内岗位防火的检查(其中对住宿的实习生要求较严,可怜的孩子们)、如何正确使用消防器材以及在医院中如何紧急应对火灾等等。总而言之,安全第一。
下午就是在图书馆考试了,我是比较早就交卷了,不敢说能考多好,过关是绰绰有余了,至此,4天的培训到此结束,期待明天实习了!
 
科室轮岗,盼望有精彩案例呈现
 
2014.07.04晴
科教科老师是通知我们在会议室(培训上课的地方)那边集合,大约8点多的时候,老师开始念名单了。很不幸的是,我们班的小组被拆开了,我和组长在第一批名单中,跟老师先去分配的科室了,后面的其他人我就不知道了,到了内科的一栋大楼,又将第一批的分出一半多,我和组长也被拆开了,到这时候,我就再没有认识的人了,我以为这已经是最后了,结果老师把我一个人带到了老年医学科,原来,我要一个人在这个科室实习!
分配给我当带教老师的医生不在办公室,主任老师看我一直在等,就告诉我那个医生在查房,叫我自己找他去。我听了也觉得等着不是办法,就逐间找过去,正好看到带教老师刚刚给一个病人检查完,我顺势将实习生入科单递给带教老师,老师很惊讶,说你来的太早了,下周一才到你。然后就给我签了单,叫我将回执交给科教科,然后下周一来这里上班。
我听了才知道,原来下周一才到我啊,将回执单交给科教科老师就回去了。
 
中间过程可以省去,要把主要的体现出来即可,期待后续。
 
本帖最后由 778971383 于 2014-7-20 12:05 编辑

2014.7.7~2014.7.19
内科片 老年病科。
第一天来老年科实习,完全处于空白的状态,因为老年科是属于全科医生科室,所以有好有坏,好处是可以碰到不同疾病的患者,坏处是学习的范围就一下子太广了。
我当时完全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又能做些什么,然后问了下之前接收实习生的老师,知道我是林副主任一组的。
林副主任白天很忙,因为我们这一组分配有三十几床的病人,这还是不算挂着号没床位的,是三个小组中最多的。当时林老师正在给病人诊断,开出的药不是医院的,说这些药效果很好,又很便宜,外面大药房都能买到,医院里没卖。由于我的专业是中医学,对西药并不是很懂,所以也回忆不起是什么药了。
老师顾不上我,就叫我随黄老师(主治医师)和小谢谢老师(医师)一起去查房,第一次查房我完全蒙了,因为除了问诊外,其他的完全是用西医的诊断手段,如听诊,触诊等等,对于我来说是比较难入手。
查完房后,林老师还在给病人看病,然后黄、谢谢两个老师就在那边写医嘱,而我则第一次被分配的任务——贴化验单。
我所在的这一组病人最多,化验单自然也多,不过不仅如此,我还得一张张认真地看过去,因为林老师习惯看化验单时化验单右上角上写上检查项目,有问题的 用红笔写,没问题的用黑笔写。这就大大降低了我的工作效率。
第一天不熟悉,自然老师们就没有太为难我,只交给我这个任务,但即使如此,我还是在下班一小时后(7:00p.m)才勉强做完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渐渐熟悉,每天早上搬病历本,查房,下午打验单,贴化验单,偶尔测测血压、床边心电图等等。
由于太久没接触到一些仪器,第一次血压计点让我出了大丑,当时怎么也测不出来,就叫同学帮我测量,我自己打开手机,认真查询血压计的用法,这边我也给大家复述一遍,电子血压计就不用我来教了,主要是水银血压计。
1.正确的姿势:血压计应与被测量的手臂、心脏保持同一水平位置。被测者可以选择坐位或卧位进行测量。(在住院部里,医生办公室肯定用坐位。而在病房,基本是是卧位,毕竟病人躺床上嘛^_^)
2.打开血压计,使水银柱的读数降至零。将血压计袖带内的空气排尽后,套在手臂的肘关节以上2~3厘米处(以选择左臂测量为好,因为左臂离心脏近,相对测量的数据比较稳定,当然,如果病人正在输液,肯定只能测没输液的一只手啦!)
3.绑好气袖(不要绑太紧或太松),在肘窝内侧摸到肱动脉跳动后,将听诊器听头放在肱动脉上,拧紧气袖上的气阀门。快速打气测压。在打气时,测量者应注视血压计的水银柱(注意视线与刻度尽量保持同一水平)
4.拧开气阀门,使水银缓缓下降。当听到第一声脉搏跳动的声音,此时显示的读数即为收缩压值。继续边放气边听,直到在某个血压刻度,脉搏声变弱甚至消失,此时显示的血压为舒张压。被测者在测量前要保持心平气和。测量后,应在至少1~2分钟后,进行重测。选择两次的平均值作为所测得的血压值。(由于很多时候比较急,很少复测,而且护士会再测,所以一般只测一次。)
5.水银血压计的安全处置:
(1)血压计使用完毕后,应将血压计向汞瓶右侧倾斜约45°,将汞完全回流后关闭储汞瓶的开关,以防汞流出。(这个很重要,之前不知道是谁用了没关,结果都漏了,所以切记切记要关好)
(2)储汞瓶的开关没打开时,切勿向橡皮袋充气、加压。因为袋内有空气时打开储汞瓶的开关,容易导致贡喷出,造成事故。
(3)血压计若有问题,应送专业部门修理。擅自修理易导致水银外流,影响您的健康。
(4)血压计应水平放置在平稳牢固处,环境温度-20℃~+35℃,相对湿度≤80%。
说了这么多,其实也是自己温习一遍了,现在大部分家里都能买得起常见的医疗仪器,像呼吸机等也就一两千元,所以也算是给大家普及一下。
倒是床边心电图平常没人会买,一是不常用,二是心电图看不懂。因此我也不细说了,其实除了胸导正确放置部位比较麻烦,其他还是比较简单的。老年科做心电图算是比较难弄的,有些老人瘦的没肉,胸导弄不上,勉强弄上还老掉,尤其是上次碰到一个老人,也许是精神有问题,很不配合,老是动来动去,本来胸导就不紧,一动就掉,而且因为不配合,心电波也不稳定,真是麻烦啊。做好后写上姓名、床号、时间,填好心电图申请单,让患者拿到心电图科室写结果就OK了。
虽然我并不是学西医的,而且科室的老师都是西医医生,但黄老师在他带我查房时还是鼓励我说出中医的诊断,(因为黄老师经常看过中医科转来的病人病历,大致能判断得出对错),他跟我说,你判断方向和结论基本上没说错,基础和辩证还是比较准确的,说明学的不错,但在言语上的描述还不是很好,一百分虽然肯定有80分,但肯定达不到我心里的90分。要继续努力。
第二周我就要出科了,将出科材料交给方老师修改签字,那时我对方老师,苦恼地说老师我对科室的药基本上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你有没有什么诀窍?方老师说,你将护士站那边每天用的药的说明书收集起来,每天看,你用不了多久基本就懂了,当然一些特殊药品除外,但大部分常见药你都会懂了,我以前就是这么过来的。想想还真是一个好办法。
出科的最后一天,就、黄老师对我说,你的西医基础太差了,如果你真的想要从事医学,不论中医还是西医,你都至少要懂得一部分常见的医学知识。
最后离开前黄老师叫我说多看看内科学、外科学和解剖学。我心里颇为感激,毕竟老师是为了我好。
 
还是没有案例?能否把一些医院难治的病案拿出来?
 
本帖最后由 778971383 于 2014-8-9 19:56 编辑

2014.7.21-2014.8.2
外科片 神经外科
上一科出科后,我就转到了神经外科,来到新的科室,既有一点兴奋,也有一点紧张,更多的是一份对新环境的期待。
来到这个科室,我学习到了许多平时没有机会实践验证的东西,尤其是外科中的流程和步骤,比如换药、拆线等等。
想想看有不少第一次都是在这个科室完成的,第一次换药、第一次拆线、第一次拔引流管等等。
在学校里曾经有过不少次学习操作的机会,但却不像现在,因为学校里练习是没有负担的,而真正在临床上却是会思前想后,还好我没出什么大纰漏。“马马虎虎”是我对自己的评价,其实我觉得我能做的更好,但估计只能在下面其他外科才有机会再提高。
实习过程中,有一个病例很有探讨的意义。
在两周里,我在第一天查房就碰到了一个急诊手术后的男患者,他是出车祸后,半边脸被压塌变形,缝了三条伤口,第一次拆线就是拆他的,比较奇怪的是他意识已经清醒了,但人却没法控制四肢,老师在做体格检查的时候,该患者左边手足无反应,右边手足有反应(虽然不能自主操控)。
老师告诉我,说这个半身不遂当时用了很长时,查了许多检查才确诊,你猜猜看是怎么回事?我想了很多答案都没猜对,然后老师说,这个原因是脑梗。我一下子凌乱了。神马情况,不是出车祸吗?这闹的是哪样啊?脑梗神马的这也太乱入了吧!
老师接着说,当时我们看到这个结论也很无语,讨论很久也弄不清楚是脑梗发作引起车祸,还是车祸头部损伤导致的脑梗。不过治疗方案就可以确定了。
我又问那能不能恢复到常人的水平,老师说很难。
其实我当时觉得这个半身不遂的疾病在中医应该是可以治疗的,因为我印象中就有很多治疗过类似的医案,不过我可没敢在老师面前说,那不是打人脸吗!
回去后我和老爸聊起这个病人,讨论一番后觉的是王清任“补阳还五汤”的症状,据王清任在《医林改错》说的,人体的阳气,原本左右各五成。一个人失去五成元气后,就会患半身不遂。这个方子,重用黄芪,能使亏空的五成元气恢复回来。元气又叫阳气,所以叫“补阳还五汤”。
组成:黄芪生,四两[120g]; 当归尾 二钱[6g]; 赤芍 一钱半[5g]; 地龙 一钱[3g];川芎 一钱[3g]; 红花 一钱[3g]; 桃仁 一钱[3g]。
还有黄芪用量大可能造成气郁,可以再入15g的郁金来解。
现代将补阳还五汤常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上肢或下肢痿软属气虚血瘀者。与这个患者所表现的症状十分相符。
当然,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诊断,我提出的是我自己认为最可能的情况,如果有不同意见的朋友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如果我有什么不足的地方,也欢迎大家指正!
 
本帖最后由 c680902 于 2014-8-9 19:49 编辑

778971383; 说:
778971383 发表于 2014-8-9 18:55
2014.7.21-2014.8.2
外科片 神经外科
上一科出科后,我就转神经外科,来到新的科室,既有一

补阳还五汤是对症,但守方较久,现代人还有这份耐心吗?
 
2014.8.4-8.9
内科片 急诊科
来到这个科室,没有想象中的繁忙,也许是因为白天的时候没什么人吧!
弄好所有的入科手续后,我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实习。
说实话,一周实在学不到什么,不过我倒是在这期间看到了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
在和科室的老师们聊起工作时,真是干一行怕一行,老师们说以后孩子叫他们读什么都不要读医。我问他们为什么?老师们说,现在医学太难做了,以前还只是医患关系紧张,现在还老是被投诉。
是不是很奇怪医患关系紧张导致被投诉不是很正常吗?其实不然,急诊科之所以叫急诊科,就是因为在一个“急”字上,其性质导致送来的大多是急救的,最常见的便是车祸送诊的,所以一般也是晚上值班是会比较忙,然后就不仅仅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问题了,其中还加了一个车主,这也导致了医院和患者的关系更加复杂了。
其中患者希望尽量用最贵最好的药,不用就投诉医院,车主不希望用太贵的药,不然就投诉过度医疗,这年头,医生一年比一年难做啊 !
在急诊科,对于医疗矛盾更显得突出啊!!
 
2014.8.11~8.23
肿瘤外科一区
肿瘤外科有一、二区,一区很忙,二区较清闲。
我被分配到了一区,当时我是很郁闷的,不是因为忙,而是在肿瘤一区要查两次房,白天一次,下午一次,可是下午的查房却是不定期的,如果早点的话,大概下班前就结束,可若果运气不好,人家下班一个钟头你还不见得能回去,这搞得我连生物钟都乱了,每次饿的没力气,回去后去打饭都是残羹剩饭。
不过在这里学到的东西也是最多的,外科这里之所以叫外科,是因为要上手术台的,我上手术台的处女秀可谓是印象深刻。
去手术室先要刷手,然后进入手术室,有一点初学者要注意,手要平举,不能高于肩以上,不能低于腰以下,我当时没注意,被叫去再刷手重来,(T^T)然后按学校教的穿手术衣,上台。
结果从上午到晚上,我经历了一连三台手术,腿都站麻木了,期间隔壁的手术缺人手,又被叫过去帮忙,等到都结束后,天黑蒙蒙的,我累得都看不清回家的路了。
可能的老天爷都觉得我那一次弄得太累,所以接下来我就基本是换换药,拆拆线,不过这边的拆线换药算是我见过最频繁的,基本就没有停下来的机会。
就这样我度过了两周既辛苦又频繁的实习生活,我估计这也是我最煎熬的日子,后面恐怕是碰不到了。
 
继续啊,继续写啊,有没有中医科的
 
楼主文笔不错。但是在实习过程中都没有写对病例的中医思考,有点走过场?
 
2014.8.26-10.02
妇产科
第一天到妇产科报到,才发现妇产科分成妇科和产科,所以我两周在产科,两周在妇科,两周在妇科,两周在门诊。
在产科与妇科的四周,基本与其他科室差不多,我也不再啰嗦,至于门诊那里,真心说来,很忙碌,但有很枯燥,每天开化验单,做检查,一两次还好,但过久了,真的很累。
倒是在最后一天,我们的三基培训开始了, 第一堂学的是导尿术。
指导我们的是一位护士长,还是很感激她能抽空过来教我们,毕竟护士很忙的。
护士长告诉我们,在导尿管前要先做评估,一个是环境评估,终究是私密位置,肯定要保护好病人的隐私,二是病人评估,先要看一下床位的名字是否无误,然后再对一下手腕上的编码带,最后要再问病人的姓名,确认无误后,叫病人清洗好阴部,等待导尿。
在病人做准备等待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开始准备器材,高压灭菌过的无菌止血钳、治疗巾垫、无菌导尿包。
然后推车到病人床边,再次确认病人身份,开始操作。
站在病人右侧,病人取仰卧位,屈髋屈膝,双腿略向外展,脱去对侧裤腿,盖在近侧腿上,对侧大腿用盖被遮盖,露出会阴。将小橡胶单及治疗巾垫于病人臀下,弯盘置于近会阴处,打开无菌导尿包包装袋,左手戴好无菌手套,将换药碗与弯盘取出,放于病人两腿之间,右手持止血钳夹0.1%新洁尔灭棉球擦洗外阴(阴阜及大阴唇),再以左手拇、食指分开大阴唇,擦洗小阴唇及尿道口,自外向内,由上而下,每个棉球限用一次,擦洗尿道口时,在尿道口轻轻旋转向下擦洗,共擦洗两次,第二次的棉球向下擦洗至肛门,将污棉球放于弯盘内,取下左手手套置于换药碗内,撤去换药碗,弯盘置于床尾。
取下无菌导尿包置于病人两腿之间,打开导尿包,撕开0.1%新洁尔灭棉球包装袋倒入盘中,戴无菌手套,铺孔巾,使孔巾与导尿包包布形成一无菌区。取一弯盘置于病人左侧孔巾口旁,用石蜡油棉球润滑导尿管前端后放于孔巾口旁的弯盘内,以左手分开并固定小阴唇,右手用止血钳夹新洁尔灭棉球自上而下,由内向外分别消毒尿道口(在尿道口轻轻旋转消毒后向下擦洗,共两次)及小阴唇,每个棉球限用一次。擦洗完毕将止血钳丢于污弯盘内。用另一止血钳持导尿管对准尿道口累累插入尿道约4-6厘米,见尿液流出,再插入1厘米左右,松开左手,固定导尿管,将尿液引入尿袋内。
若需做尿培养,用针管抽取。
导尿毕,脱去手套,放于弯盘内,撤下孔巾,擦洗外阴,协助病人穿裤。整理床铺,清理用物,作好记录后送验标本。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