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少阴提纲条

拿内经的六经解释伤寒六经,是越解释越孤独,怕是老死都解释不清,脱离了表,里,半表半里,虚实寒热,硬要迎合内经,从王叔和一直但现在论坛里重多的理论高人,都在这个圈里转来转去。可笑可怜!
 
脉微说明阳虚、脉细说明阴虚、但意思为“只是”怎么是平旦或白天。
 
本帖最后由 今古子 于 2014-8-13 09:39 编辑


非常正确!
这是伤寒中仅见的与素问热病相类似的表述。
也是后来伤寒学者们据以为“六经”病的证据。

但如各篇开篇所述,如“太阳之为病.”
是“太阳,作为病来讲.
在此文法、字义无疑是以阴阳太少之三阴三阳来界定疾病的。

病依经相传是无疑的。经就是血管,也不必想太多了。
血是周流全身无处不在的,分类述说应天度人为划分为十二经,是血管,但不是一一对应仅十二。
一定明白,只是个方法。

同样,阴阳无质,是理。理归万物,无不可。
理同,病与经脏有相类。
但三阴三阳是经络是脏腑是病的问题,并不存在,啥都不是,仅是个理论方法。
那么在伤寒中,其意义界定,则如各篇首所明示。
 
拿内经的六经解释伤寒六经,是越解释越孤独,怕是老死都解释不清,脱离了表,里,半表半里,虚实寒热,硬要

同意以伤寒说伤寒的观点。
理不明,则术难精。
混同理与实,是个方法、方向上的问题。
仲景书作为医经家的著述,重在应用上。
 
本帖最后由 徐明之 于 2014-8-13 16:11 编辑

今古子; 说:
今古子 发表于 2014-8-13 09:38
非常正确!
这是伤寒中仅见的与素问热病相类似的表述。
也是后来伤寒学者们据以为“六经”病的证据。

三阴三阳非经络脏腑与病,恐非仲景原意,上叙2条倘先生嫌不够在加2条如何?
1:师曰:“千般趁(那个字手机打不出)难,不越三条,一者由经络入脏腑,为内所因”此条说的明白,先生何解?

2:师曰:“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仲景不在经络上想问题又何故出此叹?

先生以血管解经络,的是内经说法,但不是汉代经络学说的全部,若只解为封闭的血管,那是主病,是动病种种病证何解?

把病和经络分开来解,是现代分科的教学方法,若一眼认做汉代的经络常识,恐非也
 
凑个热闹中

本贴颇有可观者,然恐后续流于争矣。

窃以为,徐兄此问有胶柱之弊焉。

试问:若太阳直传少阴之症。少阴初起,不见[主症],先生可得见少阴乎?

脉中可知矣。

何必在文字上拼命?呵呵,俺是来操旦的。
 
凑个热闹中

本贴颇有可观者,然恐后续流于争矣。

呵呵,欢迎老哥大驾,此处之论非全局之说,还须合看我在其他贴中的一些全体看法尚好
 
我和今先生辨问之精微处,今先生当知,所谓道在言外。且观者一牵饶,使看者更难着眼
 
三阴三阳概念原起自当时阴阳家,医家借用于解释医理。本意就是将阴阳各分为三,以示阴阳的多少。历法上用来表示阴阳强弱的演化。引入医学后不同的地方,含义有所变化。如内经中各处三阴三阳的含义也不一样。因此用内经理论解伤寒很多不通。刘新武所创三部六病说,借哲学二分观,两两相对。将太阳,厥阴划为表之阴阳。将少阳,少阴为半表半里之阴阳。太阴阳明为里之阴阳。而胡希恕以八纲解伤寒,以太阳少阴为表,少阳厥阴为半表半里,太阴阳明为里。共同点,都不以经络脏腑解伤寒。实际使用以六病主要脉症为用药依据,合病合方,并病以某病的主方为主,加并病的主药。但个家都不能完满解释伤寒论里的所有条文。
 
古代的人它医疗不发达,认识不深入,他们包括包括这个张仲景,只能发现疾病的规律,并且试啊试啊,费了老大的力气找到治疗疾病相对可靠的方法,也并非是最好的方法。他们是没有办法,只能达到这个地步。但是他们包括现在论坛很多中医人都有个毛病,总想解释为什么,什么病都想解释,美其名曰病机,自己总有解释不通的时候,在古代更是这样大部分都解释不了,但他非给你解释不可。所以阴阳五行就出来了,神鬼都出来了。可笑我们当代的人包括伤寒大家,不学习古代人的优点,还摇头摆尾的阴阳五行的糊弄学生,愚弄人民,中医就是断送在这帮人手中。
 
中医就是发现疾病的规律,找到大概正确的方法。别总想些解释为什么?为什么?
 
只言脉微细而不说浮沉迟数!是否此病可表可里?
麻黄附子细辛汤可否有发汗解表一说?
那苦酒汤、猪苓汤、四逆汤怎解释?
附子汤呢?
 
本帖最后由 刘军 于 2014-8-14 12:27 编辑

youyangchun; 说:
youyangchun 发表于 2014-8-13 22:54
古代的人它医疗不发达,认识不深入,他们包括包括这个张仲景,只能发现疾病的规律,并且试啊试啊,费了老大

也不尽然,通过病机是可以扩大治疗范围的,历代医家有案。我喜欢背方,然后翻案,看人家是怎么用的。比如土枪用柴胡和四逆就象耍方向盘,看的是气机
 
学伤寒归根结底是在方证上,什么样的证用什么方,什么方对应什么证。特别是初学者,背方证,还是背方证,不可整天阴阳五行的深入理论,没有大用,伤寒论是医方书不是医经书。
 
打个比方说,来个病人他头疼,身热,汗出,恶风,脉轻取即的,重按无力你给他桂枝汤就是了。但是光头疼,身热,汗出,能不能给桂枝汤,显然不行。这个就是方证。一百多首方子必须要熟,然后才能谈阴阳五行的东西。后代注解伤寒的百分之九十都是糟粕。
 
三阴三阳非经络脏腑与病,恐非仲景原意,上叙2条倘先生嫌不够在加2条如何?
1:师曰:“千般趁(那个字

金匮此句,与序之所论,是说经络。医学之经络,不分内经的伤寒的还是金匮的,其质如先生所言,没问题。

但此与“三阴三阳之为病”之伤寒类病无关。

金匮还有更多的分类法:病症法、阴阳病十八法,并且还不全,还妇人三十病不在此列类。说明病分种,可有多种,无必然一定。

如人有分性别,分年龄段,分职业,混为一谈说多种,就乱。
看时下脉学分类,即失于此。

同理,三阴三阳病,可赅一切病,但非唯一法。
 
还比如,把中国分两大块: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话,肯定不只是两条河道,也不是所属的大小河道。

重点是在域,用水流范围归纳的一个地理分类方法。

如果有人说,河流确实存在,当然不错
如果说,不全是河流,那是肯定的。
但如果说,完全不是河流,是种气,那怕就扯远了。

经络,三阴三阳,无非如此。
 
今古子; 说:
今古子 发表于 2014-8-15 11:36
金匮此句,与序之所论,是说经络。医学之经络,不分内经的伤寒的还是金匮的,其质如先生所言,没问题。

是,故前有帖言还须识三部八变,谢谢先生指教,且观仲景书辨识经络之病非是按图索骥,或受内经开示,但全书从临床出发总结的一套方法,大大的丰富和发展了内经内容,就譬如一个教授,你问他的医学启蒙在哪那肯定是学校,但他60岁了他的丰富经验又是哪来的呢,显然是其后的经历了,所以今人拿者伤寒中的经络到内经中去按图索骥自然失望,且我们现在理解的经络就确定是汉代的经络发病常识?(注意经络发病这几个字)
 
一个社会时代有一个社会时代的常识,譬如现代人都知道消炎这个,若是古代人定然不知,同理,我们也难了解汉代的社会常识,故常有师心自用之患,此道诚难,此道诚难!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