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徐明之 于 2014-8-29 09:56 编辑
本条:“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可以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中的下此条做对看:“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咽干与口渴,心烦烦躁,欲吐不吐和吐逆,下焦虚不能制水的小便数和色白,这些对看可知亡里阳的前后发展轻浅之不同,但一个重在伤胃阳,一个重在伤少阴之阳,2条同看比对,知伤阳入里病之进退。
仲景在太阳病篇即淳淳示戒亡里阳之状,不得误与桂枝,那么再联系紧接在少阴第2条后面但还没有开始讨论的少阴第3条:“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可以很显然的看出的“自汗出”一证不得轻忽而妄用桂枝,此时的“自汗出”是亡阳脱汗,所以初学者万不可仅凭一个所谓的“有汗用桂枝,无汗用麻黄”来反攻其表,因为仲景说了,此误也,故先辩的六病乃第一要务,六病俱在眼目中而后可治一病
一管之见,供探讨
提示点:《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起口一句“伤寒脉浮”大宜着眼,后面接着说的是被浮脉欺骗而误以在表之误,显示了仲景所说“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非是一句空话,审逆之要全在“脉”+“证”之互参,但见不和于常,必藏有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