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4/05/18
- 帖子
- 2012
- 获得点赞
- 54
- 声望
- 0
本帖最后由 居安思危 于 2014-8-26 15:55 编辑
水饮入于胃,流转于大小肠,入络脉,经门脉,传于肝,消消毒,传于肾,精微化阴生精,废物入肾排泄。
过程是这样过程。那脾在哪呢,传于肝之前那部分,皆为脾。
所以,水饮运化的三步骤是,入脾,传肝,归肾。
如果脾不健运,那么水湿滞留于腑,如果肝不健运,那么水湿夹带邪气,如果肾不健运,水湿滞留经血。
脾不健运,中焦湿困,肾不健运,足经湿困,也就是下肢湿困。
所以说,中焦水湿脾所主,下身水湿肾所主。
这个翻译成白话就是说,脾胃肠内的水湿过多,那就是脾虚,脾首先得把这个水湿送入血液,肾再把这个水湿从血液里分离排泄出去,这样水湿运化就完整了。压根就没吸收到血里,那是脾虚,进入血里了,而没有排出去,那是肾虚。
那肾虚,为什么水湿就滞留于下肢呢,我分析两点原因,
1.肾是足经,肾虚水湿自然就滞留于足经。
2.重力作用,这个足经里面气虚,水湿下去了,就上不来了,他往上走,他得需要动力啊,他得需要阳气托着他他才能走啊,你肾虚根本就托不住这个水湿,沉下去就上不来了,长期就滞留在那了,就导致那里水肿起来了。
有时候头部也会有水肿,眼皮,面部,上肢水肿可能比较少,这也是肾虚的问题。
怎样划分,只要这个水湿,从肠道里面已经吸收入血了,那就归肾。如果还没吸收,还停留肠道里面,那就归脾。
换句话说,中焦水湿归脾所主,其他地方全归肾所主。
不知道各位老师有什么看法。
水饮入于胃,流转于大小肠,入络脉,经门脉,传于肝,消消毒,传于肾,精微化阴生精,废物入肾排泄。
过程是这样过程。那脾在哪呢,传于肝之前那部分,皆为脾。
所以,水饮运化的三步骤是,入脾,传肝,归肾。
如果脾不健运,那么水湿滞留于腑,如果肝不健运,那么水湿夹带邪气,如果肾不健运,水湿滞留经血。
脾不健运,中焦湿困,肾不健运,足经湿困,也就是下肢湿困。
所以说,中焦水湿脾所主,下身水湿肾所主。
这个翻译成白话就是说,脾胃肠内的水湿过多,那就是脾虚,脾首先得把这个水湿送入血液,肾再把这个水湿从血液里分离排泄出去,这样水湿运化就完整了。压根就没吸收到血里,那是脾虚,进入血里了,而没有排出去,那是肾虚。
那肾虚,为什么水湿就滞留于下肢呢,我分析两点原因,
1.肾是足经,肾虚水湿自然就滞留于足经。
2.重力作用,这个足经里面气虚,水湿下去了,就上不来了,他往上走,他得需要动力啊,他得需要阳气托着他他才能走啊,你肾虚根本就托不住这个水湿,沉下去就上不来了,长期就滞留在那了,就导致那里水肿起来了。
有时候头部也会有水肿,眼皮,面部,上肢水肿可能比较少,这也是肾虚的问题。
怎样划分,只要这个水湿,从肠道里面已经吸收入血了,那就归肾。如果还没吸收,还停留肠道里面,那就归脾。
换句话说,中焦水湿归脾所主,其他地方全归肾所主。
不知道各位老师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