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我的著作《中医分析》已经出版

学习学习、实践
 
内经,伤寒以及目前的大学中医学教材等只能算是初等中医学,而我这部书则可以算是高等中医学著作。

只学习三角函数、平面几何等初等数学的人,是永远都不会知道高等数学是什么样的?

很多人有一种天生的惰性,害怕学习而沉迷于幼儿园的思维,那样永远只能停留在初等水平。
 
我希望学医的,不仅仅是学习中医的人,都认真地读一读我的这部著作,这样才能知道别有洞天,而不会把思维仅仅局限在你所知道的那个思想世界里!
 
我的这部著作不仅仅是解决一些医学问题,而且很重要的是体现了我怎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系统思想。


故而,如果能领会我书中的这种精神,则必定有益于读者!
 
很想买一本看
 
本帖最后由 余晓辉 于 2014-9-25 15:13 编辑

]可以在孔夫子旧书网购阅。见下面的网址:[/b]

http://book.kongfz.com/165141/266877968/
 
余掌门.怎不发医案呀.
 
我书中虽然有部分数学物理等方面等内容,其实只是为了论证更合理而引入了,只需要理解就可以的。一时不能理解的,可以跳跃着阅读。


譬如说,我之所以写第一章因果分析法,是要解决中西医的病因争论,必须给出一个客观的评判标准,而不是你说你有理,他说他有理。故而给出了统计学意义的判断方法。但一般人只需要理解因果关系的意义就可以,从我给出的几个例子就能理解的。
 
赞赏、支持余先生这样勇于自立新说又能提高临床实效的中医创新型临床型学者!
 
本帖最后由 余晓辉 于 2014-10-4 10:41 编辑

自序

中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有特异功能的人特别创造的。中医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古人认识到中药可以治疗某些疾病。
2,古人认识到疾病现象是有规律的,从而将疾病归类出三阴三阳之六病。
3,研究与六病对应的病理,从而产生脏腑归经。
4,研究与六病对应的治疗方法,从而完善中药理论。
5,由六病病象病理而认识到表里之间存在控制关系,从而发展出十二经脉等针灸理论和治疗方法。
6,超越六病范畴而研究中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药理论体系。
7,超越六病范畴而研究更复杂的病象特征规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医理论。

而我们个人对中医的发展贡献可以体现在以下领域:

中医的诊断理论;中医的诊断技术;中医的治疗理论;中医的治疗技术;中医的病理理论;中医之中药药性理论和炮制技术;中医病理数据库;中医之中药数据库的;中药的人工栽培、中药炮制生产和野生资源保护;中医古籍的勘误校注整理和中医医学史研究;中医的行业交流和行外科普;中医的临床实践;中医的传承和教学;中医的政策管理。

本书偏重于中医病理、药理以及中医诊断和治疗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分析,较多地借助了现代概念和方法。书中会用到一些数学、物理方面的知识,有的人对此可能比较怕。只因为文学的表达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要说明非常复杂而精细的规律时,不得不借助于其它学科的一些现成的理论工具。数学、物理本质上都是一种模块化的说理工具。

很多学术上的观点是一时没法定论的,如果轻易地否定或者肯定,都将可能误入歧途。究竟怎么对待传统中医理论呢?我以为,可以学习、研究,而不是轻言否定或者肯定,在实际的临床中去验证这些看法,暂时没法验证的可以放着——有兴趣的可以去深入了解。对于任何医学理论——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应该保持实践验证的态度——无论过去还是将来,都应该如此。

中国古代医学家留下了很丰富的中医财富,自然是错误和正确并存。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很难从理论上去判断错误和正确,即使有些理论看上去似乎和中医联系颇远。譬如说,最近看到有人谈周易和中医的关系,有人赞同,有人否定——我们究竟如何去看待这样的问题呢?当一件事认真去做了,能做到洞察细节的时候,就可以给人以启迪,可以给人增长智慧。不同的系统是可以有相似性的变化规律的,所以即使看上去似乎联系颇远的理论,也可以参考之。而最怕的就是泛泛的空谈,那样就没有任何意义。

回想我早年学习中医的时候,也对很多传统中医理论高度怀疑以及否定,但是随着治病经验和理论总结得越来越丰富,逐渐认识到传统中医理论有很宝贵的学术价值。古人并非如有的人想象的那样是空想或者空谈理论,很多中医理论已经包含了重要的医学实践,也许只是某个古代医学家偶然所得而记录下来了,也许因为时代变迁而现代人很难去重现那样的医学过程,但都不应该对传统中医理论轻言兴废,因为失之毫厘而差之千里,细节的微小差异就难以复原事件的真相。由于中医是个人的核心机密技术,所以很多流传下来的中医理论和技术都是非常隐晦的,这或多或少带有保密的需求,因而更不要轻易地去肯定或者否定。

而当你想要否定一种理论的时候,最好能提出更为可靠的新理论替代,这样才是有价值的否定——譬如说,如果要否定阴阳五行,最好能提出更有价值的替代理论,这才是创新和发展。并且理论是可以修改的,而不一定要完全肯定或者否定。我提倡大家更多地从医学实践中总结可靠的理论,这样就会为后人留下智慧和财富,点点滴滴的中医临床经验可以汇集成知识的海洋,不愿意公开的,应该寻求传承,而不要辜负自己的心血。

无论我写作的内容是否正确,我所表达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想相信对读者是有益的。我并不是要束缚他人的思想,而是希望他人的思想能得到拓展。当我阅读别人(任何学科)的作品时——即使印刷成教材了,始终持参考和审慎的态度,所以建议读者也是以这样的态度阅读我的作品。

本书得以出版,要感谢浙江大学医仪八九级的所有同学,以及很多年来一直支持我的亲友。我为之自豪的不是自己做了什么事,而是得到了这么多的同学和亲友的无私支持,这是我可以永远傲人而温馨的人生财富。
 
本书必将对未来的医学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帖最后由 余晓辉 于 2014-11-15 18:51 编辑

近期我将举办一次中医讲座,有兴趣的可以跟我联系。

1、讲授对象:有一定中医、西医基础的人群。
2、为期两天,安排在星期六和星期天。
3、具体时间和地点待定。
4、讲授系统中医理论,包括中医的核心理论体系、中医诊断学、病理学、部分病例分析、从古典中医到现代认识等内容。讲授的内容是完全不同于目前中医药学校教材的。
5、目的:希望能通过强化训练和理论认知,在短期内能使得学习者提高临床技能,对于临床中医,只要再实践一定病例,在一两个月内就完全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营造能不断自我提高的知识认知体系。
6、本次讲座收取一定费用。


我要讲解的中医诊断学完全不同于医学院的。目前学院派中医学其实没有诊断学内容,正因为如此,上了中医药学校还是学不会用中医治病。伤寒论是古典诊断学教材,有很大不足。而我要讲解的中医诊断学,包括三焦六病诊断学和舌象诊断学等内容,这些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医学的核心机密技术。
 
内经,伤寒以及目前的大学中医学教材等只能算是初等中医学,而我这部书则可以算是高等中医学著作。

只学

高等数学难吗?我学高数的不定积分时,学校的王牌老师,一堂课没有讲完一个例题,课间休息时对老师说,高数很好学,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吗?讲清楚了那句话我们什么都懂了,老师说怎么讲,我说,多啥子少啥子,少啥子添啥子。老师听后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简单。不要故弄玄虚了吧。
 
祝贺您顺利出书,能纺、放之四海而皆准吗?我不读书,也买一本。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