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仲景存真集》

少阴经说

仲景云;少阴经为阴枢,居水火二脏。阴中有阳,伤窍多死症。脉浮微细,但欲寐,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後,愎烦躁,不得卧寐者死。五六日息高者死;到八日反大发热者难治;恶寒身倦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四逆恶寒而倦卧,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吐逆利烦躁四逆者死。下利止惟头眩时时自骨者死。

如人始受风寒,是病发於阴,而发热无汗似乎太阳,然头不痛而但欲寐,脉沉属少阴也。麻黄附子细辛汤。O若病得之二三日,表症未除,里症未见,宜麻黄附子甘草汤。O或发汗,又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O下後愎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则安静,不呕,渴,是无表症,脉微沉身无大热者,乾姜附子汤。O阴盛无脉,肾火上炎,口燥咽乾,急下之,大小承气二汤。O误汗伤气,或牙关闭,大便失溲,不省人事者,予用回阳返本汤,O或病有汗而身体骨节俱痛,手足寒冷者,乃阴寒切肤纯阴无阳,宜附子汤。

予见腰痛,背疼,汗多者,亦用之,O吐利,手足厥冷,烦燥欲死者,头痛吴茱萸汤;不头痛干姜半夏汤。O自利而渴,脉微,小便色白者,白头翁汤。O下利脉微,白通汤。O利不止,厥逆无脉烦躁者,白通加猪胆汁汤。

O凡阴虚则小便难,下利而渴者,小便必不利,或出啬而难,是厥阴火旺,宜猪苓汤,白头翁汤。O下利清水,表热里寒,手足厥冷,是为亡阳;而赤色是戴阳,下焦虚极矣,通脉四逆汤。O热利下重,四逆散。O下利,咳而呕渴心烦者,猪苓汤。O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诸肤汤。O或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自下利者,因坎中无阳,下焦有寒,不能利水,真武汤。若寸脉沉数,心烦不得眠,喜冷则知喜水,而误服大青龙者亦用之。O或病得之二三日,心中烦不卧者,是肾火上攻於心。当滋阴以凉心肾,黄连阿胶汤。O或有脚挛急者,脉必沉迟;下寒上热者,脉必浮数,予用六味回阳饮,O脉浮而虚火上炎,咽痛者,半夏散,苦酒汤。O脉浮数而脐腹痛,四逆,真武,附子等汤。O少阴亦有噫气不舒愎代赭汤,或用四逆加参汤。O亡阳气喘,脉沉微者,独参汤。O肾阳将脱,脉如弹石,出油汗者,参附汤。O久咳不止,大温中汤。虚火作咳,遗精不止者,右治左归饮。O血结成团,抵当汤。肾水枯涸,地黄汤。

所以少阴一经为先天立命之源,如木之有根,弥固枝叶,弥茂自有开花结果之时。又如水之有源,发自昆仑,江汉朝宗,亦有泛舟乘槎之乐。学者信能触类旁通,始得一以贯之。
 
厥阴天人转度歌
泻浊留清真气旺。方能转入厥阴乡。两阴初尽阳初长。
其用相火体术郎。水亏火旺消渴状。木盛克土空禀仓。
[表症表实]有形状。其人消渴正相当。气上撞心大榜样。
心中疼热是提纲。沉弦有力脉景象。作主当归四逆汤。
[表症表虚]有形状。胃中空虚正相当。饥不欲食大榜样。
食即吐蚰是提纲。沉弦无力脉景象。治用乌梅丸子方。
[里症里实]有形状。头痛如破正相当。吐沫欲死大榜样。
四肢厥冷是提纲。微而欲绝脉景象。吴茱萸汤作主方。
[里症里虚]有形状。其人烦渴正相当。吐利现出大榜样。
手足逆冷是提纲。沉而又微脉景象。小建中汤作主方。
[阳盛阴虚]有形状。口酸吐蚰正相当。气上冲心大榜样。
脉浮弦数有力象。吴萸加用当归四逆汤。
[阴盛阳虚]有形状。其人头痛正相当。气上冲心大榜样。
口吐涎沫是提纲。沉弦细数无力象。吴茱萸汤作主方。
[阴阳两]有形状。口酸心痛正相当。叽不欲食大榜样。
食即吐蚰是提纲。沉弦无力脉景象。治用乌梅丸子方。
酸泻酸收甚妥当。丑寅卯时晦朔藏。寒热攻补兼施上。
阴邪自解过度详。厥阴真气保和畅。春风相送入少阳。
 
厥阴病解第六 ( 凡二十二条 )
厥阴消渴病温。肺虚肝邪上行。小建安脾柴木平。窃母克火对症。
厥阴消渴气上冲。发热疼痛在心中。饥不欲食食吐蚰。
旺於丑时寅卯宫。主脉沉弦若有力。三至当归四逆雄。
无力三至吴萸好。呕吐甘草干姜工。设是有力六至现。
乌梅丸子颇堪从。六至无力红痢下。黄连阿胶治血脓。

下利清谷四逆散。遇此仔细揣心胸。
厥阴真气不至,而阴滞逆不得过其度,急用当归四逆汤以温其阳。厥阴为风火二脏。若阴邪为患,而气上冲心。心中疼热,口渴吐蚰,急用乌梅丸以祛其寒。攻补兼施而自解,厥阴气自转入少阳矣。
厥阴表症表实,其人消渴,气上冲心,脉沉弦,当归四逆汤主之。
若表症表虚,饥不欲食,食即吐蚰,脉弦无力,乌梅丸主之。
厥阴里症里实,口吐涎沫,烦躁欲死,头痛如破,四肢逆冷,脉微绝者,吴茱萸汤主之。
若里症里虚,烦渴吐利,手足逆冷,脉沉微者,小建中汤主之。
 
厥阴经说

仲景云;厥阴为阴中之阳,主里热,所以消渴,饥不欲食,食即吐蚰。气上逆而反下之,利不止,邪气冲心,心中疼热,此肝乘心也。宜乌梅丸。

伤寒论,寸口脉浮而紧者,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或发汗啬啬恶寒,大渴欲水者,腹心痛,此肝乘脾也。名曰;横刺期门,今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或外伤於寒,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故手足厥冷,脉微欲绝。先绝者,後必发热,不须参附之补,姜桂之燥,此厥阴之四逆,与大小不同治,而仍不矢辛甘发散,为阳之理也。宜当归四逆汤。

若其人内有久寒,具相火亦不足,加吴萸之热,生姜之辛,清酒之温,而脉息自至矣,此又治厥阴内外两伤於寒之前也。冷结膀胱,而小腹满痛,手足厥冷者,亦宜之。余於腹痛小便血,或大小便闭,脉弦数者,或小儿发厥者,亦用之。

厥阴为阖,外寒於寒,肝气不舒,热菀於下,致伤中气,而木邪犯於中宫。宜小建中汤加饴蜜,以调脾资谷气。以和中也,所谓中者有二;一曰心中,二曰腹。伤寒一二日,心中悸而烦者,因厥阴之气逆上冲於心,当用甘温,以保心气,是建腹中之都仓也。

盖寒虽外来,而热从中发,必先开厥阴之阖,始得转少阳之枢,先平厥阴之脉,啬得通,少阳阳脉弦,此腹中痛者,先与小建中汤,不差,继与小柴胡汤,是先里後表也。

凡腹痛而芍药,因相火为患,若困於虚寒,大非所宜,故有建中理中之别。

脉浮弦,心悸水停,无汗不渴,是液未亏,宜茯苓甘草汤。若心悸汗出而渴者,是水气不行而津液不足,须小发其汗,宜五苓散。或相火内郁,肝气不舒,血室干竭,营卫不调,脉道滞塞而见代结之象,宜炙甘草汤,滋阴和阳补离中之虚,以安神明耳。

厥阴病脉弦数而热邪下利者,白头翁。脉弦数而寒邪下利者,四逆汤。脉弦大而阴邪犯心者,吴茱萸汤。脉弦数而宜泻内热者,地黄汤。血热者,四逆汤加丹皮,地骨皮。又有阴阳易之奇病,外无恶寒发热表病,内无胃实自利里症,因男女交媾,偶然得之变症,见头重睐花,膝胫拘急,阴中构挛,小腹里急,连用棍档烧而为散,男服女,女服男,然更宜以六味地黄汤合生脉散治。

予思六经惟厥阴最难治,其本阴而标热。易曰;风行地中是也。其礼风木,其用相火。又曰;万物出乎震有自然也。

仲景存真集全卷终
 
厥阴经说

仲景云;厥阴为阴中之阳,主里热,所以消渴,饥不欲食,食即吐蚰。气上逆而反下之,利

请老师精简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