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第三节 《内经》讲些什么-《<内经>时代》补注

人与自然:①人与自然阴阳相通应。

经文:“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选释:

[夫自古通天者]《素问识》:“王注《六节藏象》云:‘通天者,谓元气,即天真也。然形假地生,命唯天赋,故奉生之气,通系于天,禀于阴阳,而为根本也。《宝命全形论》曰: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四气调神大论》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此其义也。’简按:此解颇明备。”

《素问补识》:“杨云:‘古,谓上古中古者也。调阴阳而摄其生,则通天之义。’张云:‘凡自古之有生者,皆通天元之气以为生也,天元者,阴阳而已。’《集注》朱济公云:‘曰自古者,言自上古天真所生之气也。’天雄按:诸注义皆不明,杨以古为上古中古,言之太凿,朱注则荒谬。主要在‘通天者’三字理解未彻。‘通天’在我国古代是一项专门学问,《病能论》:‘上经者,言气之通天也。’《上经》就是古代一部专门阐述生气通天论的书,自古以来,凡是从事这一理论研究的人,就是所谓‘自古通天者’。与下句‘生之本,本于阴阳’联系起来,就是:自古以来,懂得生气通天这一理论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生命的来源,来自于阴阳二气。”

金栋按:《灵枢经》有《通天》篇第七十二。
 
[九州九窍] 俞樾《内经辨言》:“今按九窍二字,实为衍文,九州即九窍也。《尔雅•释兽》篇:‘白州驠。’郭注:‘川,窍也。’《山海经•北山经》:‘伦山有兽如麋,其川在尾上。’郭注:‘川,窍也。’川,即州字之误。是古谓窍为州,此云九州,不必更言九窍,九窍二字,疑即古注之误入正文者。”详见第十四节补注。
 
[十二节]《太素•卷第三•调阴阳》:“十二节者,谓人四肢各有三大节也。”

王冰注:“十二节者,十二气也。天之十二节气,人之十二经脉而外应之。”

《素问识》:“志云:‘骨节也,两手两足,各三大节。’简按:王注为十二经,非也。《春秋繁露》云:‘天数之微,莫若于人。人之身有四肢,每肢有三节,三四十二。十二节相待,而形体立矣。天有四时,每一时有三月,三四十二。十二月相受,而岁数终矣。’《六节藏象论》无‘五藏十二节’五字。此节之义,当考《灵•邪客》篇、《淮南•天文训》。”

金栋按:《灵枢•邪客》:“黄帝问于伯高曰:愿闻人之肢节,以应天地奈何?……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

《淮南子•天文训》:“律之数六,分为雌雄,故曰十二钟,以副十二月。十二各以三成……故律历之数,天地之道也。”

《淮南子•天文训》:“孔窍肢体,皆通于天。”

又,《素问•阴阳别论》:“十二月,应十二脉。”《灵枢•五乱》:“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

《黄帝内经素问译注》:“十二节,此指十二经脉。《灵枢•九针十二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诸注释多作十二关节。又王注:‘十二节者,十二气也。天之十二节气,人之十二经脉而外应之。’此以九窍、五藏、十二节为例,说明生命活动与自然过程相通。自然之气为一,阴阳之气为二,五属五元序例,九属三元序例,所以下文谓‘其生五,其气三’。”

天人相应,董仲舒谓之“人副天数”,所以既有十二月以应十二节之说,又有以应十二经脉之说,牵强附会而未知谁是?所以“多数学说只是出于理论需要,故牵强附会的倾向很明显”(《中西医结合二十讲•附 评<内经>中天人相应论述》)。
 
[其生五,其气三]《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其生五,沈祖绵说:‘春木肝,夏火心,秋金肺,冬水肾,皆由中五所生,故曰其生五。五者,中央土脾也’”,“其气三,沈祖绵说:‘天地人为三气。《阴阳应象大论》:惟圣人上配天以养头,下配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藏。旧注据三阴三阳释之,非是。’”

《黄帝内经素问译注》:“其生五:五居天数一、三、五、七、九之中,为生数之主。此论阴阳生化,所以说‘其生五’。自然过程中各种运动方式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不同的数、序列与类别。五行属于五元序列。五脏、五色、五音、五志、五味等是五数的横向类别”,“其气三:《易•系辞》:‘三五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三为通变之数。易始于一,分为二,通于三。《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凡有形质者,莫不资生于三。此论阴阳与天、地、人关系,应指《易》所谓天、地、人三才。在人则指形气神三元。《六节藏象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而为九。’扬雄《太玄经》揭示了三元、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等数的三元序列规律。正象二进位制是阴阳序列演进的数学表达一样,三进位制是三元序列演进的数学表达。”
 
附:“其气三”小识

1、经文

《素问•生气通天论》:“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生五,其气三。”

对于经文“其气三”,王冰注:“三,谓天气、地气、运气也。”《素问•六节藏象论》亦有,但王注不同。王注:“气之三者,亦符三元,故下文曰:‘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

对于经文“其气三”之“三”者,历代注家所释不一,请看历代注家所释。

2、汇释

《素问注证发微》:“所以为气者三,王注以为‘天气、地气、运气’,义见第八、九卷《天元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篇。”

《素问吴注》:“三,谓天气、地气、运气也。”

《类经十三卷•疾病类五》:“人生虽本乎阴阳,而禀分五行,其生五也。阴阳盛衰,少太有三,其气三也。”

《类经二十三卷•运气类一》:“自阴阳以化五行,而万物之生莫不由之,故曰其生五。然五行皆本于阴阳,而阴阳之气各有其三,是谓三阴三阳,故曰其气三。夫‘生五气三’者,即‘运五气六’之义,不言六而言三者,合阴阳而言也。……按:王氏以三为三元,谓天气地气运气也。然纵观下文云‘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是天气地气运气者亦有三而成,则三元之义又若居其次矣。”

《素问集注》:“地之五行,上应三阴三阳之气,故曰其气三。三阴者,寒、燥、湿也。三阳者,风、火、暑也。”

《素问直解》:“凡人之生,各具五行,故其生五。五行之理,通贯三才,故其气三。人之一身,三才具备。”

《素问识》:“简按:《六节藏象论》云:‘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此其气三,成三才,则高注难从。而王、马、吴并云:‘天气、地气、运气。’张则云:‘三阴三阳。’俱未允焉。《太平经》云:‘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出《后汉书•襄楷传》注。其气三,或此之谓与?杨上善《太素》注云:‘太素分为万物,以为造化,故在天为阳,在人为和,在地为阴’出弘决《外典钞》。《三十一难》杨玄操注云:‘天有三元之气,所以生成万物,人法天地,所以亦有三元之气,以养身形。’《六十六难》虞庶注云:‘在天则三元五运,相因而成。在人则三焦五脏,相因而成也。’《素问》曰:‘其气三,其生五。’此之谓也。”

《素问绍识》:“坚按:《春秋繁露》曰:‘寒暑与和,三而成物;日月与星,三而成光;天地与人,三而成德。’由此观之,三而一成,天之大经也。”

《素问考注》:“《古今医统》卷四十八‘玉机谓人禀中和之气而生有三,元精、元气、元神。’……案:王注云:‘三,谓天气、地气、运气也。’所云‘运气’者,盖谓人生所运为之气。则与杨云‘和气’、《太平经》云‘中和’同理。
[眉]《老子》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盖一者造化大气也,二者天地也,三者天气。地气,中和气也。万物者,天之曜光风雨,地之五行四兽是也。”

以上是古今中外名家的注释,真可谓见仁见智。目前对于此“三”的解释,多采纳张介宾之注为“三阴三阳”之说。

如山东中医学院、河北医学院校释《黄帝内经素问校释》:“其气三:指阴阳之气各分为三,即太阴、少阴、厥阴与太阳、少阳、阳明。《类经》十三卷第五注:‘阴阳盛衰,少太有三,其气三也。’又,王冰注:‘三,谓天气、地气、运气也。’今从《类经》注。”

《王洪图内经讲稿》:“其生五,其气三:这个‘其’是指自然界的阴阳。自然界的阴阳化生五行之气,天之阴阳,化生地之五行。一个阴阳又化为三阴三阳之气。如果按传统的哲学观点,首先是精气,一个精气分为阴阳,一个阴阳又分为三阴三阳。先由一个精气,然后化生为二,即阴阳,所谓‘一生二’。‘二生为三’,阴阳化生三阴三阳,有三就能化生万物。所以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黄帝内经》的理论和古代的这种哲学思想相一致。‘阴阳者,一分为二也’,这个观点是唐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的注释里提出来的。明代的张介宾在写《类经》的时候,也说了‘阴阳者,一分为二也’。就是一气分了阴阳,分为二,二又分为三,分为三阴三阳之气。所以‘一分为二’是中国哲学的传统观点。”

高校教参程士德《内经》:“三,指三阴三阳。”

亦有他说者,如《黄帝内经素问译注》:“其气三:《易•系辞》:‘三五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三为通变之数。易始于一,分为二,通于三。《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凡有形质者,莫不资生于三。此论阴阳与天、地、人关系,应指《易》所谓天、地、人三才。在人则指形气神三元。《六节藏象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而为九。’扬雄《太玄经》揭示了三元、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等数的三元序列规律。正象二进位制是阴阳序列演进的数学表达一样,三进位制是三元序列演进的数学表达。”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其气三,沈祖绵说:‘天地人为三气。《阴阳应象大论》:惟圣人上配天以养头,下配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藏。旧注据三阴三阳释之,非是。’”

3、小识

按:三,许慎《说文•三部》:“数名。天、地、人之道也。”段注:“陈焕曰:数者,易数也。三兼阴阳之数言。……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释三之义。”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河上公章句》:“道始生者一也,一生阴与阳也,阴阳生和、清、浊三气,分为天、地、人也,天、地、人共生万物也。天施地化,人长养之。”

《淮南子•天文训》:“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三参物,三三如九。”

罗东逸《内经博义》:“太乙之所施,造化之所以鼓铸,必得三而成物。”

可见“三”的本义是指天、地、人的,《六节脏象论》云“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而为九”,正此之谓也。若释他,则与此不合,非经旨之义也。

所以历代诸注,如《素问识》引《太素》“在天为阳,在人为和,在地为阴”、《绍识》引《春秋繁露》“三而一成,天之大经也”及《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引沈祖绵“天地人为三气”等为是。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