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风”相对于“实风”而言。所谓“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如张介宾(《类经•卷二十七》)就认为“月建居子,风从北方来,冬气之正也。月建居卯,风从东方来,春气之正也。月建居午,风从南方来,夏气之正也。月建居酉,风从西方来,秋气之正也。四隅十二建,其气皆然。气得其正者,正气王也,故曰实风,所以能生、长、养万物。”所谓“从其冲后来为虚风”,是指与月建节令的相反方向所来之风。“冲后”指北极辰(即太一)所居的相反方向。“冲者,对冲也。后者,言其来之远,远则气盛也。如太一居子,风从南方来,火反胜也。太一居卯,风从西方来,金胜木也。太一居午,风从北方来,水胜火也。太一居酉,风从东方来,木反胜也。气失其正者,正气不足,故曰虚风,所以能伤人而主杀主害,最当避之。”(《类经•卷二十七》注)。可见,“虚风”即非时之气,也即是反季节气候,因其极易成为伤人致病的邪气,故此处经文上言“虚风”,下谓“虚邪”,均云“避之”,故二者在此处有等价效果。若从源流关系认识,“虚风”属八风范围,是形成“虚邪”概念之源,由于“虚风”较之“实风”更易成为致人于病的邪气,于是将其以“虚邪”名之。“虚邪”源于“虚风”之论还可以从《灵枢•岁露论》中找到依据,该篇说:“冬至之日,太一立于叶蛰之宫,其至也,天必应之以风雨者矣。风雨从南方来,为虚风,贼伤人者也……其以昼至者,万民懈惰而皆中于虚风,故万民多病。虚邪入客于骨……立春之日,风从西方来,万民又皆中于虚风……因岁之和,而少贼风者,民少病。”本段经文有三点重要的提示:
其一,“虚风”是指与节令所应方位相反(即前篇之“冲后”虚乡)来的风。
其二,“虚风”极易伤人致病,故称为“虚邪”。言“邪”,是因其能致人发病。以“虚”命“邪”之意有二:一是此邪从“冲后”虚乡而来,即指反节令气候;二是在人体恰逢虚时,即人体处于对此反节令气候的不适应状态时伤人,这就是以“虚”命“邪”的理由。
其三,“虚邪”又称为“贼风”。贼者,伤害之义。节令性气候即“实风”,“主生、长、养万物”。“虚风”即为反季节气候,极易伤人致病,故曰“虚风,贼伤人者也”。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将“虚邪”“贼风”叠用。由此观之,《内经》中“虚邪”一词源于“虚风”而又等价,又称之为“贼风”,《素问•生气通天论》称为“贼邪”,此四者皆可用“四时不正之气”(《黄帝素问直解•卷一》)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