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确实是个思路。。。不过需临床验证。理论上说“虚人伤寒建其中”用小建中汤加减似乎也对路吧?刘渡舟医案;刘某男,18岁。早婚,素体气怯,婚后半年见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而短,浙浙恶寒,双下肢有麻冷感,夏伏天裹棉衣仍感肢冷,动则汗出,纳差腹胀,口中甜腻,夜寐多梦,思色欲动,体质日衰,进人参、鹿茸培补无效。刻诊:形瘦气怯,面萎神衰,语声低微,切两脉沉细而弱,验舌质红嫩,苔少。脉证合参,谓斯疾因房劳过度,耗气伤精,脏腑功能失调,阴阳亏损所致。理应补肾以培本,但参前医用人参、鹿茸不效,且以桂枝汤调理阴阳着手。
处方:桂枝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10枚。5剂。
药后诸症大减,但病员虚损,自难速效,继服上方加怀山药15克,炒白术12克,鸡内金10克,以培补后天,并加服桂附八味丸以补肾气,半月后告曰:药后精力充沛,饮食倍增,诸病皆除。
补充: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动则汗出为桂枝所治;小便频数而短,浙浙恶寒,双下肢有麻冷感,夏伏天裹棉衣仍感肢冷,思色欲动,为干姜,附子所治,纳差腹胀,口中甜腻,为人参,干姜所治;面萎神衰,语声低微,切两脉沉细而弱,为红枣,胶饴糖等所治,故用小建中汤加人参附子来治疗。
人参的作用是增加胃动力,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