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9# 花香丁
但对做为中医经典的《黄帝内经》,我们总觉得是古人隐藏了一些关键的东西,没有明说,因为岐伯说过“色脉者上师所秘”。“非其人勿教,非其人勿授,是谓得道”。/ T4 @+ a3 Z7 n5 {, ?; i9 a& u9 \ U) Q
华夏中医论坛. q: c G4 H8 j& ]! q
正因为如此,后世所习脉诊,并非《内经》所宣扬的诊脉方法,而是因循了王叔和《脉经》中脉象及主病的理念。发展到明代,李时珍又编写出了《频湖脉学》,脉象的总结和描述达到了空前的完善,其实也是给中医脉诊又套了一把沉重的枷锁,后世学脉者,无不是在脉象上转圈圈,而“ 不思求经旨”,脉象在《内经》诊脉体系中只占次要地位,诊法和分析才是关键所在。中医网,中医论坛,养生论坛,保健论坛! P. V$ {0 ~( T- ^3 P2 s) ?
f+ `- K* X4 b5 C" g华夏中医论坛古代名医柯琴也曾云:"自有《脉经》以来,诸家继起,各以脉名取胜,泛而不切,漫无指归。夫在诊法取其约,于脉名取其繁,此仲景所云,驰竞浮华,不固根本者是也。仲景立法,只在脉之体用上推求,不在脉之名目上分疏。"(原华夏中医论坛)——传中医薪火,济天下苍生!" I5 _0 R) P( B4 n& I" X
华夏中医论坛 M! ?6 a: A# G. ` g) N$ c
可是要想学会和把握《内经》脉法,就必须要找到《内经》中被隐藏起来的的关键东西,那么中医的脉诊才能大白于天下。学中医也就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
悟性很高,摸到门口,但是能悟出隐藏了什么吗,那就是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