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话杂谈 读点《伤寒论》

第252条原文为:“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便秘,燥热浊气上蒸于目,眼昏。无表里证,那就是单纯的阳明腑实证。适合大承气方。
个人认为,阳明腑实,出现了目昏证,可理解为阳明少阳合证,大柴胡方更适合。条文说宜大承气汤,并未涚大承气汤主之。说明可视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大承气类方或含有承气的方。25-8-19
 
253条: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脉大数有力,渴或口气重)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8-19
 
第254条:“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发汗不解,腹满痛着。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此处发汗不解,是外感病,用过发汗药后,虽汗出而病不解,还是腹满痛,痛得一身汗出?
无论哪种汗出不解,主要是腹满痛,拒按,不大便,小便正常之大承气汤的腑实证在,故用大承气汤方,逡下热结便秘。25-8-20
 
第255条原文为:“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腹满急症不减轻,或有奌减轻,但仍拒按,小便正常。腹内燥屎未去,宜大承气汤,25-8-20
 
第256条原文为: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
阳为病多热。热利,很容易想起了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方,大柴胡方等。
其脉不负者为顺。负者,失也。负即互克。即脉证相符。
脉滑而数者有宿食。食积有寒有热,此处脉滑数为实热脉,当用承气方急下热积。25-8-21
 
第257条原文为:“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 ‌

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无表证而发热,多见食积,或小儿变蒸。或吃什么不适宜东西,引发身体排异反应等。可用攻下法,通腑清肠。
假如用了攻下法,脉数仍不解,合热而消谷善饥,便秘,有瘀血,挡当汤下瘀。怎么确认,脉数无表症,消谷善饥,便秘,一定有瘀血?可参考挡当汤方条。25-8-21
 
第258条:“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
脉数为热。下利不止,必协热便脓血。稀热臭加脓血,或兼里急后重等。主要看脓血脉数,为热性血利。差不多是白头翁证。25-8-22
 
259:“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身目黄,结合下文的寒湿,应为阴黄,非茵陈蒿方的阳黄。阴黄,不是鲜黄,是萎黄。25-8-22
 
260: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身黄如橘皮,小便不利(尿黄,味大)腹微满者,为阳黄。茵陈蒿汤主之。
据前条萎黄,此条阳黄,及阴黄比较而言,阳黄鲜亮,阴黄暗黄,萎黄失糟。阳黄湿热。阴黄寒湿。萎黄气血虚。阳黄清热利尿,茵陈蒿栀子大黄。阴黄健脾燥湿,如平胃散,五苓散,胃苓方等。萎黄补气血,如归脾丸等。25-8-23
 
261条:“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湿热阳黄但无表证。
身黄发热,怕冷或肤痒,热蒸郁积,有表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一个偏气分,一个入血分了。25-8-25
 
263: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少阳中风。内中风?外中风?
两耳无所闻,目赤(火),胸中满而烦(火),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伤血伤神)
突然性耳聋,目赤,胸满烦躁不安,少阳风火,柴胡方和解。不可吐下法,徒伤气血。25-8-25
 
第265条: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属少阳。以脉定证。弦为风木。紧细为寒。小柴胡?大柴胡?柴桂方?小柴胡加石膏方?
和解少阳,不可发汗。辛温发汗易伤胃津,热挠神昏而谵语。和胃则愈,胃不和,烦躁不安,心律不齐。有奌小建中的证?25-8-26
 
第二百六十六条:病人无表里证,脉浮数,虽发热六七日到七八日,勿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而便脓血也
无表里证,脉浮数,虽发热几天,勿用攻下。如果误下,脉数,不解,不大便,有於血,宜抵当汤。
从抵当汤反推之,无表里证,脉浮数发热,为瘀热郁滞。单纯攻下是不行的。
若脉浮,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而便脓血。协热下利,带脓血便。仍是热十瘀。很容易想到白头翁方。
始于误治,病更加复杂。一开始如何确定己有瘀血郁热?
无表里证,脉浮数,多天发热。这能确定有瘀郁发热?
无太阳病怕冷发热,或怕风发热,无阳明里证的烦热口渴。无少阳之发热而呕或口苦发热。一个一个排除…25-8-26
 
267条: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知何犯逆,以法治之。教人活学活用的。避免教条,死套硬搬。
 
268: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三阳合病为实证。脉浮大,上关上。热上冲之相。热挠神昏,昏昏沉沉,欲睡之状,目合则汗。
通常解释目合则汗,醒来汗止为虚热盗汗。当属阴证。而此条标为三阳,非阴证。
此条目合则汗,是否热挠神昏之相?平时未见过此病,没法断言。脉冲关上,心动过速见过,但无目合则汗。2578-27
 
第269条:“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
伤寒六七天,无大热,躁烦,为阳去入阴。
啥是阳去入阴?三阳转入三阴?阳转阴的代表方是柴桂姜方。可从方上体会理解了。阳症之热与阴症之热并见,或阳症之热与阴证虚寒症并见。这是从症状上看。病机是阳病转入阴病时。25-8-28
 
270条:“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伤寒几天后,少阳脉小者(少阳主热,脉当弦数。脉小,指脉变和缓了。病愈之相。),欲己也。28-8-29
 
271: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阴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口苦,少阳胆府热逆,胆汁外溢。咽干,少阳经所循,热伤津。目眩,少阳木开窍于眼。因热而眼花。
无论外感发热时,口苦咽干,还是少阳郁热内伤之口苦咽干目弦,皆为少阳热病。均以柴胡主方。25-8-29
 
第272条: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
少阳病孑时易发。寅辰好转。25-8-29
 
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病:吃不下,腹胀呕吐。总是拉稀,肚孑痛。误用下法,必胸下结硬。
1,腹胀,一吃就吐。多喜按。阳虚不能化物,不敢吃东面。浊阴涌而上逆而吐。主要是阳气虚不能运化食物。
2,爱跑肚子,还肚孑痛。一般大便不臭,重则下利清谷。仍为虚寒性拉稀腹痛。
一个上逆而吐,一个下滑而利。皆虚寒为主,不能运化。太阴主虚寒,主湿。附孑理中丸,健脾丸,桃花汤等。
3,本为虚寒湿,误用苦寒攻下,必胸阳不振,浊阴结聚胀硬。25-8-29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