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似乎有一些中医师,特别是非社区老年病管理、接触初诊病患居多的中医师,处方用药风格上有“普通慢性病化”的习惯性倾向,而疏于对虚劳患者的甄别和精准辨治。
比如:对于多年中气下陷(胃下垂)和多年胃痿(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按照普通的胃肠不适(胃痛)、普通的腹胀嗳气(胃痞)来进行选方化裁;对于多年精亏血虚的中重度虚劳失眠患者,按照普通的短期焦虑失眠用【栀子类方】或者虚劳早期失眠用【酸枣仁汤】来治疗。
我认为识别虚劳患者与普通慢性病患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
一、看人(体质辨证)
1. 患者的性格是否敏感焦虑、日常是否过多思考和劳心,如果有,则天然带有虚劳倾向
2. 患者的体型是否消瘦,虽然虚胖的人也不少,但其中属于虚劳的不多,虚劳患者多瘦
二、看病(病性辨证)
1. 病程有多长,若患者敏感劳心消瘦且病程超五年则大概率为虚劳,超十年则基本肯定
2. 病症是否变化多端、游走不定(风气百疾),普通慢性病往往症状固定检测指标明确
三、看西医检测报告(中西医结合辨证)
凡是西医确诊为化生萎缩性病变、机能衰退型病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型病变、促XXX激素增高型病变……的情况,要重点考虑虚劳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