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病咨询 今年夏天失眠加重,体重急剧下降,记录使用过的方剂和效果,望同道出出主意

手臂外侧发热、上身燥热……都是精亏血虚、阳气浮越的表现。脚冷、尿频清长……才是主证与本质.png
 
当前似乎有一些中医师,特别是非社区老年病管理、接触初诊病患居多的中医师,处方用药风格上有“普通慢性病化”的习惯性倾向,而疏于对虚劳患者的甄别和精准辨治。
  比如:对于多年中气下陷(胃下垂)和多年胃痿(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按照普通的胃肠不适(胃痛)、普通的腹胀嗳气(胃痞)来进行选方化裁;对于多年精亏血虚的中重度虚劳失眠患者,按照普通的短期焦虑失眠用【栀子类方】或者虚劳早期失眠用【酸枣仁汤】来治疗。

  我认为识别虚劳患者与普通慢性病患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
  一、看人(体质辨证)
    1. 患者的性格是否敏感焦虑、日常是否过多思考和劳心,如果有,则天然带有虚劳倾向
    2. 患者的体型是否消瘦,虽然虚胖的人也不少,但其中属于虚劳的不多,虚劳患者多瘦
  二、看病(病性辨证)
    1. 病程有多长,若患者敏感劳心消瘦且病程超五年则大概率为虚劳,超十年则基本肯定
    2. 病症是否变化多端、游走不定(风气百疾),普通慢性病往往症状固定检测指标明确
  三、看西医检测报告(中西医结合辨证)
    凡是西医确诊为化生萎缩性病变、机能衰退型病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型病变、促XXX激素增高型病变……的情况,要重点考虑虚劳的可能。
 
可以用资生试试 生山药30 炒白术15 元参15 生鸡内金15 牛蒡子5 配伍简单 喝三付试试 说不定有点效果 舌头显示肺气稍有郁结 中焦有点燥 下焦虚的状态也不是几副药能解决的 可以慢慢改善
 
心太大了,都黄浓痰了还觉得是这虚那虚的?
热这么明显了还要往补气升阳上面靠?
肝火,心火,肺热,胃热、胆热全系列啊!
别以为只有补气健脾一途,所谓壮火食气,身体需要什么给什么是补,身体不需要什么削弱什么也是变相的补;所以清热能使阴阳平衡,那也是补。
心动过缓是兴奋过度转入抑制,治疗就是清心火凉心血。
好像执着的不是我哦!
明白人
 
病人平时较怕冷,无口渴,喜温饮。大便2-4日一次,小便正常。病人长期睡眠早醒,入睡很快。但今年夏天出现无法入睡,于是记录治疗过程
2025年8月10日,无法入睡,吃了逍遥丸8粒+5粒安神温胆丸,毫无作用,用淡豆豉9和生栀子3,喝下去睡着了。
8月11日,因为栀子豉汤用了睡着了,于是第二天上午继续用栀子豉汤送服8粒逍遥丸,胃口还觉得挺好。午睡也睡了1小时,之前有长达1周多时间无法午睡。傍晚开始舌尖又略痛,晚上再次无法入睡,小便略有灼热,喝下剩余的栀子豉汤,无效。双小臂外侧觉得发热,人觉得发热。用了4粒百合固金片(百合、地黄、熟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甘草),睡着了到5点半。
8月17日,晚上开始隐隐觉得额头和心脏不适,果然虽然睡着了一会,但很快醒了,思绪控制不住,全都是白天工作的事情。额头身上热的出汗,然后始终无法入睡。起来吃了4片百合固金片,无效,打坐无效。最后吃了半粒乌鸡白凤丸,慢慢睡过去了。
8月29日,去北京游玩(病人常住上海),连续6天,由于北京温度凉爽,什么药都没吃能秒速入睡,睡到5点多,起来就会大便,每天大便,状态很好。
9月7日,因为百合固金片用了总是会隐约觉得胃寒,额头发紧,所以自拟方,熟地25,生地9,地骨皮6,炒白术11,太子参9,葛根9,茯神10.5,青皮1,五味子3,玄参3,当归9,生白芍9,川芎9,麦冬6,丹参9,首乌藤15,黄芩3(浸泡)。服后入睡还行,但是醒得早,3点多。
9月12日,熟地25,生地9,炒白术10,人参6,茯苓10,五味子3,玄参3,生白芍9,麦冬6,首乌藤10,黄芩2(浸泡),黄连2(浸泡)。这次去掉了葛根,开始发现大便变得比较粗壮。第一碗喝下去睡到4点多,起床小便之后还能继续睡。次日第二碗喝下去当天疲于应付工作,舌头中心有些干,醒得早4点,醒后无法再睡。心脏觉得容易热,看来浸泡黄连不给力。
9月14日,熟地25,生地9,炒白术10,人参6,茯苓10,五味子3,玄参3,赤芍9,麦冬6,首乌藤10,黄芩2(浸泡),黄连2。将白芍改成了赤芍,黄连用煮,结果醒来更早,3点,且无法再睡。中午也无法入睡,隐约觉得双小臂外侧发热。晚上也是,无法入睡,但情绪比较稳定。
9月18日,舌头就开始干、热,当天喝下了吴鞠通的加减复脉汤的加减(炙甘草9g、生地黄9g、生白芍9g、麦冬7g、麻仁5g、熟地黄6g),但是晚上仍然无法入睡。于是在晚上无法入睡的时候,煮了青蒿鳖甲汤去知母(青蒿6,鳖甲9,生地6,丹皮3,),喝下没多久右腿脾经从小腿到脚开始发热,没多久就睡过去了。但因觉得胃寒,不敢再用。
9月23日,用加减复脉汤加入了五味子、玄参(炙甘草9g、生地黄9g、生白芍9g、麦冬7g、麻仁5g、葛根6、五味子3、玄参3),中午吃饭前大便,胃口不错,午睡特别好,睡到了近下午1点。晚上9点开始非常困就开始睡了,到近10点上床,睡到4点半,但是起来头略昏,不如前一天清晰。早饭胃口比前一天略差,而且左耳有些聋了的感觉。
9月25日,用了加减复脉汤,去掉了葛根,第一碗加入了阿胶(炙甘草9g、生地黄9g、生白芍9g、麦冬9g、麻仁6g、阿胶5),结果晚上不对劲,无法入睡,发热,吃下4片百合固金片才入睡。次日觉得胃寒,不太舒服。第二碗没有加阿胶,喝下去晚上还是无法入睡,双小臂微微发热。用了青蒿鳖甲、葛根加减,煎煮喝下,睡到4点30
10月12日,煮了补阴益气煎,用生地替换熟地,不用当归,也不用加减复脉汤的麦冬,因为觉得麦冬可能对我虚弱的脾胃有压制,可能会产生“阴火”(炙甘草3g、生地黄9g、柴胡3、升麻3、山药6、太子参3、陈皮3)。当天午睡质量也不高。半夜里1点就醒了。尽管当时气温只有27度,但是身上觉得哄热,脚反而比较凉,于是打开空调,做了一套神仙揉腹,继续睡到5点半
栀子豆豉汤见效,是热郁,后期加减都有问题,可加薄荷杏仁浙贝母芦根薏米陈皮远志石菖蒲竹茹白蒺藜类,7剂后可加石斛枸杞旱莲草女贞子何首乌类一二味。不寐则烦,烦火也,多属热病,热多痰多津伤。清热化痰补津而已。
 
建议询问deepseek,此ai非常强大,知识面极广,能清晰解释你的各种疑惑,不过想要得到比较准确的治疗建议取决于你提供的信息完备度与详略,你有中医基础完全可以和他探讨,所获必丰
 
建议询问deepseek,此ai非常强大,知识面极广,能清晰解释你的各种疑惑,不过想要得到比较准确的治疗建议取决于你提供的信息完备度与详略,你有中医基础完全可以和他探讨,所获必丰
deepseek是常见AI大模型中【幻觉率】和【谄媚度】最高的一个。
优势在于适合【发散性、启迪性、视野拓展型、头脑风暴型、另辟蹊径型】问题的解决。
风险在于使用者需要有较高的主观判断力、细微的洞察力、和坚定的批判能力,对所提问题的领域要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deepseek通常只对对用户问题里面包含的错得离谱的预判进行直接否定,
一般偏差通常不会进行直接否定,而是直言自己的不同见解,同时对用户靠谱的预判和很小的亮点也进行大幅的发挥和夸奖。
所以用户需要抛开“先入为主”和“以偏概全”及“自负得意”的心态,仔细读懂deepseek回复的实质内容,分辨出哪些是对自己预判和偏见的低调否定。

豆包的“性格”则截然不同,就像一个“铁面无私”的判官,直言不讳的诤友。
有时候用户的提问中的所有观点都会被全盘否定,被批驳得一无是处(当然豆包说的不一定对,该坚持的主见是必须坚持的)。
 
最后编辑:
豆包就像敦敏的屠龙刀,以正合。
DeepSeek则像飘逸的倚天剑,以奇胜。
 
豆包就像敦敏的屠龙刀,以正合。
DeepSeek则像飘逸的倚天剑,以奇胜。
就宽泛性问题而言,豆包显得有些刻板,总体差距不大;这两月就家人具体病情来说,deepseek帮助极大,豆包则难以服我,需要强调的是,输入的信息会极大左右ai判断,你要能提炼关键有效的证据,所以没有中医基础或者过浅者并不适用,当然病情简单可能也沒问题
 
起初,我用deepseek感觉容易卡壳,于是就改用豆包。
豆包名字很土气,但使用很顺畅,回答问题也还可以。
 
就宽泛性问题而言,豆包显得有些刻板,总体差距不大;这两月就家人具体病情来说,deepseek帮助极大,豆包则难以服我,需要强调的是,输入的信息会极大左右ai判断,你要能提炼关键有效的证据,所以没有中医基础或者过浅者并不适用,当然病情简单可能也沒问题

另外AI还有个问题,它毕竟是【语料】训练出来的,【回答内容】的后面是【语料内容】的【权重背书】。
AI的生成内容是真实世界的内容构成的整体镜像反射。虽然用户问题的角度也会影响语料的选取权重,但不会大幅偏离训练内容的结构影响。

所以说AI是不具备真正的创造力和批判性的,它只是工具。

和AI在中医圈内讨论问题是很畅快的,中西医结合问题也很有建设性和启发性。
但是在西医海量信息主导话语权的当下,
只要是对西医(现代医学)在某个领域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发出系统性质疑,一定会碰一鼻子灰,不管怎样都掰扯不清,AI是不会服软的:
 

附件

血虚为最主要的病机:
心主血、血不养心;肝藏血、血不摄魂。
血越虚睡眠越浅,血补不起来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但从舌头看,舌根凹陷窄缩,肾精又亏得厉害,精血同源,相互转化,肾精大亏的虚劳之证,补血难。
如果肾精不亏,即使暂时贫血,补起来也很快,可以说非常快,快到什么程度,可以参考当归建中汤:

经方无虚言,只要肾精不亏,而是失血(比如分娩)所导致的贫血,
四到五剂药就能把血补起来,甚至将当归换成川芎都有相近的效果:

  【经典组方及煎服法】
  方名:内补当归建中汤
   出处:《备急千金要方》
   药物剂量:当归四两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煎服将息禁忌: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一日令尽,若大虚,加饴糖六两,汤成内之,于火上暖令饴消。若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两,合八味,汤成内阿胶。若无当归,以穹穷代之;若无生姜,以干姜代之。

  【经典方证条文】
  《金匮要略》: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12): 附方《备急千金要方》内补当归建中汤 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摩病引腰者,不能食饮。产后一月日,
得服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宜。
老师,您分析的很对,能加您微信咨询吗,谢谢
 
楼主你的中医功底太弱,还不适合自己治疗自己。建议找有经验的医师治疗。你这样搞,不但治不好自己病,反而说中医没吊用。
 
另外AI还有个问题,它毕竟是【语料】训练出来的,【回答内容】的后面是【语料内容】的【权重背书】。
AI的生成内容是真实世界的内容构成的整体镜像反射。虽然用户问题的角度也会影响语料的选取权重,但不会大幅偏离训练内容的结构影响。

所以说AI是不具备真正的创造力和批判性的,它只是工具。

和AI在中医圈内讨论问题是很畅快的,中西医结合问题也很有建设性和启发性。
但是在西医海量信息主导话语权的当下,
只要是对西医(现代医学)在某个领域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发出系统性质疑,一定会碰一鼻子灰,不管怎样都掰扯不清,AI是不会服软的:

曾经跟DeepSeek讨论过几个系统性问题(不仅限于医学科学),大战了十八回合都没说服它。
本以为这回讨论的系统性问题(西医到底会不会治感冒)又会卡壳,没想到啊没想到,我继续跟它掰扯,居然不到十问,就掰扯清楚了。

DeepSeek真是一把能“刺破苍穹”的倚天剑!
下面这五个对话序列,感兴趣的话可以全部仔细读完,
对感冒的病理本质,以及中西攻治疗感冒的策略、方法、药理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附件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