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燕山医话》之针灸篇

针法治疗脏躁

董怀一

“脏躁”缘于患者情绪不宁,七情所伤,喜怒无常,抑郁过甚;见症不一,在临床治疗本病的过程中,有几点体会,列举数例如下:

患者秦某,患暴哑疗。10年动乱中,突然失语。经过多方医药治疗均无效果。后经人介绍到我院门诊,做针灸治疗。治疗前,我给他以暗示,使其精神缓解,随即取穴哑门,重刺捻转,并令其用力高呼,遂发出声音,后又针刺两手内关穴,言语即恢复正常。因患者全身并无其它症状表现,但张口失声,属于肝热躁急,阴虚阳亢,情绪不宁。故取哑门穴以醒其脑,取内关穴治其心脾,心脾通,脑醒,发音功能恢复正常。

患者张某,因患眼睑下垂,眼睑粘合一起,闭合难开,医药治疗数年无效,经眼科诊断为癔症性疾患,但无法治疗,转针灸科就医。对此患者,首先给他以安慰,并暗示他病情一经针治,即可恢复,使他在思想上有一轻松愉快的感觉,然后取睛明穴,下针1寸,随即重刺捻动,令其用力睁眼,两眼遂即睁开,视力不减当年。连声称赞,真乃神医。自此眼睑活动自如。

患者李某,因与旁人玩笑,击中头部。两目突然紧闭,每当用力睁眼时,嘴随之张开,但眼睑不能上提,两眼仍不能睁开。到眼科治疗,诊为癔症性疾患,转来针灸门诊治疗。我据上述病情,选哑门穴,重刺捻针,令其闭口睁眼,很快恢复正常,按该例患者,以往并无眼病,经常有头痛失眠,故用哑门穴以醒脑,活其督络,贯穿二目,醒脑安神即可促进其功能恢复。

患者李某,因在某医院看病时打针,针后下肢即不能动转。经多方治疗无效,未能确诊,只说是注射刺伤神经而形成瘫痪,后经人介绍来我院治疗。检查其肌肉发达,皮肤感觉正常,面部及脉舌均无异常病变,关节骨骼正常,不似打针损伤神经,观其形态,拟诊为脏躁症,选用环跳、阳陵泉、秩边三穴。先刺环跳、阳陵泉以泻肝,予以重刺重捻,使其有豁然通畅之感,针后,患者即能下地行走,但还有点跛,又补刺一针秩边穴,深刺重捻,患者随即行动自如。此症属阴虚肝盛,心肾不交,重刺环跳、阴陵泉两穴以泻肝,刺秩边强其心肾,安其神,通其脑,即可恢复运动功能。

仅此几例可以看出,针灸治疗脏躁症是有特殊功效的,但并不是凭一两个穴位即能达到治疗目的的。一要明确诊断,二要选定取穴的性能,三要对患者精神给以暗示,下针后要让患者配合行动,定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口眼喎斜后遗症的形成和治疗

于书庄

口眼喎斜属于中风病范畴。在病因上有外风与内风之分,在病证上有单纯口眼喎斜和与卒中半身不遂合并出现两大类。今对口眼喎斜外风证形成后遗症的原因及其治疗法则,谈谈个人见解。

该病多因络脉空虚,或因开窗睡觉,或因乘车受风,尤其是耳孔受风,风寒之邪侵入阳明、少阳之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纵缓不收而发病。由于人体感受风寒的程度不同,素质各异,故在临床上除见不同程度的蹙额、皱眉、耸鼻、露齿、吹口哨、眼睛闭合障碍等症状外,可区分为寒邪偏盛证、热邪偏盛证、风邪偏盛证。

寒邪偏盛证(寒证):因为“寒性凝滞”,气血运行不畅,故口眼喎斜之前,多见耳后痛或偏头痛。口眼喎斜后疼痛更加明显,严重者影响睡眠。若病程日久则形成寒凝血瘀证。故久病可见面肌僵硬。再者“寒性收引”,故口眼喎斜前后,症见面肌拘紧,若病程日久寒邪未除,则见病侧眼裂小于对侧,人中沟反而歪向病侧,或见联动运动(当病人瞬目时上唇颤功,露齿时眼睛不自主闭住等动作),或见面肌抽搐,病侧脸怕风畏寒,舌苔薄白,脉早期多见浮弦或浮紧,晚期可见平脉。

热邪偏盛证(热证):人体感受风寒之后,由于素体阳盛,寒邪化热,则可出现热证。因为初感风寒,寒性凝滞,气血运行不畅,故口眼喎斜前,多见耳后微痛,待寒邪化热后,疼痛很快消失。热则弛缓,故口眼喎斜后症见面肌松弛,额纹平坦光亮,上眼睑下垂,上唇上垂,重的颈部肌肉亦松弛。再者热盛则伤阴耗液,故久病可见眼干,阴伤筋脉失濡故可见面肌轻微跳动,苔黄腻,脉濡数。

风邪偏盛证(风证):人体感受风寒之后,由于寒邪不近,素体亦无阳盛,故口眼喎斜前后,多无不适,或见轻微面肌拘紧,而无疼痛及面肌松弛等症状,舌苔薄白,脉浮缓。

上述三证,风证最轻,经针刺治疗很快即痊愈,所以不会遗留后遗症。此证约占发病率的20%。热证最重,但热则弛缓,症见面肌弛缓,故此证虽不能自愈亦不会出现面肌抽搐等后遗症。此证约占发病率的16%。因此,出现后遗症的只有寒证,因为“寒性收引”,治宜温散。假若医者在临床上不进行辨证施治,无论何种性质的病情,一律采用针刺,如此则寒邪不得消散,就会出现联动运动、面肌抽搐,以及病侧眼裂小于对侧、人中沟歪向病侧、面部拘紧、怕风畏寒等后遗症。所以口眼喎斜后遗症的形成,决不是初病时医生使用针刺手法轻重,取穴多少之害,实因医生未进行辨证施治,寒邪日久未能消散之故,医者应该明察。

根据“寒者温之”的法则,治疗寒证宜用温法,用以温散寒邪,温通气血。温法中包括针刺热手法,穴位贴敷鲜姜泥法,艾灸法和火针法。这四种温法无论治疗初病或久病均可使用,只是根据具体情况掌握。如针刺翳风、完骨均宜用热手法(即进针后缓缓压针1-2分钟刺入应刺的深度,使针下或沿经到耳、偏头出现热感)。穴位贴敷鲜姜泥法,是将鲜姜捣成泥,用三棱针或毫针点刺穴位出血后,敷鲜姜泥,大约10分钟左右病人感觉面部发热即可除去,一周1-2次,常用的穴位有印堂、颧髎、翳风等,刺血起着祛瘀行血的作用,敷姜有着温散风寒之功效。艾灸法,是用艾卷温和灸颊车、翳风穴,每次灸10-15分钟,以局部红润为度,灸法对于消散面肌僵硬有卓效。火针法,是以火针烧红点刺穴位和阿是穴,常用的穴位有阳白、四白、太阳、颧髎、大迎、地仓、颊车、翳风、完骨等,阿是穴是根据病人拘紧、抽搐的部位而定,一般可以一周l-2次,若火针刺后针孔周围红润不消,则应延长间隔时间,此时可用穴位贴敷鲜姜泥法,若火针刺后病人针孔周围不红润,则可一周火针点刺2次。

至于远端穴位,阳明经常用的是合谷、足三里,少阳经为外关、阳陵泉。合谷、外关使用行气法,即进针得气后,以轻度、中度得气为宜,首先排除非应至之气,然后令患者将其无名指放在针柄下,用其食指和中指放在针柄上按压15-20分钟,在临床上使用此法,可以使50%以上病人的经气沿经到达病所(脸),又可以节省人力。通过温度测试,病所温度低于对侧,待气至病所后病所温度升高,与针刺前相比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每次针后这种效应可以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若使用行气法病人脸上出现凉感(占极少数),这种人则不宜使用行气法,而采用针刺热手法。

使用上法治疗,则寒邪得散,气血流行,故治疗初病可以不出现后遗症,治疗后遗症亦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望同道们验之。
 
床应用血海穴的体会

李洁力

血海是脾经的穴位,在髀骨内上方2寸处,主治甚广,如: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荨麻疹、湿疹、贫血、下肢风湿等,有的书上说,该穴为脾血归聚之处,具有祛瘀血、生新血之功。

我在临床上主要用此穴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体会到该穴有祛风湿、活血、止疼、消肿的作用。以此穴为主,配合风池、肩髃、肩髎、手三里、曲池、外关、阳溪、合谷治疗上肢的风湿性关节疼痛,效果较好。以此穴为主,配合髀关、风市、阴市、足三里,阳陵泉、昆仑治疗下肢风湿性关节疼也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此穴尤其对降血沉有明显的作用,这点虽没有做过大量的系统的观察,但在日常的门诊工作中也有对比,有些病人,血沉较快,40-60mm/小时,甚至90mm/小时,关节疼痛难忍,选用一些常用穴位治疗,病人关节疼痛有时可减轻些,但疗效不巩固,化验血沉始终不降,经我重点选用血海一穴,并配合常用穴进行针治,在1-2个月内,很多病人的血沉都有明显的下降,或降至正常,所以对血海穴有降血沉这一作用,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又血海穴处肌肉较为丰满,故也经常在此穴处应用火针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针后患者感到关节疼痛减轻,运动灵活。
 
灸身柱穴主治阳虚背寒肢冷

田从豁

身柱穴的主治病证,文献记载多为腰背强痛、虚劳、喘咳、瘈瘲、癫狂、小儿惊痫等,亦有记载可治身热者,唯用于治疗“阳虚背寒肢冷”者,颇为罕见。余自1982年以来,曾先后遇到5例称常明显的脊背发凉、冷彻心腹、四肢不温的患者,皆用膈姜灸身柱穴,每次10-20壮,每日灸1-2次。患者皆为数月或经年久治不愈,均经灸身柱穴1-2周而获痊愈。如患者严某,女性,50岁,科技干部。四年来脊背发凉如敷冰,心中寒战,四肢发冷,并伴有失眠、自汗、纳呆等症,经各种方法治疗效果不佳,特从云南来京求治,于1983年11月收入院治疗。单纯用上法灸身柱穴,1次后背凉减轻,已无寒战,5次后背凉消失,共治疗10,诸症逐渐好转,两周后痊愈出院。

身柱属督脉,位于第二胸椎与第四胸椎棘突之间。督脉为诸阳之都纲,称阳脉之海。身柱居于两心俞穴之间,心俞乃心气转输之所,身柱虽有全身支柱之意,但亦可认为是心阳出入之门户。根据中医理论“阳虚则生内寒”,灸身柱穴可以振奋心阳,以助鼓动之力。血脉充盈,肢冷可消;又能补督脉之气,则诸脉之阳气皆充盈矣。阳盛则阴消,背寒肢冷可愈也。
 
攒竹穴治腰痛

高立山

攒竹穴治腰痛,古无记载。和老师闲谈中,他曾提到点眼药可以治疗腰痛,后碰急性腰痛,试验之确有效果。想其道理,药水滴入睛明穴,无非是刺激睛明,输通足太阳膀胱经气。我想,攒竹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上,是离晴明穴最近的穴位,故有近似之作用,遂选用攒竹穴试治腰痛。有一老妇70多岁,早上起床到户外上厕所,忽感浑身一阵发冷,旋即腰腿疼痛不能起立,疼痛难忍,由家属抬来就医。查询发病经过,又知平日不头晕,血压不高。现在语言清晰,两上肢活动自如,唯腰部及两下肢疼痛不能转功,脉弦,舌质淡红,舌苔薄白,纳、睡,一般,二便如常。考虑再三,证系患者晨起入厕,腠理未闭,气血未充于肌表,忽感风寒,经筋收引而痛,取攒竹穴散寒通络,先直刺、提插约1分钟,活动范围扩大可以前后活动,又留针5分钟,再行提插针刺1分钟,果然痛止。自己站起行走,家属及其它患者均感惊讶,我也没有料到竟有这样快的止痛效果。此时唯觉两下肢尚觉无力,后又针秩边、足三里,隔日一次,三次后恢复正常,又给腰骶部贴狗皮膏一帖,以巩固疗效。一月后家属告知,能步行十余里外去探亲。自此以后,常用此法治疗急性腰背痛,尤其受风寒而致之急性腰痛,均获得满意效果。
 
针刺治疗射精不能症

江玉文

李某,平素性情抑郁,结婚4年无嗣,行房时阴茎举且坚,而精瘀不泄,无快感。分居时却常有梦遗,因羞涩于陈述病情,未及时诊治,其妻求嗣心切,再三催促,方去某院泌尿科检查,阴茎、睾丸、附睾、精索等均未发现异常,而进行性知识辅导等心理治疗,但无济于事,乃改诊中医,服甲医疏肝理气、通关利窍汤药70余剂,乙医益肾壮阳中成药200余丸,而阳更兴,行房时间往往长达2小时而阴茎仍坚挺不萎,其妻更烦,时有口角,情感有日趋恶化之势,压抑日增,百般无奈,遂来邀余诊治。视之身体壮实,舌苔薄黄,脉弦有力。余思此疾,主要为肝经失调所致,因肝之经脉绕阴器,过小腹,阴器为宗筋之会,肝性喜条达,除疏泄气血之外,还可疏泄精液,如肝气郁结,在女子则可发生经闭不行,在男子则可发生精瘀不泄。此外,本病与任脉也有一定关系,因任脉也循行于阴器,总管一身之阴精,故取足厥阴肝经之足五里(双),任脉与足厥阴肝经之交会穴曲骨进行针刺,以图条达肝气,疏泄精液。针刺前令患者排净小便,所选穴位和捻针的手指均需用75%的洒精严格消毒,快速进针,强刺激,使下腹和外阴部感到有酸、麻、胀为止。留针20分钟,中间捻转运针1次,取针时再稍加运针,一天一次(星期日停针),10次为一疗程,同时给性知识辅导,一疗程结束后,行房果能射精,患者甚喜,一月后来信,言其妻已妊娠。足月后生一男婴,全家高兴至极。此后,我用此法治疗多例,亦获成功,疗效好,又经济,颇受患者欢迎。
 
多谢先生,请受一拜。
 
老师发的东西就是好啊!!!
 
俺不能天天都能上网,就先放到电脑里,完了再学习,太好了,要是能跟着老师学习那真是太好了,不知道老师现在收不收学生,俺可想找个老师了
 
大家有大法,总结惠黎民。
 
好东西,衷心感谢,致敬!
 
谢谢楼主!大爱无疆!惠民无数!
 
关于针感的传导我持保留意见,但是现在临床能见到这样典型的例子应该不多吧!我跟老师出门诊半年都没有见我老师的病人有这样的感觉,是不是我老师的技术不行呢?他可是博导啊!
 
学习了!请问:老母患甲状腺结节及甲亢该如何取穴进行艾灸?她有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谢谢老师!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