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我看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代表着一种风格

先生真逗啊,“愚公移山啦”。有志者事竟成,非你莫属。必为大名医。
 


愚公能移山,混混可学医,古来有之~~
 
你看看

金木水火土

肝脾心肺肾

辛咸苦酸甘

日月四时统

这样复杂的关系,寥寥数语,清晰无比

这才是现代表达方式,中医学子,需要这样的白话~~

丢弃那些之乎者也~~
 
这本书写道:阳进为补,基数7,阴退为泻,基数6~

这是用药的韬略

一补一泻,一7一6

关键在君药~

书里面还提出“化“的概念~

化“现在还没能理解呢~~
 

《伤寒论》里有“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可见数有奇偶,病有阴阳
《成方切用》里有“奇方属阳而轻,偶方属阴而重”之说,又讲“汗者不以偶,下者不以奇”“奇为阳轻且缓,偶为阴重且急”
和此处所讲补泻,道理是相通的,及严格的用药布阵,精细到某方用几味,甚至君臣佐使各几味等等

中药治病,效在于性味,性(气)有寒、热、温、凉、平等,味有,咸、苦、甘、酸、辛、(淡)等
性味各有阴阳,而不同的药物性味搭配又有各自的转换。
如桂枝汤中 芍药甘草搭配,可酸甘化阴。桂枝甘草相配可辛甘化阳,辅以姜枣健实中土,可“阴阳双向调节”。
若拆开桂枝汤,阴虚不养筋时,可用芍药甘草汤以增其阴,使脚得伸。心阳不足之时,可用桂枝甘草汤,以增心阳,可缓解病人心下悸,叉手自冒心之痛苦。
此即为药之性味之“化”
牙老师,您买的那本书里,应该有药性味之“化”的示意图。

在下初学,知识有限,以上所讲皆为个人臆测,若有不对,还请各位老师指正。
 


啊噢,你说的这个挺好

7,6,问题迎刃而解

7,6问题,不是张大昌先生的主观臆造,他提出的7,6方剂原则,是出自黄帝那里~
 
张大昌提出“化“的问题,我还得需要慢慢的理解呦~~~
 
这本书的药方,处处体现着五行五味五脏相生相克的辩证关系~
 
这本书写作的前提我们一定要搞清楚

书上说,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或有夙痼,祸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则,服药数剂,必使脏器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

这个意思是说,你想当老道,你那身板亚健康,不行,病病歪歪,损害我们老道形象~

咋整?

依据我们的五脏补泻法则,喝几幅汤药,把你的亚健康调理好,再入道门,可也~~~

前提有了

是说:告诉你五脏补泻法则,还告诉你治疗亚健康的方子,按方抓药,喝了,就成为健康状态啦~

瞅瞅,这本书,不管治疗癌症,也不管治疗半死的病,仅仅对亚健康有效~

但是,这个五脏补泻法则,治疗癌症,半死之病,也有巨大的指导意义,仅此~~
 
学习学习
谢谢。
 
这本书里面有这段我看很重要,说:

诸凡杂病,服药汗吐下后,邪气虽平,精气被夺,致令五脏疲虚,当即据证服补汤数剂以补之,不然时日久旷,或变为损症,则生死转侧耳~!

这些话翻译成白话,意思是说呀

人的五脏运行是相生相克构成一个环路的,也可以说构成一个圆

有病了,就是说这个圆有点扁,或者说变成椭圆了

有病,先用泻的方法把椭圆长边压回去,变成短边,然后,再补一下,变成圆

治病,光泻不补不行,搞不好会成为顽症

治病,光补不泻也不行,补不进去,白费劲~~

嗨海,话语虽短,道理极深呦~~

继续研读~~
 
这本书9月17日买了,放在书架上。远远的看着。
想起来翻翻。看不懂滴~~!
先打基础吧。
我的路线是,从天学到地。从古代天文学起。
 


有新意,要好好学习揣摩,多谢了.
 


这哪里算是新意呦,1600年前人家就写成文字了

现在中医跟过去的中医有这根本的区别

例如,过去的中医认为,人们所有的病症都是因为五脏运行发生紊乱造成,治疗呢?就本着五脏运行的规律进行

现在中医则不同,啥胆囊炎,肝炎,肺结核,心肌缺血,骨膜炎,,,,,,,,,林林总总

针对具体的病症,开发了巨多的药方。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药方是不少,疗效却看不到

为啥人们看中医的少呢?根本的原因是很多病症中医根本治疗不了,或者中医治疗起来非常麻烦,很长时间见不到效果的缘故~

假若,哪家中医院说凡是来我院治疗肝癌的,保证全部治好,治不好就赔钱,立马,医院大门会被挤破~~

所以说,中医本身的西化害了中医自己的,中医们自己都不守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硬要去治疗胆囊炎,哪不等这失败,还能有啥结果?
 
现在中医跟过去的中医有这根本的区别

例如,过去的中医认为,人们所有的病症都是因为五脏运行发生紊乱造成,治疗呢?就本着五脏运行的规律进行

现在中医则不同,啥胆囊炎,肝炎,肺结核,心肌缺血,骨膜炎,,,,,,,,,林林总总

针对具体的病症,开发了巨多的药方。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药方是不少,疗效却看不到

为啥人们看中医的少呢?根本的原因是很多病症中医根本治疗不了,或者中医治疗起来非常麻烦,很长时间见不到效果的缘故~

假若,哪家中医院说凡是来我院治疗肝癌的,保证全部治好,治不好就赔钱,立马,医院大门会被挤破~~

所以说,中医本身的西化害了中医自己的,中医们自己都不守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硬要去治疗胆囊炎,哪不等这失败,还能有啥结果?

本文来自: 华夏中医论坛(https://www.tcmbe.com/) 详细文章参考:https://www.tcmbe.com/threads/70330


最后这些话有点意思,我等要慢慢的想,和慢慢去提高中医的理和法!
 
这叫中医被西医牵着鼻子走,中医永远处在被动的地位上咧~~~
 


[辅行诀]成书于公元516年,大概是南北朝时期
 
回复 6# 牙混混


呵呵,谁说不是呢。像广州这个大都市里最好的中医院都这样。一剂药15味药。气滞就通气的药加一两味。就这样累积成的。
 


最近有关<辅行诀>的研究也出了几本书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