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里有“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可见数有奇偶,病有阴阳
《成方切用》里有“奇方属阳而轻,偶方属阴而重”之说,又讲“汗者不以偶,下者不以奇”“奇为阳轻且缓,偶为阴重且急”
和此处所讲补泻,道理是相通的,及严格的用药布阵,精细到某方用几味,甚至君臣佐使各几味等等
中药治病,效在于性味,性(气)有寒、热、温、凉、平等,味有,咸、苦、甘、酸、辛、(淡)等
性味各有阴阳,而不同的药物性味搭配又有各自的转换。
如桂枝汤中 芍药甘草搭配,可酸甘化阴。桂枝甘草相配可辛甘化阳,辅以姜枣健实中土,可“阴阳双向调节”。
若拆开桂枝汤,阴虚不养筋时,可用芍药甘草汤以增其阴,使脚得伸。心阳不足之时,可用桂枝甘草汤,以增心阳,可缓解病人心下悸,叉手自冒心之痛苦。
此即为药之性味之“化”
牙老师,您买的那本书里,应该有药性味之“化”的示意图。
在下初学,知识有限,以上所讲皆为个人臆测,若有不对,还请各位老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