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附子的使用上发现
人们第一次喝带有附子的药,只需10克,基本都有轻微的反应,很小,人们基本不察觉
第二次再喝15克,也没啥反应了~!就产生耐药性咧~!
所以,作为中医大夫,对这种现象必须有清醒地认识!
我这个发现非常重要!
有的傻大夫,对附子使用不精细
重症病人,可以下200克附子,即使有反映,也不知道是病的缘故,还是药的缘故,谁也说不清楚,于是,病就治好了
对于轻症阴疽病人,第一次给药下30克附子,病人喝了,剧烈反应,于是家属打上门来,大闹一场,大夫活该倒霉廖~~~
使用附子,若不出现中毒反应,就不会有效果!
聪明的大夫,会对轻症病人循序渐进的使用附子,只有患者感觉不到地反应,病可以治好~
这就是大夫对药物精细地掌握
别看混混不是大夫,通过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咧~~~
我们看到48076大斑竹说了自己患者附子中毒的事情
实事求是地说,大斑竹对附子的药性掌握得还不精细
他说的患者喝60克制附子感觉非常好,自己要求换成60克生附片
通过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研究测定我们知道生附片乌头碱含量至少等于制附片的20倍~!!
看看,问题就出在这里了
60克生附片,若是真货的话,相当于1200克制附片的乌头碱含量
即使患者对附子乌头碱有很强耐药性,1200克,也受不了哒~!!
这要是给一个初次喝附子的人,就要命归黄泉廖~
幸亏是个具有对附子很强耐药性的患者,仅仅反应了一下
像这样的事情,必须要引起中医们的注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