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镜 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樊正阳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8/03
帖子
2511
获得点赞
295
声望
83
年龄
57
2014年3月17日上午有某姓朋友来访,言其父亲去年十月份体检发现血液有问题,继而住院治疗,曾经去过省城大医院,治疗过程很复杂,难以尽言。现在襄阳中医院住院治疗。先发最近的几张检验报告单,后续再谈诊治经过,无论成功与失败,暂且记录于此,理、法、方正确亦或错误,为医之镜可也!
 

附件

  • 85.4 KB 查看: 43
  • 86.8 KB 查看: 43
  • 50.8 KB 查看: 44
  • 56.7 KB 查看: 47
试用此方看看,党参,黄芪,黄精,丹参,花份,当归,青黛,芦荟,鸡血藤。再随证加减。如贫血,发热,心肺感染,皮肤瘀斑,鼻牙出血等。个人之见。
 
谢谢楼上的医友指导。
 
患者儿子请诊,3月17日傍晚,病房木医生之时去医院病房。

持续发热,忽高忽低,木一定规律。看医院大夫用药,持续头孢,能量合剂,见“血虚”而输血,兼用“补血”之药,如“骨髓重建胶囊”、“复方皂矾丸”,从省城医院到地方中医院,给药数月,病情反复。现诊脉来滑数,按之有力,是为实脉;舌红苔黄腻,发热持续,38°左右,是为阳明气热,夹杂太阴湿邪,是为湿温。勿论病前之情,只看现在之证,与白虎苍术汤。处方:石膏60克,知母20克,苍术20克,甘草10克,大米50克,二剂。煮米熟汤成,取1000ML,五十小时温分十次服。


嘱按我写时间自己再测定体温——上午 6点 9点 12点下午 2点 4点 6点 8点 12点,记录再定。
 
患者儿子请诊,3月17日傍晚,病房木医生之时去医院病房。

持续发热,忽高忽低,木一定规律。看医院大夫

大米似可用山药代!
 
患者儿子请诊,3月17日傍晚,病房木医生之时去医院病房。

持续发热,忽高忽低,木一定规律。看医院大夫

请教前辈:可否合用升降散、达原饮?
 
大米似可用山药代!



张锡纯先生经验,白虎之粳米可以山药代之。

此病大便不下泄,无脾虚见证,无需山药。且山药有兜涩之力,虽可补脾,也有敛邪之虑。
 
张锡纯先生经验,白虎之粳米可以山药代之。

此病大便不下泄,无脾虚见证,无需山药。且山药有兜涩

樊师说得是理!学习了!
 
升降散

《伤寒瘟疫条辨》:是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俱备,而方乃成。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故能胜风除湿,清热解郁,从治膀胱相火,引清气上朝于口,散逆浊结滞之痰也;蝉蜕气寒无毒,味咸且甘,为清虚之品,能祛风而胜湿,涤热而解毒;姜黄气味辛苦,性温,无毒,祛邪伐恶,行气散郁,能入心脾二经,建功辟疫;大黄味苦,大寒无毒,上下通行,亢盛之阳,非此莫抑;米酒性大热,味辛苦而甘,令饮冷酒,欲其行迟,传化以渐,上行头面,下达足膝,外周毛孔,内通脏腑经络,驱逐邪气,无处不到;蜂蜜甘平无毒,其性大凉,主治丹毒斑疹,腹内留热,呕吐便秘,欲其清热润燥,而自散温毒也。盖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


【主治】温热、瘟疫,邪热充斥内外,阻滞气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致头面肿大,咽喉肿痛,胸膈满闷,呕吐腹痛,发斑出血,丹毒,谵语狂乱,不省人事,绞肠痧(腹痛),吐泻不出,胸烦膈热,疙疸瘟(红肿成块),大头瘟(头部赤肿),哈蟆瘟(颈项肿大),以及丹毒、麻风。

达原饮

《温疫论》卷上:“槟榔能消能磨,除伏邪,为疏利之药,又除岭南瘴气;厚朴破戾气所结;草果辛烈气雄,除伏邪盘踞,三味协力,直达其巢穴,使邪气溃败,速离膜原,是以为达原也。热伤津液,加知母以滋阴;热伤营气,加白芍以和血;黄芩清燥热之余;甘草为和中之用。以后四品,乃调和之剂,如渴与饮,非拔病之药也。”

主治

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憎寒壮热,或一日三次,或一日一次,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脉弦数,舌边深红,舌苔垢腻,或苔白厚如积粉。


此证,无咽肿、呕恶、胸闷、烦躁、衄斑、腹满等见证,故无需诸如升降散、达原饮之体例。
 
恕学生愚钝,此例您是如何辨证为阳明气热,太阴夹湿的?谢谢!
 
本帖最后由 刘军 于 2014-3-21 23:16 编辑

ctcmy101; 说:
ctcmy101 发表于 2014-3-21 21:41
恕学生愚钝,此例您是如何辨证为阳明气热,太阴夹湿的?谢谢!

明显苔黄腻,然后高热脉大。
 
更值得学习的是山药与大米之辨,说明学方与学药不可偏废。
 
医者治病,最怕辨病模糊,辨证不清。考“复方皂矾丸”用药为:皂矾、洋参、海马、肉桂、大枣、核桃仁,视乎为治“血虚萎黄”者,当不合此症;“骨髓重健胶囊”用药为:鹿茸、洋参、制首乌、熟地黄、三七、海马、肉桂、大枣,功用可促进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骨髓生成等,配方即使药理研究有此作用,使用亦当符合”辨证施治“的精神。

自从发现病到目前为止,已经半年,住院六次,每当白细胞、血小板降到符合危险数值时,就发热,便输血一次,大概800ml。此次输血在3月14日。

17日用药后,到19日上午再诊,到病房时见输液还未结束,看药瓶中液体是淡黄色的,便问是何药,回答可能是”参芪注射液”,考此药禁忌明言“有内热者忌用,以免助热动血”,注意事事项:1、本品应认真辩证用于气虚证者。 2、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3、本品不得与化疗药混合使用。不知大夫为何用之,难于理解,莫非因为血液检查所见“血虚”乎?

先看看患者自己记录的发热数据:





药吃过后,述18日下午4点体温上升到38.5°,感觉恶寒,自服安瑞克一袋退烧。到19日上午十点左右去复诊,体温如图数据。脉之仍然滑数,脉管充盈,近乎大脉,按之有力,因为发烧食欲不是太好,胸腹无其他不适。舌上黄苔退去不少,现场舌照如此:




常言,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此发热时恶寒明显,且发热少汗,解表势在必行,与:荆芥60克,石膏30克,苍术20克,知母15克,滑石30克,甘草10克,白蔻6克,佩兰10克,二剂。解表清热,微佐芳化。煎药1200ml,每温服100ml,日三夜二。若不见微汗出,可以适当加量。
 

附件

感觉舌质黯,可否加泽兰?


谢谢!

舌质黯,也曾经考虑过,因为拍照时候伸舌头时间过长,这个因素当考虑进去。

有无夹血瘀,当继续思考,找足以够证明血瘀的证据。
 
楼主是实事求是的人。
不过我说个事儿,希望对楼主有启发。
仲景在抵挡汤和桃核承气汤的条文中提到血证谛。鉴别于五苓散的时候说小便利者。那么这个血证谛也,到底是什么?
如果明白了这个,楼主的思路也许就开阔了。
这句也送给所有有缘人。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