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长沙方歌括按类方整理

麻黄: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
麻黄∶味微苦,性温。为发汗之主药。于全身之脏腑经络,莫不透达,而又以逐发太阳风寒为其主治之大纲。故《神农本草经》谓其主中风伤寒头痛诸证,又谓其主咳逆上气者,以其善搜肺风兼能泻肺定喘也。谓其破 瘕积聚者,以其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入积痰凝血之中,而消坚化瘀之药可偕之以奏效也。且其性善利小便,不但走太阳之经,兼能入太阳之府,更能由太阳而及于少阴(是以伤寒少阴病用之),并能治疮疽白硬,阴毒结而不消。太阳为周身之外廓,外廓者皮毛也,肺亦主之。风寒袭人,不但入太阳,必兼入手太阴肺经,恒有咳嗽 微喘之证。麻黄兼入手太阴为逐寒搜风之要药,是以能发太阳之汗者,不仅麻黄,而《伤寒论》治太阳伤寒无汗,独用麻黄汤者,治足经而兼顾手经也。凡利小便之药,其中空者多兼能发汗,木通、 蓄之类是也。发汗之药,其中空者多兼能利小便,麻黄、
柴胡之类是也。伤寒太阳经病,恒兼入太阳之腑(膀胱),致留连多日不解,麻黄治在经之邪,而在腑之邪亦
兼能治之。盖在经之邪由汗而解,而在腑之邪亦可由小便而解,彼后世用他药以代麻黄者,于此义盖未之审也。
受风水肿之证,《金匮》治以越婢汤,其方以麻黄为主,取其能祛风兼能利小便也。愚平素临证用其 方服药后果能得汗,其小便即顿能利下,而肿亦遂消。特是,其方因麻黄与石膏并用,石膏之力原足以监制 麻黄,恒有服之不得汗者,今变通其方,于 服越婢汤之前,先用白糖水送服西药阿斯匹林一瓦半,必能出汗,趁其正出汗时,将越婢汤服下,其汗出必益多,小便亦遂通下。 东人××博士,用麻黄十瓦,煎成水一百瓦,为一日之量,分三次服下,治慢性肾炎小便不利及肾脏萎
缩小便不利,用之有效有不效,以其证之凉热虚实不同,不知用他药佐之以尽麻黄之长也。试观《金匮》水 气门越婢汤,麻黄辅以石膏,因其脉浮有热也(脉浮故系有风实亦有热),麻黄附子汤辅以附子,因其脉沉而 寒也。通变化裁,息息与病机相符,是真善用麻黄者矣。古方中有麻黄,皆先将麻黄煮数沸吹去浮沫,然后纳他药,盖以其所浮之沫发性过烈,去之所以使其性归和平也。 麻黄带节发汗之力稍弱,去节则发汗之力较强,今时用者大抵皆不去节,至其根则纯系止汗之品,本 是一物,而其根茎之性若是迥殊,非经细心实验,何以知之。
陆九芝谓∶“麻黄用数分,即可发汗,此以治南方之人则可,非所论于北方也。盖南方气暖,其人肌肤 薄弱,汗最易出,故南方有麻黄不过钱之语;北方若至塞外,气候寒冷,其人之肌肤强浓,若更为出外劳碌,不避风霜之人,又当严寒之候,恒用七八钱始能汗者。夫用药之道,贵因时、因地、因人,活泼斟酌以胜病为 主,不可拘于成见也。
薄荷细草丛生,不只一茎,故能四散,又能升散颠顶,以其气之轻扬也。辛夷生在树梢,而花朵尖锐向上,味辛气扬,故专主上达,能散脑与鼻孔之风寒,麻黄虽一茎直上,而其草丛生,与薄荷丛生之义同,故能上升又能外散。薄荷得天气之轻扬,而其味辛,是兼得地之味,故兼能入血分。若麻黄则茎空直达而上,且无大味,纯得天轻扬之气,故专主气分从阴出阳,透达周身上下之皮毛。桂枝与麻黄,同一升散之品,然气味各有不同,枝性四达,气亦轻扬。因桂兼有辛味,则得地之味矣,故兼入血分,能散血脉肌肉中之风寒。观仲景麻黄汤发皮毛,桂枝汤解肌肉,便知血分气分之辨。生姜其气升散,而又能降气止呕者,因其味较胜,且系土中之根,是秉地火之味而归于根,故能降气止呕。虽能升散而与麻桂之纯升者不同,故小柴胡、二陈汤皆用之以止呕。
麻黄必用苗,以其苗细长中空,象人毛孔,而气又轻扬,故能发汗,直走皮毛。亦有时用麻黄 根者,则以其根坚实而味涩,故能止汗。苗空则通,根实则塞,亦阴阳通塞互换之理麻黄通阳气,出于毛孔,汗出而寒去。麻黄茎细丛生,中空 直上,气味轻清,故能透达膀胱寒水之阳气,以出于皮毛,为伤寒要药。后人用羌独活代麻
黄,羌独活根深茎直,能引膀胱下焦之阳,以达于经脉,而发散其表。惟味辛烈,较麻黄更燥兼能去湿,不似麻黄轻清直走皮毛。薄荷亦轻清,但薄荷升散在味,故力稍逊。麻黄升散
纯在于气,故力更峻。葱管通阳,与麻黄之义同。然麻黄茎细象毛空,葱茎粗象鼻孔,故葱能治鼻塞。辛夷花亦升散鼻孔脑 之寒,又以花在树梢,尖皆向上,故主升散。
 
杏仁:味甘,温。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创、寒心、贲豚。
杏仁与牛蒡子,皆能降肺定喘,而杏仁性温、牛蒡子性凉,伤寒喘证,皆用杏仁,而温病不宜用温药,故以牛蒡子代之。
杏仁味苦、辛、微甘,性温。有小毒。主入肺经,有降气行痰,除风散寒,润燥通畅等作用。桃仁泥(打碎的叫“泥”)偏治大肠血秘。杏仁泥偏治大肠气秘。都应少佐陈皮以行气。治咳、喘时用杏仁,兼大便秘者,用杏仁泥。杏仁有苦杏仁、甜杏仁两种,处方上只写杏仁,药房即苦杏仁,须用甜杏仁时须写清楚。苦杏仁力较急,适用於壮人、实证。甜杏仁味甘、性平,力较缓,适用於老人体虚及虚劳咳喘。杏仁有小毒,小儿使用时,须注意用量不可过大,以防中毒而致呼吸麻痹。
久咳肺气虚者慎用。杏仁中毒时,轻者可用杏树皮二两煎汤服用,重者须急送医院抢救。
 
22 麻黄汤: 七十杏仁三两麻。一甘二桂效堪夸。喘而无汗头身痛。温覆休教粥到牙。 23大青龙汤: 二两桂

多谢分享
 
陈老大也犯了个错误:明明麻黄升麻汤的升麻当归是1两1分,他编的歌中直接就换成了两半和一两,这个方子药多,

哦,这个还没注意到,幸亏老师提醒,改正去
 
难忘; 说:
难忘 发表于 2014-3-15 18:53
哦,这个还没注意到,幸亏老师提醒,改正去

一点学习笔记而已,很粗糙,正在越来越深入地学习。争取有一天能用时,可以胸有成竹。
 
一点学习笔记而已,很粗糙,正在越来越深入地学习。争取有一天能用时,可以胸有成竹。

支持老师,互相交流学习成果,谢谢老师分享
 
本帖最后由 刘军 于 2014-4-23 20:16 编辑

伤寒桂枝用法总结:
1.桂枝与生姜相合:发散卫分之邪,芍药大枣补营阴: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

子汤,桂枝加附孑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新加汤,柴

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桂枝人参汤
2.补心阳:桂枝去芍药及加附子汤,桂枝甘草汤(甘草补心液),苓桂术甘汤,桂枝去芍药加

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炙甘草汤,

3桂枝通阳,助麻黄发汗:麻杏石甘汤 , 小青龙汤,半夏散及汤,当归四逆汤,麻黄升麻汤,

4.通阳化气,兼解表:五苓散,茯苓甘草汤,桂枝附子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小柴胡去

黄芩加桂枝汤。
5。补中益气(整个桂枝汤调和脾胃气血):小建中汤
6.温经通阳,活泼气机。便于活血药发挥作用:黄连汤 ,乌梅丸,桃核承气汤。
7.桂枝有疏肝、下气的作用。陈慎吾陈老用逍遥散,去掉薄荷加桂枝,就根据这个理论来
的。桂枝能够下气,治气上冲,气上冲者用桂枝。第二个,桂枝能够开结气,结气喉痹,
结就是凝结,气凝结住了,为什么桃核承气汤里有桂枝,因为它能够通阳开结。气结了它能够

开,气上了它能够下,这是第二个气。第三个,桂枝还有点儿补中益气的作用。桂枝汤有强健

脾胃的作用,桂枝甘草汤治疗心慌,都是桂枝有益气、益心气的作用。:桂枝加桂,桂枝加芍

药和加大黄汤,苓桂味甘汤
 
门先生还常用桂枝。尝曰:“我这个医生,离开桂枝就当不成。”指出古之桂枝、肉桂不分,宋元以后渐分为二。桂枝可解表,也可温里。其味辛而甘,配伍不同而作用也不同。仲景小柴胡汤加桂枝,取其和营解肌之力;四逆散加桂枝是制其动悸;防己黄芪汤加桂枝是制其奔豚;理中丸加桂枝是平其肾气;在去桂加术汤后注曰是取其利尿;小建中汤加桂枝是取其温补。此外,桂枝茯苓丸用之取其治血消积,门先生常以桂枝配龙牡,平其冲逆;配参术温补中焦;配麻杏解表定喘;配附子振奋元阳;配红花、丹参活血行血;配生芪、术苓行水利湿;配生姜、伏龙肝、半夏止呕温胃;配芍药治经闭;配柴芍理气疏肝。一般外感内伤,如痰喘、咳嗽、水肿、胃痛、痹痿、惊悸、怔忡、月经不调、痛经症积、以及便泄下利,风寒湿阻,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疾病,都广泛使用桂枝。对冠心病治疗上,不仅阳虚痰浊偏胜用桂枝,血淤气滞亦常用之。认为其还可以减少阴药的塞壅,多配宽胸化浊,活血理气一类。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