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槟榔散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槟榔3分,木通1两(锉),赤芍药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紫苏茎叶1两,川升麻2分,黄芩2分,瞿麦3分,赤茯苓3分,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出处: 《圣惠》卷四十五。

主治: 脚气。大小便秘涩,腹壅闷,脚膝烦疼,口干咽燥,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槟榔(至大者)半枚,麦门冬(熟水磨)1钱。

出处: 《普济方》卷三十九。

主治: 大小便不通;肠胃有湿,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 重汤烫热服之。1方为末,每服2钱,蜜汤点服。1方用童子便、葱白煎服。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白槟榔5枚(锉),大腹皮7枚,木香1两3分。

出处: 《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主治: 脚气浮肿,渐变成水,心腹胀满,大小便不通,气急喘息。

用法用量: 每服以童子小便1盏,先煎大腹皮1枚,木香末2钱匕,至8分,去滓,次下槟榔末3钱匕,更煎1-2沸,和滓空心温服,日2次。

制备方法: 大腹皮细锉,木香、槟榔各捣为末。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槟榔(锉,炒)半两,瞿麦穗半两,泽泻(酒浸)半两,防己半两,甜葶苈(隔纸炒)半两,藁本(去苗土)半两,滑石(碎)半两,木香1两,芫花(醋浸,炒令焦黄)1两,干漆(炒令烟尽)半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炒)半两,郁李仁半两(与橘皮同炒,去皮)。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四一。

主治: 风气稽留下部,结成牝痔,生疮下血肿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日3次,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槟榔1两(切小块),砂仁1两,白蔻仁1两,丁香1两,橘皮半斤,生姜半斤,盐1两。

出处: 《不居集》下集卷十二。

主治: 酒食过度,胸膈膨胀,口吐清水,一切积聚。

用法用量: 每服用1撮,细嚼酒下;或开水调下亦可。

制备方法: 用河水2碗浸1宿,次日用慢火焙干,为末收贮。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槟榔1两,旋覆花半两,犀角屑1两,桂心半两,紫苏茎叶1两,赤茯苓1两,木通半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前胡1两(去芦头),桑根白皮1两(锉),白前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出处: 《圣惠》卷四十五。

主治: 湿脚气。肿满,喘促烦闷,大小便滞涩。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葱白2-7寸,豉100粒,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槟榔1枚(锉),酸石榴皮1分(锉,焙)。

出处: 《圣济总录》卷九十九。

主治: 寸白虫。

用法用量: 分作3分,先用2分,以淡猪肉汁调下,五更初服,后半时辰再将1分服之。即时取下虫。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槟榔2两,桑根白皮3分(锉),芜荑仁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出处: 《圣惠》卷五十七。

主治: 寸白虫。

用法用量: 又取酸石榴东引根2握,锉碎,以浆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令温调下2钱,5更初服药,至明未有所下,即便再服。当日且宜吃粥,未服药前,宜先嚼淡肉干脯咽汁,汁引动虫后,即服药。每以月1-3日服之,余日勿服。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槟榔3分,枳实半两(麸炒微黄),人参半两(去芦头),柴胡半两(去苗),赤茯苓半两,草豆蔻1两(去皮),白术3分,木香半两,桂心半两。

出处: 《圣惠》卷七十五。

主治: 妊娠心痛,或两胁胀满,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散。

附注: 枳实汤(《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槟榔半两,诃黎勒皮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桑根白皮3分(锉)。

出处: 《圣惠》卷九。

主治: 伤寒9日,心中满闷,腹胀喘急。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生姜半分,葱白1茎,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槟榔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牵牛子1两(微炒),桑根白皮1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出处: 《圣惠》卷五十八。

主治: 大肠卒不通,腹胁胀满,气上冲心膈。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如人行10里再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槟榔8枚(皮子并用),人参2两,茯苓2两,陈曲2两,厚朴2两,麦糵2两,白术2两,吴茱萸2两(一方有橘皮1两半)。

出处: 《千金》卷十五。

主治: 脾寒,饮食不消,劳倦气胀噫满,忧恚不乐。

用法用量: 每服2方寸匕,食后酒调下,1日2次。

制备方法: 上药治下筛。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脾寒,饮食不消,劳倦气胀噫满,虽用槟榔皮子、曲糵、厚朴,不得吴茱萸之温中下气,噫满必不能除;不得参、芩、白术之扶助胃气,冷食必不能化。尤妙在和滓酒服,以行温散之力也。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全蝎7个,斑蝥14个,巴豆14粒,槟榔1个,麻油15两,用麻油慢火煎,先入全蝎,次入斑蝥,次入巴。随巴下槟榔,见巴黑色,方入黄蜡1两,候熔,去前4味药滓不用,只用蜡油,入后药:黄柏皮2钱(炙),雄黄1钱(研),生硫黄1钱(研),蛇床子2钱(研),虢丹1钱(水飞),海螵蛸1钱,白胶香、黄连、杏仁、轻粉、麻油(胶香与油先溶)。

出处: 《朱氏集验方》卷十二。

主治: 臁疮。

用法用量: 同入麻油中调,敷疮。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五灵脂、槟榔。

出处: 《袖珍》卷二。

主治: 心脾疼。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煎菖蒲汤调下。隔夜先将猪肉、盐酱煮熟,令患人细嚼,休吞了,吐出,却服前药,空心食前服。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槟榔1两,赤茯苓1两,桔梗半两(去芦头),大腹皮1两(锉),木通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桑寄生半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

出处: 《圣惠》卷七十四。

主治: 妊娠大小便不通,心腹妨闷,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散。

附注: 槟榔汤(《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槟榔半两,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丁香1分。

出处: 《圣惠》卷八十三。

主治: 小儿气不和,心腹胀满,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槟榔末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生姜1两(切),桑根白皮1两(锉),商陆1两(切)。

出处: 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普济方》一九二。

主治: 石水病。腹肿,膀胱紧急如鼓,大小便涩。

用法用量: 上除槟榔外,用水2大盏,煎取1大盏,去滓,五更初分作2服,每服调下槟榔末1分,至平明当利,如未利,即再服之。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槟榔1两,海藻1两(洗去咸味),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木香半两,芎?1两,桂心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

出处: 《圣惠》卷四十三。

主治: 腹内诸气胀满。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槟榔1两,沉香半两,白蒺藜半两(微炒,去刺),木香半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半两,诃黎勒皮1两,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麝香1分(研入)。

出处: 《圣惠》卷四十八。

主治: 奔豚气。小腹胀硬,心中满闷。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入麝香令匀。
 
名称: 槟榔散

别名:槟榔散

组成: 槟榔1两,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前胡1两(去芦头),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细辛半两,赤茯苓1两,桂心1两,紫苏茎叶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出处: 《圣惠》卷四十二。

主治: 气实,胸中逆满,痞塞不能食,呼吸短气。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