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牛黄散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牛黄1分(细研),琥珀1两,真珠1分(细研),牡蛎1两(烧为灰),龙脑1分(细研),朱砂1两(细研,水飞过),麝香半两(细研),金箔50片(细研),银箔50片(细研),桂心1两,当归1两(锉,微炒),蒲黄1两。
出处: 《圣惠》卷六十七。 功效:化恶血,理好血,止疼痛。
主治: 大伤损后。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桃仁汤调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都研令匀。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牛黄(研)1两,朴消(研)1两,甘草(炙,锉)1两,升麻半两,山栀子(去皮)半两,芍药半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三十。
主治: 伤寒咽喉痛,心中烦躁,舌上生疮。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食后煎姜、蜜汤,放冷调下。
制备方法: 上药各为细散,再同研令匀。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牛黄(研)3分,干蝎(酒炒)3分,麝香(研)3分,雄黄(研)3分,白附子(炮)3两半,天南星(炮)1两,白僵蚕(炒)1两半,天麻1两半,半夏(汤洗7遍,与生姜1两同捣,焙干)1两半,丁香半两,丹砂(研)半两,犀角(镑)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羚羊角(镑)半两,槟榔(生)半两,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干)1两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1分,乌蛇(酒浸,去皮骨,炙)1两,蔓荆实(去皮)1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六。
主治: 破伤中风。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匕,温酒调下;角弓反张,牙关紧急,每服1钱匕,以豆淋热酒调下。衣盖良久,汗出即愈。
制备方法: 上21味,将17味为散,与研者4味和匀。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牛黄1两(微炒),龙脑1分(细研),真珠末3分,金箔50片,铅霜1分,犀角末3分,太阴玄精3两(烧熟)。
出处: 《圣惠》卷三十五。
主治: 咽喉风毒,肿塞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新汲水半盏调下,1日5-7次;若干含半钱,咽津亦可。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牛黄1钱。
出处: 《赤水玄珠》卷二十五。
主治: 初生七日内口噤。
用法用量: 以竹沥调1字灌之,更以猪乳点入口中。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牛黄半分,人参5钱,甘草(炙)5钱,郁金5钱,大黄(炒)5钱,朱砂(飞)5钱,胡黄连5钱,珍珠1分。
出处: 《诚书》卷六。
主治: 胎热,神烦,惊搐。
用法用量: 蜜汤调服。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牛黄半两(细研),白龙脑1钱(细研),金箔50片(细研),朱砂2两(细研,水飞过),寒水石半两,真珠末1分,铅霜(细研)1分,犀角屑1分,甘草1分,防风(去芦头)1分,黄芩1分。
出处: 《圣惠》卷八十三。
主治: 小儿心脏风热,神思恍惚,夜多狂语,不得安眠。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以蜜水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入研了药,都研令匀。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全蝎6个(炒),巴霜1字,轻粉半钱,雄黄3钱,朱砂1钱,川郁金1分(皂角水煮熟,焙干再炒),麝1字,脑1字。
出处: 《医方类聚》卷二五九引《活幼口议》。
主治: 婴孩小儿急惊风,脚手搐动,八候俱作。
用法用量: 每服1字半钱,煎金银薄荷汤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和匀。
附注: 本方名牛黄散,但方中无牛黄,疑脱。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郁金、甘草、桔梗、天花粉、蛤粉等分。
出处: 《普济方》卷二七九。
主治: 肿丹毒。
用法用量: 每服1钱,薄荷汤入蜜水调服。
制备方法: 上为末。
附注: 本方名牛黄散,但方中无牛黄,疑脱。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牛黄1分,龙脑1分,丹砂1分,铅霜半两,太阴玄精石1两。
出处: 《普济方》卷三六五。
主治: 小儿重腭、重龈肿痛,口中涎出。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先于重舌上以铍针破出血,用盐汤洗拭干,然后掺药于口中。
制备方法: 上为末,再和研匀。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牛黄1两(细研),麝香半分(细研),雄黄1分(细研),龙脑半分(细研),朱砂1分(细研),虎睛仁1对(细研),子芩1分,栀子仁1分,人参1分(去芦头),川大黄1分(锉碎,微炒),肉桂1分(去皴皮),甘草1分(炙微赤,锉)。
出处: 《圣惠》卷八十五。
主治: 小儿惊热,客忤烦闷。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以薄荷汤调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入研了药,更研令匀。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牛黄(研)2分,鬼箭羽2分,王不留行2分,徐长卿2分,远志(去心)2分,干姜2分,附子(炮)2分,五味子2分,石苇(刮去黄皮)2分,黄芩2分,茯苓2分,桂心1分,代赭3分,菖蒲4分,麦门冬6分(去心)。
出处: 《外台》卷十三引《深师方》。
主治: 梦寤纷坛,羸瘦,往来寒热,嘿嘿烦闷,欲寝复不能,手足热,不能食,或欲向壁悲涕,或喜笑无常。
用法用量: 以酒服方寸匕,日3次。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蜜、生地黄汁相拌合,复令相得。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牛黄1分,天竹黄半两,马牙消1两,铅霜1分。
出处: 《圣惠》卷八十五。
主治: 小儿风痫,睡中惊叫,两眼翻露,及脐风撮口,天钓惊风。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以熟水调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牛黄1分,麝香1分,雄黄1分,熊胆半分,芦荟1分,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天竹黄1分,夜明沙1分(细研,微炒),犀角末1分,胡黄连末1分,白僵蚕1分(末),干蝎1分半(末)。
出处: 《圣惠》卷八十五。
主治: 小儿慢惊风,壮热心烦,发歇搐搦。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以薄荷汤调下。兼用少许吹入鼻中良。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牛黄3分(细研),龙脑半两(细研),天麻3分,桂心1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芎藭半两,独活半两,乌蛇2两(酒浸,去皮骨,炙微黄),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秦艽3分(去苗),防风3分(去芦头),蝎尾半两(微炒),天雄3分(炮裂,去皮脐),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金箔50片(细研),藁本3分,银箔50片(细研),当归3分(锉,微炒),天南星3分(炮裂),麝香半两(细研)。
出处: 《圣惠》卷七十七。
主治: 产后中风,言语謇涩,精神昏愦,四肢急强。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豆淋酒调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都研令匀。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牛黄3分(细研),木香1分,乳香1分,朱砂1分(细研),白僵蚕1分(微炒),干蝎7枚(微炒),羌活半两。
出处: 《圣惠》卷八十五。
主治: 小儿风痫,发动无时,壮热心烦,筋脉拘急。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以温竹沥半合调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牛黄半两(细研),犀角屑半两,川升麻半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玄明粉3分,铅霜半两(细研)。
出处: 《圣惠》卷四。
主治: 心脏风热,口干舌涩,心神烦闷。
用法用量: 每服1钱,食后煎麦门冬汤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更都研令匀。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肉桂1两,郁金1两,马牙消4两,甘草5钱。
出处: 《宣明论》卷十四。
主治: 小儿上焦壅热,诸眼疾。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新汲水调下;若是小儿,10岁服半钱,5岁以下服1字。
制备方法: 上为末。
附注: 本方名牛黄散,但方中无牛黄,疑脱。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肉桂1两,郁金1两,马牙消4两,甘草5钱。
出处: 《宣明论》卷十四。
主治: 小儿上焦壅热,诸眼疾。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新汲水调下;若是小儿,10岁服半钱,5岁以下服1字。
制备方法: 上为末。
附注: 本方名牛黄散,但方中无牛黄,疑脱。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牛黄1分(细研),蝉壳半两(微炒),柴胡1分(去苗),栝楼子1分。
出处: 《圣惠》卷八十三。
主治: 小儿咳嗽,喘急烦热,喉中作呀呷声。
用法用量: 每服1字,以蜜水调下,日3次。2岁以上加之半钱。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