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牛黄散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牛黄(研)1分,人参半两,大黄(锉,炒)1两,当归(切,焙)1两,芍药1两,甘草(炙,锉)1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七一。
主治: 小儿惊痫,腹中乳癖。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以水7分,煎取3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加减。微利为度。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牛黄(别研)1分,何首乌1两半,甘草(炙,锉)1分,玄明粉半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主治: 心脏风热。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半,麦门冬熟水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和匀。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锦纹大黄(生)1两,正槟榔1两,白牵牛(头末)1两,黑牵牛(头末)1两,辰砂1两,人参1两。
出处: 《良朋汇集》卷四。
主治: 体肥小儿,月子至5-7岁,无论何风证,但是胸膈内常闻有痰声响,并咽喉痰涎不断,胸口高,满腹大,通身烧热,大小便不通;或未出痘疹之前有此症者。
用法用量: 小儿月子内体壮者1分,弱者半分,量大小虚实加减,用蜂蜜水调服。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收用。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牛黄1分(细研),黄连半两(去须),赤茯苓半两,犀角屑半两,铅霜半两(细研),麦门冬1两(去心,焙),朱砂半两(细研),马牙消半两,龙脑半分(细研),甘草1分(炙微赤,锉),升麻半两,子芩半两。
出处: 《圣惠》卷八十九。
主治: 小儿心肺壅热,脑干无涕,时有烦躁。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用温蜜水调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入研了药,都研令匀。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牛黄1分(细研),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柴胡1分半(去苗),细辛1分,黄芩1分,当归1分(锉,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锉),蚱蝉3枚(微炒),防风1分(去芦头),蜣蜋3分(微炙)。
出处: 《圣惠》卷八十五。
主治: 小儿未满100日,聚口吐沫,此欲作痫候,腹内有冷热癖实。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铅霜半分,牛黄半分,铁粉1分。
出处: 《普济方》卷三八四。
主治: 小儿心肺积热,夜卧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1字,以竹沥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令匀。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牛黄1分(细研),赤芍药1分,露蜂房1分,黄芩1分,人参1分(去芦头),葛根1分(锉),甘草1分(炙微赤,锉),蚱蝉1分(微炒,去翅足),芎藭1分,川芒消1分,蜣蜋1分(微炙),桂心1分,当归半两(锉,微炒),石膏半两,蛇蜕皮5寸(炙黄),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杏仁1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出处: 《圣惠》卷八十五。
主治: 小儿惊痫,发无时候。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牛黄(研)半分,代赭3两,麝香(研)半钱,玄参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升麻1两,射干半两,大黄(锉,炒)1两1分,木香3分,白术半两,犀角(镑屑)3分,甘草(炙)半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八一。
主治: 小儿咽喉项肿,啼声不出。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匕,以人乳汁1蛤蜊壳许调下,空腹1日1次;3岁至5岁以上,每服1钱匕,枣汤调下,米饮亦可,1日2次。
制备方法: 上十二味,捣罗十味为细散,入研药和匀。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牛黄1分,朱砂1分,蜗牛肉1分,干蝎1分,白僵蚕(直)1分,天麻1分,白附子1分,乳香1分,麝1分,生龙脑1钱,螳螂翅(7月采)5分。
出处: 《幼幼新书》卷三十五引《聚宝》。
主治: 初生至2-3岁,一切风热,发赤白瘤,走痒四肢。
用法用量: 每服1字,薄荷水调下;初生儿浴后,以乳少许调涂口中。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牛黄半两(细研),麝香1分(细研),琥珀2分(细研),桂心半两,赤箭3分,白附子3分(炮裂),铅霜2分(细研),金箔50片(细研),银箔50片(细研),朱砂3分(细研),羚羊角屑3分,虎头骨3分(烧灰),犀角屑3分,茯神3分,人参3分(去芦头),雄黄2分(细研),干蝎1分(微炒),羌活3分。
出处: 《圣惠》卷六十九。
主治: 妇人风邪癫狂,发作无时。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入研了药,同研令匀。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牛黄半两(细研),龙脑1分(细研),朱砂1分(细研),雄黄半两(细研),麝香1分(细研),乌蛇肉1两(酒浸,炙令微黄),蝉壳1分,天南星1分(炮裂),白附子半两(炮裂),侧子半两(炮裂,去皮脐),白僵蚕1分(微炒),桑螵蛸1分(微炒),芎藭1分,防风半两(去芦头),赤箭半两,紫葛半两,干蝎1分(微炒),干菊花1分,犀角屑半两,麻黄半两(去根节),羚羊角屑半两,蔓荆子1分,天竹黄1分(细研),茵芋半
出处: 《圣惠》卷六十九。
主治: 妇人中风,精神冒昧,举体不仁,心胸不利,疾状如醉。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薄荷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入研了药,都研令匀。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牛黄半两(研入),白薇半两,人参2两(去芦头),麦门冬2两(去心,焙),茯神1两,远志(去心)1两,熟干地黄1两,朱砂(细研,水飞过)1两,天竹黄(细研)1两,防风(去芦头)1两,独活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龙齿(细研)1两,龙脑1钱(细研),麝香1分(细研)。
出处: 《圣惠》卷七十八。
主治: 产后心虚,风邪惊悸,志意不安,精神昏乱。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薄荷酒调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入研了药令匀。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郁金、甘草(炙)、桔梗(去芦)、天花粉、葛粉各等分。
出处: 《医方大成》引《局方》(见《医方类聚》卷二四九)。
主治: 5种丹毒。
用法用量: 每服1钱,薄荷汤入蜜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
附注: 本方名牛黄散,但方中无牛黄,疑脱。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朱砂1分,牛黄3厘。
出处: 《回春》卷七。
主治: 痘黑陷,虚弱而不起发。
用法用量: 用银簪刺黑陷上,为之3次,1日涂1次。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蜂蜜打湿胭脂汁,取蜜调药。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牛黄1分,蟾酥1分,冰片1分,麝香1分。
出处: 《疡科捷径》卷下。
主治: 騼龙疔。
用法用量: 搽之。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牛黄1分(细研),犀角屑1分,人参1分(去芦头),茯神1分,防风1分(去芦头),细辛1分,蚱蝉1分(去足头,微炙),蛜(虫祁)1分(醋拌,微炒),朱砂1分(细研),甘草1分(炙微赤,锉)。
出处: 《圣惠》卷八十二。
主治: 小儿风热惊啼。
用法用量: 1-2岁儿每服1字,用竹沥调服;3-4岁儿每服半钱,不拘时候服。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入研了药,更研令匀。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牛黄1分,雄黄1钱,轻粉1钱,飞丹枯矾1钱,川椒1钱,乳香1钱,没药1钱,冰片1钱,龙骨1钱,贝母1钱,五倍1钱,白芷1钱,白及1钱,苦参1钱,赤石脂1钱。
出处: 《痘疹仁端录》卷七。
主治: 狐惑口疮。
用法用量: 以苦参浸油调涂。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牛黄半分(细研),朱砂1分(细研),茯神1分,栝楼根1分(锉),苦参1分(锉),甘草1分(炙微赤,锉)。
出处: 《圣惠》卷八十四。
主治: 小儿热病,壮热心闷。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以新汲水调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入研了药,都研令匀。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牛黄半分(细研),人参半两(去芦头),真珠末1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郁金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胡黄连半两。
出处: 《圣惠》卷八十五。
主治: 小儿胎风,惊热搐搦,心神烦乱,或渴。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以蜜水调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都研令匀。
 
名称: 牛黄散别名:牛黄散
组成: 牛黄半分(细研),木香1分,羌活半两,白僵蚕半两(生用),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干蝎半两(生用),乳香1颗如粟子大,独活半两。
出处: 《圣惠》卷八十五。
主治: 小儿天钓,眼目?斜,手足惊掣,发歇不定。
用法用量: 每服1字,以干槐枝煎汤调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都研令匀。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