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略论刘河间的‘诸风掉眩,皆属肝木’

孙洪彪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09/04/10
帖子
11227
获得点赞
88
声望
38
年龄
54
《内经》病机十九条原为一百七十六字,刘河间演为二百七十七字。此处的‘诸风掉眩,皆属肝木’在《内经•至真要大论》中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刘河间对经文的这种删补意义何在?在序中他自己的解释是:“且运气者得于道同,盖明大道之一也。观夫医者,唯以别阴阳虚实,最为枢要,识病之法,以其病气归于五运六气之化,明可见矣。谨率《经》之所言,二百余字,兼以语辞,二百七十七言,绪归五运六气而已。大凡明病阴阳虚实,无越此法。虽已并载前之二帙,复虑世俗多出妄说,有违古圣之意。今特举二百七十七字,独为一本,名曰《素问玄机原病式》。遂以比物立象,详论天地运气造化自然之理二万余言,仍以改证世俗谬说。虽不备举其误,其意足可明矣;虽未备论诸疾,以此推之,则识病六气阴阳虚实,几于备矣。盖求运气言象之意,而得其自然神妙之情理。《易》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老子》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盖由规矩而取方圆也。夫运气之道者,犹诸此也。”意思就是说,五运六气与人体息息相关,是中医认识、诊治疾病的主要思辨工具,也是中医体系的基础,所以他根据运气学说的理论对《内经》原文作了删补,主要目的是让后世更好的领会《内经》原旨,不要用其他思辨方法去理解《内经》而出现谬误。这种继承、发展中医的方法,在现代社会尤其有其重要意义。西风渐进,当下的思辨方式已经与传统渐行渐远,用现代的方法去解读《内经》基本都是张冠李戴,继承上都很难真正的体会其原意了,何谈发展?

肝与肝木有何不同?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的,并且这种相互关系是有规律可循的,阴阳五行学说就是古人对事物间相互影响规律的概括,人活天地间,是万事万物之一,自然也受这种规律的支配。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相互影响,不仅限于物质间的,还包括功能上的相互作用。肝为质,肝木为气,正如黄元御所言:‘其相生相克者,皆以气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不过此句,难入中医之门。

风,比物立象也。凡是具有开泄、善动、数变属性的事物都属于风。在人体,出现此象的也属于风,归于肝木所主。症状上出现身体某部的过度不自主的动(掉),自我感觉上的动(眩),都属于风之象。从五行生克的角度说,风木的旺盛说明金对他的克制不够,金弱,克制金的火也会相对旺盛,并且木能生火,风火相煽,诸证作矣。刘河间主张‘六气皆从火化’,所以其论偏于‘火’,而从实际上看,脏腑病变,有实就有虚。肝木旺为实,其论可从;肝木虚未言及,当另寻解说,不可以偏概全,一概而论。






附《素问玄机原病式》原文:

诸风掉眩,皆属肝木

掉,摇也。眩,昏乱旋运也。风主动故也。所谓风气甚,而头目眩运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故火本动也,焰得风则自然旋转。如春分至小满,为二之气,乃君火之位;自大寒至春分七十三日,为初之气,乃风木之位,故春分之后,风火相搏,则多起飘风,俗谓之旋风是也,四时多有之。由五运六气千变万化,冲荡击搏,推之无穷,安得失时而便谓之无也。但有微甚而已。人或乘车跃马、登舟环舞而眩运者,其动不正,而左右纡曲,故《经》曰∶曲直动摇,风之用也。眩运而呕吐者,风热甚故也。
 
关于运气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刘河间的观点很公正:五运六气千变万化,冲荡击搏,推之无穷,安得失时而便谓之无也,但有微甚而已。
 
群中的一段聊天记录,有助于对上文的理解,稍作整理发布如下:

问:大寒到春分咋还是七十三日呢?


雨做的云:土分归于四季之末。


问:咋分不也是六十天吗?大寒到春分是六十天呀。


雨做的云:不是按那个分得,加上土归四季的13天,73乘5等365。是把一年先分五运,然后再套到节气上去,多出来的就拿土分归四节末来解释,很多地方不能拿数学来算,都是先观察得出现象,然后用五行之类的理论来解释,难免有些地方多少有些附会了。是看的任应秋的五运六气吗?看到太少相生的地方就明白了,古人崇尚五数,都用五来统计归类。

问:
不是说土无专位,寄王以四季之末各十八日么?又说长夏土位?


雨做的云:内经中关于土有两个分法,是明显的矛盾,所以后人确认内经是历经数人之手而成书。按四季分,没有土,春夏秋冬各90。按五行分,各7各占73,土也是73,把土的73按四季分,平摊出来是一季18。一个是按四气分的,一个是按五运分的。前提不一样,所以并不矛盾。知道文义就行了,咱又不是写论文要考证,不必抓着数字了。像什么灵龟、飞腾、子午的取穴,自从有人算好后列出个对照表,还有几个人去详细探究背后的原理呢,像四气三气之争,应该分寒温平还是温热寒凉,明显看出三气更科学些,但是历代都尊崇本经而不改。五味的甘淡酸涩之争,也是不了了之。天运地气,是从对自然观察体会来的,不是死算。拿干支算,干支纪年来许多朝代都被改过,早就不准了。很多方面,重要的是一种学术理念,不是非要怎么怎么去用。就像如今呼吁环保节约用水,有几个人是自发本着环保理念节约用水的,还不是省水费嘛五运六气说到底就是一句话,天人相应而已。
 
个人理解《内经•至真要大论》中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等句,是从“同气相感”“同气相求”等方面去认识的。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个人喜欢从"气"的角度去分析)
 
个人理解《内经•至真要大论》中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等句,是从“同气相感”“同气相求”等方面去



高手!

中医主要是讲求的‘气化’关系,这点跟西医比较,在诊治疾病的视角上,有很大区别
西医的诊断都要有相对准确的解剖定位才成立,如肺炎,胃炎
而中医主要依据病机来诊断,比如咳嗽、发热这些在西医眼里只是症状而不是病名。

正是因为中医诊察疾病的基础是‘病机’而不是解剖定位。经典中这类对症状归属上就让很多不太深入了解中医的人感到莫名其妙,比如‘掉’的病位在躯干、四肢,‘眩’的病位在头,,却归入肝,从西医的角度看是乱七八糟的,而中医从‘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的角度,对其属性的这种归类又是自然而然的也就是刘河间说的:比物立象也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