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04/10
- 帖子
- 11227
- 获得点赞
- 88
- 声望
- 38
- 年龄
- 54
《内经》病机十九条原为一百七十六字,刘河间演为二百七十七字。此处的‘诸风掉眩,皆属肝木’在《内经•至真要大论》中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刘河间对经文的这种删补意义何在?在序中他自己的解释是:“且运气者得于道同,盖明大道之一也。观夫医者,唯以别阴阳虚实,最为枢要,识病之法,以其病气归于五运六气之化,明可见矣。谨率《经》之所言,二百余字,兼以语辞,二百七十七言,绪归五运六气而已。大凡明病阴阳虚实,无越此法。虽已并载前之二帙,复虑世俗多出妄说,有违古圣之意。今特举二百七十七字,独为一本,名曰《素问玄机原病式》。遂以比物立象,详论天地运气造化自然之理二万余言,仍以改证世俗谬说。虽不备举其误,其意足可明矣;虽未备论诸疾,以此推之,则识病六气阴阳虚实,几于备矣。盖求运气言象之意,而得其自然神妙之情理。《易》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老子》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盖由规矩而取方圆也。夫运气之道者,犹诸此也。”意思就是说,五运六气与人体息息相关,是中医认识、诊治疾病的主要思辨工具,也是中医体系的基础,所以他根据运气学说的理论对《内经》原文作了删补,主要目的是让后世更好的领会《内经》原旨,不要用其他思辨方法去理解《内经》而出现谬误。这种继承、发展中医的方法,在现代社会尤其有其重要意义。西风渐进,当下的思辨方式已经与传统渐行渐远,用现代的方法去解读《内经》基本都是张冠李戴,继承上都很难真正的体会其原意了,何谈发展?
肝与肝木有何不同?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的,并且这种相互关系是有规律可循的,阴阳五行学说就是古人对事物间相互影响规律的概括,人活天地间,是万事万物之一,自然也受这种规律的支配。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相互影响,不仅限于物质间的,还包括功能上的相互作用。肝为质,肝木为气,正如黄元御所言:‘其相生相克者,皆以气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不过此句,难入中医之门。
风,比物立象也。凡是具有开泄、善动、数变属性的事物都属于风。在人体,出现此象的也属于风,归于肝木所主。症状上出现身体某部的过度不自主的动(掉),自我感觉上的动(眩),都属于风之象。从五行生克的角度说,风木的旺盛说明金对他的克制不够,金弱,克制金的火也会相对旺盛,并且木能生火,风火相煽,诸证作矣。刘河间主张‘六气皆从火化’,所以其论偏于‘火’,而从实际上看,脏腑病变,有实就有虚。肝木旺为实,其论可从;肝木虚未言及,当另寻解说,不可以偏概全,一概而论。
附《素问玄机原病式》原文:
诸风掉眩,皆属肝木
掉,摇也。眩,昏乱旋运也。风主动故也。所谓风气甚,而头目眩运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故火本动也,焰得风则自然旋转。如春分至小满,为二之气,乃君火之位;自大寒至春分七十三日,为初之气,乃风木之位,故春分之后,风火相搏,则多起飘风,俗谓之旋风是也,四时多有之。由五运六气千变万化,冲荡击搏,推之无穷,安得失时而便谓之无也。但有微甚而已。人或乘车跃马、登舟环舞而眩运者,其动不正,而左右纡曲,故《经》曰∶曲直动摇,风之用也。眩运而呕吐者,风热甚故也。
刘河间对经文的这种删补意义何在?在序中他自己的解释是:“且运气者得于道同,盖明大道之一也。观夫医者,唯以别阴阳虚实,最为枢要,识病之法,以其病气归于五运六气之化,明可见矣。谨率《经》之所言,二百余字,兼以语辞,二百七十七言,绪归五运六气而已。大凡明病阴阳虚实,无越此法。虽已并载前之二帙,复虑世俗多出妄说,有违古圣之意。今特举二百七十七字,独为一本,名曰《素问玄机原病式》。遂以比物立象,详论天地运气造化自然之理二万余言,仍以改证世俗谬说。虽不备举其误,其意足可明矣;虽未备论诸疾,以此推之,则识病六气阴阳虚实,几于备矣。盖求运气言象之意,而得其自然神妙之情理。《易》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老子》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盖由规矩而取方圆也。夫运气之道者,犹诸此也。”意思就是说,五运六气与人体息息相关,是中医认识、诊治疾病的主要思辨工具,也是中医体系的基础,所以他根据运气学说的理论对《内经》原文作了删补,主要目的是让后世更好的领会《内经》原旨,不要用其他思辨方法去理解《内经》而出现谬误。这种继承、发展中医的方法,在现代社会尤其有其重要意义。西风渐进,当下的思辨方式已经与传统渐行渐远,用现代的方法去解读《内经》基本都是张冠李戴,继承上都很难真正的体会其原意了,何谈发展?
肝与肝木有何不同?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的,并且这种相互关系是有规律可循的,阴阳五行学说就是古人对事物间相互影响规律的概括,人活天地间,是万事万物之一,自然也受这种规律的支配。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相互影响,不仅限于物质间的,还包括功能上的相互作用。肝为质,肝木为气,正如黄元御所言:‘其相生相克者,皆以气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不过此句,难入中医之门。
风,比物立象也。凡是具有开泄、善动、数变属性的事物都属于风。在人体,出现此象的也属于风,归于肝木所主。症状上出现身体某部的过度不自主的动(掉),自我感觉上的动(眩),都属于风之象。从五行生克的角度说,风木的旺盛说明金对他的克制不够,金弱,克制金的火也会相对旺盛,并且木能生火,风火相煽,诸证作矣。刘河间主张‘六气皆从火化’,所以其论偏于‘火’,而从实际上看,脏腑病变,有实就有虚。肝木旺为实,其论可从;肝木虚未言及,当另寻解说,不可以偏概全,一概而论。
附《素问玄机原病式》原文:
诸风掉眩,皆属肝木
掉,摇也。眩,昏乱旋运也。风主动故也。所谓风气甚,而头目眩运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故火本动也,焰得风则自然旋转。如春分至小满,为二之气,乃君火之位;自大寒至春分七十三日,为初之气,乃风木之位,故春分之后,风火相搏,则多起飘风,俗谓之旋风是也,四时多有之。由五运六气千变万化,冲荡击搏,推之无穷,安得失时而便谓之无也。但有微甚而已。人或乘车跃马、登舟环舞而眩运者,其动不正,而左右纡曲,故《经》曰∶曲直动摇,风之用也。眩运而呕吐者,风热甚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