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迎春阁”医述 (连载)

5.伏热外感
内有伏热,外感时邪之感冒,其病理及治疗当与其他感冒有所不同。
伏热羁留上焦易阻碍上焦气血的正常运行,患者经常会有咽喉不舒的感觉,复感外邪,内外合邪郁于肌表,肌表气血运行不畅则伏热不易解、外邪不易除。症可见:头痛身痛,发热畏寒,汗易出,咽红常不甚疼痛,或有咳嗽,咽常干而口多不渴,时有闷气或易干呕,鼻腔不利,鼻粘膜充血红肿,流鼻涕或打喷嚏,多舌质淡红苔常薄白,脉多浮弱。
外感时邪,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患者可见头痛身痛,邪郁肌表卫外不固可见畏寒汗出,郁而发热或驱邪外出亦发热,热灼津伤可见咽干,热不甚故口多不渴,邪郁肺则咳嗽,咽红为邪阻局部的表现。
伏热外感治疗以祛邪解表为主兼清其伏热。嘱患者清淡饮食,多饮热汤,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慎风寒。
伏热外感方:谷精草 桂枝 白芍 细辛 当归 党参 益智仁 枳壳 甘草。
方用谷精草疏风散热清伏热兼解表,桂枝、白芍、细辛取桂枝汤之意解肌散寒解表调营卫,既有伏热恐为正虚不能祛邪外出所致,用当归、党参、益智仁益气养血健脾扶正,枳壳疏理气机沟通表里以利驱邪外出,甘草调和诸药。此伏热多在上焦肺卫,兼有里热者在不影响解散外邪的情况下可适当配伍清里热之品,兼有咳嗽者可配伍紫菀、杏仁、川贝母宣肺化痰止咳,不思饮食者可加焦三仙、鸡内金健胃消食促进饮食,身冷便溏脉弱下焦虚寒者可加附子、干姜温阳培补下焦,兼有湿阻者可加菖蒲、白蔻仁醒脾化湿。外感时邪为风热者按风热感冒治疗。
 
第二章 咳嗽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嗽常为临床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一般不能作为单一的疾病来治疗,应当针对导致咳嗽的外在因素及原发疾病辨证治疗,不可一见咳嗽就一味地化痰止咳,治标不治本。外感咳嗽者先解外邪,心咳者清心泻火,胃咳者清胃泻热,肝咳者疏肝理气,肾咳者益肾纳气……有热者清热,阴虚者滋阴,但无论何种咳嗽总有气机不利的一面,临床治疗要注意调节疏理局部及全身之气机。
因寒冷能使肺蔽而失宣,甜食能伤胃碍脾助湿生痰,故任何咳嗽都应嘱患者不宜食用甜食,不宜饮冷,当慎避风寒,少用空调或者说空调温度不能调至过低,多锻炼身体以提高自身御寒能力减少咳嗽的发生。
又肺喜润但肺常燥,因此临床在治疗风寒外感咳嗽时不可过用辛热之品,以免伤肺耗津,治疗外感风热咳嗽在疏风散热宣肺止咳的同时别忘适当配伍润肺之品,并嘱患者忌辛辣,多饮水。另外在肺寒之时有时也会因寒凝而致咽喉局部气血循环不畅,出现咽喉红肿疼痛给人以肺燥、肺热的感觉,此红肿当略带瘀紫,应当结合其他症状认真鉴别,避免误诊。
临床无论治疗何种外感咳嗽,若患者有结核病史者均宜在方中加用百合或山药以养肺润肺。切记临床不可过用苦寒。
我们在进食或吃某些零食时,若谈笑无拘容易导致异物进入呼吸道而引起咳嗽。成人常能及时咳嗽、清理呼吸道异物,因此呼吸道异物引起的咳嗽常见于小儿,且小儿由于不能清楚诉说病史、饮食史,呼吸道异物咳嗽多易漏诊,反复咳嗽长时间不愈时经过检查才能发现。呼吸道异物引起的咳嗽临床多表现为强烈的阵发性呛咳,咳而无痰或吐出少量粘液,异物引起呼吸道炎症时可咯出大量脓痰,咳嗽时由于咳嗽剧烈会出现满脸涨红、颈部青筋暴突的现象,患者多有吞食异物史。治疗当急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清除异物。如果异物不能及时清除,在呼吸道内停留过久常会导致呼吸道发炎化脓且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临床遇到反复咳嗽久治不愈的患者应当考虑该病的可能,及时作纤维气管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我遇到一例长期咳嗽并泄泻的女患者,她做过多方面检查就是不能确诊,并经过长期治疗而不能痊愈。由于长时间用药,饮食欠佳,外加长期泄泻,已骨瘦如柴,乏气无力。当时我怀疑她就是因气管异物导致反复咳嗽,因长期反复应用多种抗生素(斫伤气血)导致肠道(气血亏虚)菌群失调而泄泻,又因不能及时正确调整肠道致使泄泻久治不愈。由于自己条件所限不能确诊,建议其作纤维气管镜检查。还有一例患者是我的表弟,反复咳嗽多年,经过抗生素治疗即可减轻而后不久又加重,找到我后据其病情建议其作纤维气管镜检查,并在气管镜下从气管中取出带芒麦粒多粒(麦粒已变黑),随后经过抗生素治疗而获痊愈。
小儿呼吸道异物不但容易引起咳嗽且易导致小儿窒息而危及生命,切记!
临床常见许多所谓的过敏性咳嗽,多是因慢性鼻炎、咽炎症状较轻,患者多无不适感,不在意也就不能做较为彻底的治疗,偶遇外邪时,内外合邪邪郁滞上焦肺卫,阻滞局部气血的正常运行,原症状加重,肺卫失宣致咳嗽,此咳嗽当属鼻、咽粘膜的应激性反应。症状可见咳嗽痰少或有少量粘液,鼻、咽喉粘膜充血但不甚疼痛,气管、肺部听诊常无明显改变,外感症状常无或较少。过敏性咳嗽多有明显的季节性,鼻、咽喉粘膜检查多正常,常伴有打喷嚏、身痒似外感,应注意鉴别。临床无论治疗何种外感咳嗽,若患者有结核病史者均宜在方中加用百合养肺润肺。
胃食道返流性咳嗽属反应性咳嗽,因胃食道返流性疾病,食物残渣或胃液返流进入气道刺激气道粘膜而引起咳嗽。临床多易误诊,常不能及时作出明确诊断,其咳嗽多剧烈而呈阵发性,多发生在饥饿或饱餐后,表现为阵发性呛咳,无痰或仅有少量痰液但常有食物残渣咯出,咳甚时可有少量血液咯出。听诊肺与气管多无明显变化或伴有哮鸣音,或因食物残渣或胃液刺激气道粘膜,使粘膜发生炎症而呼吸音增强变粗。患者多消瘦,常伴有食欲不振、呃逆、吞酸、胃脘胀痛等消化道症状,素有胃肠道病史,作胃镜检查可帮助确诊。临床以治疗胃、食道病为主,胃与食道无病,食物或胃液不返流则咳嗽可愈。嘱患者调情志,忌辛辣,慎冷饮,积极治疗胃食道疾病,平时在饮食和其他各方面注意对胃肠道的保养和维护,适当休息常能促进胃食道病的愈合。
另外有许多多年患哮喘的病人在久治不愈的情况下也应考虑消化道返流的可能。因为有许多哮喘都是由胃食道反流引起的。
肺结核、肺部肿瘤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更当积极治疗其原发疾病。服用某些西药有时候也会引起咳嗽,咳嗽不甚时可置之不理,咳嗽较甚且影响工作、生活时要停用或更换有可能引起咳嗽的药物。
 
1. 常见咳嗽
常见咳嗽是指外邪敝肺,肺卫气机失调,肺失宣发肃降,而无明显寒热变化和其他疾病的一般咳嗽。临床表现为咳嗽有痰但不甚粘稠或痰少而干咳,可伴有头疼、发热、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多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较和缓或略浮,听诊肺、气管呼吸音多无明显变化。此类咳嗽因无明显的寒热症状,故治疗以宣肺化痰止咳为主,兼以调理肺之气机。在治疗的同时应嘱患者避风寒,慎冷饮,少食甜食。并结合患者的其他情况以及四时气候的变化灵活选择恰当的治疗方药。
常见咳嗽方:枇杷叶 桔梗 薄荷 紫菀 杏仁 贝母 当归 枳壳 甘草。
方用枇杷叶、桔梗、紫菀宣肺止咳化痰,杏仁、贝母化痰止咳,当归补血养肺,枳壳调畅气机,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肺之内外气机调畅,宣发肃降有节,则咳嗽可止。临床辨证偏寒者可减薄荷加细辛,偏热者加蝉蜕,打喷嚏、流鼻涕较重者可加荆芥或防风祛风止涕,久病体虚者可加党参、山药健脾益气,素体脾胃虚寒者可加益智仁、干姜温脾养胃,兼肺虚者加黄芪、百合、山药益气润肺养肺,偏有肺热者可加百部清肺泻热,痰多而粘者可加前胡宣肺化痰,脾虚不欲饮食者可加厚朴、鸡内金、焦三仙健胃消食,舌淡脉沉弱下焦虚寒者可加干姜、附子温补下焦,春秋季节天气干燥时黄精易枇杷叶,其他加减视病情而论。
 
2.风热感冒咳嗽
风热感冒咳嗽为外感风热之邪,风热束肺燥肺,肺卫气机不利所致,多发生在春秋季节,常表现为咳嗽痰少或无痰,咽红喉痒,口干,或伴有身疼、发热,多舌质红苔薄略黄,脉浮略数,听诊呼吸音略粗糙。治疗常须疏风散热以解表,宣肺润肺以止咳。切不可过用苦寒之品以免寒凝蔽肺,使咳久治不愈。并嘱患者多饮水,忌辛辣,慎风寒,戒烟酒,少食果糖等甜食。
风热感冒咳嗽方:谷精草 枇杷叶 桔梗 薄荷 紫菀 杏仁 贝母 枳壳 蝉蜕 甘草。
方用谷精草、薄荷、蝉蜕疏风散热,枇杷叶、桔梗、紫菀宣肺止咳,杏仁、贝母润肺化痰止咳,枳壳疏理调畅气机,甘草调和诸药且有清热止咳的作用。临床兼有风寒的表现流清鼻涕者可加荆芥、细辛解表散寒;嗜食冷饮素有内寒者可加干姜、益智仁温阳散寒;素体气血亏虚者可加当归、党参益气养血;胸闷,咳痰不利者可加瓜蒌宽胸理气,清肺润肺以化痰;风热在表未必肺热,兼有肺热表现者可加百部、桑白皮、地骨皮等清肺泻热;痰热雍盛有发热者可加芦根、石膏、地骨皮、前胡、葶苈子等清肺泻热化痰;热甚咽喉红疼者可加黄芩、牛蒡子、射干等清热解毒;口舌干燥无痰者可加生地、麦冬滋阴清热;脉濡弱,下焦虚寒时有便溏者可加附子、干姜温阳益肾;有发热头疼者可加藁本、蔓荆子解表止痛;听诊呼吸音增强,气管、支气管有炎症者可加鱼腥草清热解毒以消炎;兼有其他疾病者可适时灵活辨证加减。
 
3.风寒感冒咳嗽
风寒咳嗽四时可见,以冬季为多,空调的普及更为夏季风寒咳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其咳嗽为外感风寒之邪,寒邪束肺,肺卫气机不利,局部气血循环失畅,肺失宣发肃降所致。临床表现为咳嗽、痰稀少,常伴有头疼、喉痒、发热、打喷嚏、流鼻涕、舌淡、苔薄、脉浮等外感症状,听诊呼吸音多正常或略见痰鸣音,其咳嗽常在遇寒时加重。治疗此类咳嗽以疏风散寒解表为主,兼以宣肺止咳。嘱患者忌辛辣,少饮冷,慎避风寒,远离较为寒冷的环境。
风寒感冒咳嗽方:枇杷叶 桔梗 紫菀 细辛 贝母 防风 当归 枳壳 甘草。
方用枇杷叶、桔梗、紫菀、细辛、防风疏风解表散寒、宣肺止咳,贝母润肺化痰止咳,当归养血温肺止咳,枳壳疏理气机,甘草调和诸药。临床患者咽红兼有伏热之象者可加谷精草、鸡冠花疏风散热缓解局部郁热之象,促进局部气血的正常运行;头疼者可加羌活、蔓荆子散寒通络止痛;痰多而粘稠者可加半夏、杏仁降气化痰;听诊喉间有痰鸣音者可加苏子、葶苈子降气、理气化痰;夏天饮冷较多或素体脾胃虚寒,痰液清稀而凉者可加益智仁、干姜温阳健脾;长夏或其他季节脾虚湿淤,舌苔厚腻者加藿香、佩兰、羌活、苍术等芳香健脾化湿疏理三焦气机;素体气血亏虚者可加党参、白术、山药健脾益气养血;咽喉干红者可加诃子滋阴敛肺;咳嗽持续时间较长,有肺虚之象者可加款冬花、五味子益肾敛肺止咳;风寒外束,肺热不得宣散而肺热者可加百部、麦冬以清肺泻热,感邪较重或有发热者可加生姜、桂枝、麻黄等发汗解表散寒以退热。
 
4.肺燥咳嗽
肺燥咳嗽常见于秋冬季节,当然“非其时有其气”者亦当详辨。2012年春夏之交,气候干燥,气温在升高的同时夹有寒意,大有秋高气爽之感。肺喜润而侮燥,由于气候干燥,饮食不当,过食辛辣,或某些疾病导致机体津液亏乏,使肺失滋润,致肺之局部气机失利,复加外邪束肺,肺失宣发而诱发咳嗽。燥有内外之分,外燥又因气候寒热的不同而有寒热之别。内燥是因体内津液亏乏肺失滋润,外燥是因秋冬季节气候干燥,饮水较少饮食不当而使肺卫失其滋润。热燥常见于秋季,其咳多表现为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喉鲜红而微疼,口鼻干燥,舌质淡红苔略薄,脉略浮数,听诊呼吸音常较强。寒燥常见于深秋或冬季,其咳多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薄而稀少,多有鼻塞或流清涕,咽常无红疼的感觉,舌淡苔薄脉略浮紧,听诊呼吸音多正常。内燥者多有口干口粘、咽红、思饮的症状,皮肤干燥,其咳无痰或痰少而粘黄,舌质常红,苔薄,脉略数,小便较少,大便常秘,听诊呼吸音常增强。燥虽有内外之别,但肺燥之咳嗽其病位多在肺卫之表。治疗肺燥咳嗽常须滋阴润燥以止咳,有外邪者根据其寒热属性兼以祛邪解表。嘱患者秋冬季节多饮水,常食用一些具有滋阴润肺作用的水果,少食煎炸焙烤、干燥坚果等热物,冬季房间温度不可过高并适当加湿、通风。
黄精益气养阴,性平,非寒不热,是理想的治疗燥咳之药,无论体虚或实,无论寒燥、热燥皆可用之。
肺燥咳嗽方:黄精 桔梗 百合 当归 麦冬 紫菀 杏仁 贝母 甘草。
方用黄精、当归、麦冬、贝母、百合滋阴润肺,紫菀、杏仁降气宣肺止咳,桔梗有引经之功,甘草调和诸药,方中未用枳壳疏理气机者恐其性燥伤津也,遇有肝郁者可加香附活血理气以疏肝。临床辨证属内燥者可加生地、天冬、梨皮滋肺养阴,属外燥而寒者加细辛解表祛寒,不可过用温燥之品,外燥而热者加菊花、桑叶疏风散热润燥,忌过用苦寒。兼有风热之象者可加谷精草、蝉蜕、薄荷疏风散热,见有肺热炽盛之象者加瓜蒌、百部清肺泻热,素有肺痨或肺阴虚者加黄芪、山药、生地益气养阴润肺,咽干者加诃子生津清咽,咽喉疼痛者可加牛蒡子、射干清热解毒止痛,便秘者可加火麻仁、桃仁润肠通便,下焦虚寒津不上承者加附子、干姜温阳化气蒸腾津液使其上承润肺,素体气虚者可加沙参、山药健脾益气,脾胃虚寒者可加益智仁温阳健脾。
 
5.气虚咳嗽
气虚咳嗽常见于久病或素体气血亏虚和劳累过度之人,多因气虚不能抵御外邪,外邪束肺,肺气不宣而咳,或因气虚肺不得所养,肺之气机不利而咳。临床常表现为咳嗽声低而较短暂,患者常有咳嗽尤从喉咙以下深部发出的感觉,多无痰或痰稀少,常伴有动则气喘、乏力,饮食减少,小便清长,大便稀溏或干硬难解,舌淡苔薄,脉虚弱,听诊肺、气管呼吸音常低微,心率常较快等症状。因其病理基础是肺气虚,故治疗当以益气养肺为主,兼以宣散外邪以止咳,但由于“土能生金”,“虚则补其母”,肺气的滋补需要后天脾胃的参与,又“金水相生”补肺又离不开补肾,故治疗时补脾益肾也不可或缺。同时要嘱久病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减少疾病对身体的损害。素体气血亏虚,健康状况欠佳者要积极锻炼身体,并慎风寒,忌辛辣、冷饮,避免过度劳累,多食具有补脾益肾养肺之功的食品,忌用苦寒之品斫伤脾胃,忌在任何无炎性指证的情况下肆用抗生素、大输液。
气虚咳嗽方:黄芪 茯苓 山药 党参 紫菀 贝母 杏仁 当归 款冬花 五味子 甘草。
方用黄芪、党参、茯苓、山药、当归健脾益气养血补益心肺,贝母、杏仁、紫菀、款冬花润肺宣肺止咳,五味子滋阴补肾敛肺止咳,甘草调和诸药。临床可根据患者的气虚情况适当加用枳壳疏理气机,易着急生气者可加白芍、香附、柴胡平肝理气,兼有风寒外邪者可加细辛温阳散寒以解表,兼有风热之象者可加谷精草、鸡冠花疏风散热以止咳,气虚便溏者可加肉豆蔻、赤石脂涩肠止泻,心率较快者加柏子仁、炙远志宁心安神兼以止咳,脾胃虚寒者加益智仁温阳健脾,脉弱、舌淡苔薄、畏寒阳虚者可加附子、干姜温阳健脾以养肺,咳嗽影响夜间睡眠或患者兼有不寐时可加合欢花、夜交藤益气宁心安神催眠,有贫血之貌者可加阿胶、鸡血藤补血养血,兼有肺燥者可加黄精益气养阴润燥。
 
6.阴虚咳嗽
阴虚咳嗽与肺燥咳嗽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咳嗽,其病理基础不同,病位不同,临床表现有别,治疗方药也应有所不同。阴虚咳嗽者多因素体脾肾阴虚不能养肺,肺之气机不利,外邪诱发肺失宣发而起,非独肺阴虚使然,病位多在里。其咳嗽多在夜间加重或仅在夜间咳嗽,咳声连续而无痰或少痰,常伴有咽干略红,口干口粘思饮,饮多而不能缓解,夜间可有低热,舌质常红苔薄或无苔,脉濡弱,大便常硬,听诊肺、气管呼吸音多正常。其病理基础是整体的阴津亏虚且常伴有气虚的症状,夜间为阴津所主时,其阴虽得天之阴津相助但不足以养肺祛邪疏利肺之气机,故其咳嗽多在夜间或在入夜时容易加重。治疗当以滋补肺、脾、肾之阴为主,兼以益气宣肺祛邪以止咳。并嘱患者平时少食辛辣,多饮水,慎风寒,忌烟酒,避免过度熬夜以免伤阴耗津。
阴虚咳嗽方:熟地 茯苓 山药 当归 杏仁 贝母 紫菀 百合 五味子 益智仁 甘草。
方用熟地、当归、茯苓、山药益气健脾养血,滋补肺肾之阴,紫菀、贝母、杏仁、百合润燥宣肺止咳,五味子滋阴益肾敛肺止咳,益智仁温阳以阳中求阴或健脾防滋阴之腻,甘草调和诸药。临床或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配伍枳壳疏理气机,患者咽红略疼者可加谷精草、黄精、鸡冠花滋阴、疏风散热止痛,咳甚睡眠不良者可加款冬花、合欢花、夜交藤益肾养液止咳兼以促眠,兼有外寒者加细辛祛风散寒解表,咽干乏津者可加诃子生津敛液兼以止咳,咳而不爽或兼有胸闷者可加瓜蒌、白芍宽胸理气养阴,下焦虚寒津不上承者加附子、干姜温阳化气促津上承,便秘者可重用白术加桃仁、火麻仁润肠通便。
 
7.气阴两虚咳嗽
2011年春节过后,气候干燥,春生当暖,但暖中带有寒意。肝木当升之时,肝气亏虚,阳不得生发,气不能养肺,又风寒袭肺,春燥阴津亏虚,燥邪伤肺,致咳嗽者较多。症状特点为:咽喉略红色淡,喉干痒而咳嗽,多为阵咳,咳痰稀少且不易咯出,胸闷咯出痰后常略感舒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弱或略数,有时伴有发热、恶寒、头痛等外感症状,气管和肺部听诊无明显异常或呼吸音略粗糙,咳甚或时间较长者,多有咳嗽从肺之较深部位发出的感觉。其病机当为气阴两虚,肺不得滋润濡养,上焦气机不利,复因外邪袭肺,肺失宣发肃降而咳嗽。治疗当以益气养阴润肺为主,兼以外散风寒以止咳。嘱患者忌辛辣,慎风寒。不愿服汤剂者我常用中成药生脉饮治之。
气阴两虚咳嗽方:黄精 桔梗 当归 紫苑 益智仁 枳壳 诃子 党参 细辛 甘草。
方中黄精、桔梗、当归、党参、诃子补肝益气养阴润肺敛津,紫苑、细辛宣肺散寒止咳,益智仁温阳健脾益肺,枳壳疏理气机,甘草调和诸药。临床患者咽喉较红或痛有风热之象者可加谷精草、鸡冠花疏风散热利咽,舌淡、脉沉弱加山药、附子、干姜温补下焦,气虚较甚咳嗽时间较长者可加山萸肉补肝益肾、益气养阴敛肺。
 
8.肺寒咳嗽
肺寒咳嗽多因素体阳虚,过食寒凉冷饮或外感寒邪,或因病过用寒凉之药,寒凝蔽肺,肺之气机不利,肺失宣发肃降所致,其病位多在里,不同于病位在表的风寒咳嗽。临床辨证肺虽有热而过用或久用苦寒清凉之品治之常会导致肺寒咳嗽的发生。肺寒咳嗽多表现为咳声连续无力而常较清脆,无痰或仅有少量清稀寒痰,患者常会诉说感觉咳嗽后所吐之痰有点凉,或感觉胸闷气短胸前偏凉,多舌淡苔薄脉虚弱,听诊肺、气管呼吸音常较低弱。多伴有畏寒,乏力,喜热饮,便溏,小便清长,流清稀鼻涕等症状。其病理基础是寒邪蔽肺,上焦肺之气机不利,肺失宣发肃降而咳嗽,故临床治疗当以益气温阳、暖肺散寒为主,不可解表散寒重伤肺气。嘱患者忌冷饮,避风寒,多热食,勿输注具有寒凉特性的抗生素液体,停用一切具有寒凉之性的中药、中成药。
肺寒咳嗽方: 款冬花 干姜 细辛 当归 贝母 益智仁 杏仁 五味子 甘草。
方用干姜、细辛、当归、益智仁温阳暖肺散寒,款冬花、杏仁、川贝母宣肺止咳,五味子益肾敛肺止咳可防宣肺太过或药过于温燥而伤肺,甘草调和诸药,可加少量枳壳疏理气机。临床兼有外感寒邪者可加生姜解表散寒,有气虚之象者可加党参、附子、山药益气温阳,因肺寒小便过多或因咳嗽而遗尿者可加覆盆子、五倍子涩遗止尿,便溏者可减杏仁加赤石脂、米壳、石榴皮等涩肠止泻。
 
9.肺热咳嗽(气管、支气管炎)
肺热,上呼吸道感染为临床常见,多因过食膏粱厚味、煎炸之品,素体蕴热,外感寒邪化热入里或风热之邪袭肺,热灼津伤,以致呼吸道粘膜瘀肿或生痰阻肺,呼吸不利,上焦肺之气机不利,肺失宣发肃降而咳嗽。其咳声多响而粗长,咳甚时可有脸红、颈肿,且多有白粘痰或黄稠痰,听诊多呼吸音增强或有痰鸣音,常伴有咽喉红而干疼,发热,身疼,喜饮,便秘,小便黄,舌红,苔薄黄或厚腻,脉洪数等症状。其病位在里,不同于病位在表之风寒、风热咳嗽,虽然风寒、风热咳嗽也常见有呼吸道感染的现象。其病理基础是内热灼津伤阴生痰,故治疗当以清肺泻热为主,兼以凉血解毒、化痰止咳不必解表,勿过用苦寒。嘱患者多饮水,忌辛辣,戒烟酒,慎风寒,注意适当休息。因过用苦寒而转为肺寒者,按肺寒咳嗽治疗。
肺热咳嗽(气管、支气管炎)方:鱼腥草 桑白皮 桔梗 贝母 黄芩 紫菀 百部 杏仁 枳壳 益智仁 甘草。
方用鱼腥草、桑白皮、桔梗、黄芩、百部清肺泻热、凉血解毒,贝母、紫菀、杏仁降气宣肺化痰止咳,枳壳疏理气机有助于化痰散热,益智仁温阳健脾防诸药苦寒之弊,甘草调和诸药。临床兼有外感风寒者可加细辛、荆芥疏风解表,兼有风热者加谷精草、蝉蜕、薄荷疏风散热,内热炽盛津伤口干者可加知母、生地、麦冬滋阴清热,肺热痰盛而喘者加栝楼、前胡清肺化痰,高热者可加芦根清肺养液泻热,热灼阴伤舌红而干者可加沙参、桂枝滋阴益气养液,舌苔厚腻而黄者可加滑石粉、茵陈、白蔻仁清热利湿化湿,咽喉发炎红疼者可加元参、射干、牛蒡子清热解毒以消炎止痛,便秘者可加大黄泻热通便,过食冷饮脉弱胃寒者可加干姜温胃散寒,上焦热盛而下焦虚寒脉弱者可加附子、干姜温补下焦。
 
10.肺痰热壅盛咳嗽(肺炎)
过食辛辣、油腻、烧烤等生热之物致使体内肺胃蕴热,偶感外邪,内外之邪搏结与肺部,或肺部直接感受热邪,热邪郁结于肺部,致使肺部气道粘膜瘀肿生痰,痰热壅盛阻碍肺之正常呼吸功能,肺之气机失利而咳嗽。其表现为咳嗽声粗而长或兼有气喘,痰多而黄,听诊肺部有哮鸣音或湿性罗音音,胸透或X线摄片可见肺部有炎性改变,患者多舌红舌苔厚腻,脉洪大,常伴有高热、头痛身疼、口干口渴或粘腻、便秘等症状。其病位在里,病理基础是痰热壅肺,肺之呼吸功能失常,治疗急需清泻肺胃之蕴热兼以化痰以畅通气道恢复其正常呼吸功能。此时除应用中药外及时联合应用对证之抗生素和在高热时补充足够的水分常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特别是体若燔炭、鼻翼煽动之患者更是非常之必要。嘱患者多饮水并卧床休息,饮食以清淡为主,忌辛辣、油腻,慎风寒,切勿过食寒凉之物。用药切记中病即止,做好善后调理,勿苦寒留弊。
重症患者及时送往上级医院,免生后患。
肺痰热壅盛咳嗽(肺炎)方:芦根 连翘 桔梗 冬瓜子 桑白皮 黄芩 百部 丹皮 前胡 枳壳、益智仁 甘草。
方用芦根、连翘、冬瓜子、桑白皮清泻肺胃之热,桔梗、百部、前胡清热化痰,黄芩、丹皮凉血清热,枳壳疏理气机化痰泻热,益智仁温阳健脾防诸药苦寒败脾之虞,甘草调和诸药。痰热壅甚痰质粘稠不易咯出者还可加瓜蒌、半夏、鱼腥草清热化痰,高热口渴者可加石膏、知母清热泻火,必要时可加水牛角等具有清热凉血祛风镇惊之品。便秘者可加大黄、芒硝软坚通便急下存阴,舌苔厚腻湿邪中阻有碍祛痰者可加藿香、茵陈、佩兰等芳香化湿疏通中焦,兼有表邪者可加细辛宣肺解表,素体脾虚者可加党参、山药益气健脾,肺有痰而无热者不用此方,过用苦寒或嗜食冷饮败胃者及时添加干姜暖胃散寒,虽肺听诊痰热壅盛但见舌淡、脉弱即上焦热盛而下焦虚寒者可加干姜、附子、桂枝等温阳益气。
 
11.肝咳
肝咳虽不常见但较之心咳、肾咳、胃咳等也时有发生,临床多见于中老年妇女及性情易抑郁之人。因抑郁生气致肝气不疏,机体气机不利阻碍肺之正常宣发肃降功能而咳嗽。常表现为胁疼、胸闷,咳嗽无痰或有少量稀痰,咳声多不利,听诊肺与气管多无明显改变,多舌淡苔薄,脉略弦,睡眠、饮食欠佳,常有生气之病史,中年妇女常伴有月经不调的病症。因其病理基础是肝郁气阻,肺之气机不利而咳嗽,故治疗当以疏肝理气为主,兼以宣肺止咳。嘱患者调情志,忌生气,免抑郁,慎风寒,并做好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肝咳方:柴胡 枳壳 茯苓 白芍 当归 杏仁 贝母 紫菀 甘草。
方用柴胡、枳壳、当归、白芍疏肝理气,紫菀、贝母、杏仁宣肺降气止咳,茯苓健脾解肝郁横克脾土之虞,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肝气疏,气机调,肺气之宣降正常则咳嗽可止。临床患者素体脾虚者可加益智仁、党参、炒二芽,舌淡、脉沉弱者可加山药、附子温阳益气,因抑郁而失眠者可加菖蒲、枣仁、合欢花开郁安神助睡眠,若痰多者可加半夏降气化痰,兼有外邪咽喉红者可加谷精草、鸡冠花疏风散热凉血,兼外感风寒时可加细辛、荆芥辛温解表,阴虚而燥咽红者可加黄精益气养阴。百病皆生于气,肝气抑郁易生诸病,临床另有其它兼症时可根据患者情况适时灵活加减。
 
12.过敏性咳嗽
过敏性咳嗽多为季节性咳嗽,患者常诉说每年到某一时候就会咳嗽,常因每年到某一特定时候患者对空气中的某一成分过敏所致。非特定时候患者对某种物质或药物过敏也会导致咳嗽,患者常有过敏性咳嗽的病史,但要注意与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相鉴别,特别是慢性咽炎、鼻炎患者遇外感时诱发的咳嗽。临床表现为患者每年到某一特定时候或身处某种特定的环境时发生阵咳,咳时少痰或无痰,常有喉痒的感觉,有时伴有打喷嚏似外感,或可出现皮疹,舌质、舌苔、脉象,饮食、二便以及听诊多无明显变化。中医辨证多属机体之表受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使营卫不和气机不利,或肺卫素有积热遇外邪或特定环境条件时阻碍肺卫之气机的正常运行,肺卫气机不利而咳嗽。中医虽无过敏与抗过敏之说,但治疗应以抗过敏为主,或调和营卫或清泻肺卫之热,疏理气机以止咳。当选用现代实验研究具有抗过敏作用的药物并在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选方组药。并嘱患者积极寻找、避让过敏源,忌辛辣,慎风寒。
过敏性咳嗽方:黄芪 白术 防风 蝉蜕 益智仁 紫苑 贝母 当归 枳壳 甘草。
方用黄芪、白术、防风益气祛风取玉屏风散之意,增强机体卫外功能,减少过敏的发生,蝉蜕疏风散热去痒止咳现代药理研究有较好的抗过敏作用,紫菀、贝母、当归用于温肺化痰止咳嗽,益智仁温阳健脾益气助抗过敏,枳壳疏理气机以利祛邪止咳,甘草调和诸药。临床患者咽红有风热之象者可加谷精草、鸡冠花疏风散热宣肺止咳,打喷嚏、流鼻涕有风寒在表之象者可加细辛、生姜散寒解表,舌淡、苔薄、脉弱下焦虚寒者加附子、干姜温阳祛寒,素体气血亏虚者可加党参、山药健脾益气,兼有肺热者加黄芩清肺泻热,有燥邪伤卫时加黄精益气养阴润燥,有皮疹或瘙痒时加益母草、地肤子活血祛风止痒。气机不利易致肝郁,有肝郁者可加香附、郁金活血理气疏肝,有其他兼症时灵活辨证加减。
 
13.咯血
炎热的夏季、干燥的秋冬季节,或过食膏粱厚味、辛辣之物常易导致心、肺火热炽盛,久之灼伤肺之血络而引起咯血或痰中带血。肝气郁结,肺之气机不利,血菀于上也常会导致少量咯血。临床常见患者不时咯出少量血液或时常见到痰中带血,燥火炽盛引起者患者咯出之血液多鲜红,常伴有咳嗽,咽喉红而干痛,口苦口渴,大便硬结,小便短少,舌红苔黄,脉数等症;肝气郁结,肺气不利引起者患者咯出之血液多瘀紫,有时可呈块儿状,常伴有胸闷,胁痛,少言多愁易抑郁,精神欠佳,睡眠不良,不思饮食,舌淡苔薄,脉弦弱等症状。据其病机治疗多须清泻心肺之热,兼以凉血止血,或疏肝理气,疏利气机使血行常道不外溢。嘱患者忌辛辣,多饮水,少食冷饮,调畅情志,避免过度劳累。
肺结核、肺部肿瘤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大量咯血应该以治疗原发疾病为主。
咯血方:白茅根 仙鹤草 藕节 茜草 生地 丹皮 地榆 枳壳 甘草。
方中白茅根、仙鹤草、藕节生用均有清肺泻热、凉血止血之功,生地、丹皮滋阴清热凉血,茜草、地榆、活血止血多无留瘀之弊,枳壳疏理气机,甘草调和诸药。临床若肺热炽盛伴有口渴、高热者可加芦根、石膏、知母、花粉等滋阴清肺泻热,大便硬结者可加大黄通便泻热止血,咳嗽痰盛者可加瓜蒌、地骨皮、前胡清肺化痰泻热止咳,素体脾虚者可加益智仁、党参、山药温阳益气健脾,过食苦寒而有脾胃虚寒者加干姜、益智仁温胃祛寒,下焦虚寒者可加附子、肉桂温补下焦。不因肺热,而由于肝郁气滞,血菀于上所致之咯血者可减白茅根、藕节、生地、丹皮等凉血之品,加柴胡、白芍、当归、郁金、菖蒲等疏肝解郁之品,失眠者可加夜交藤、合欢花、琥珀等宁心安神促眠。
 
第三章 咽喉病
肺为华盖,外邪袭人首先犯肺,而咽喉为肺之门户。现在不知是因环境的污染还是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或者是因生活压力大、工作紧张,临床所见咽喉病患者较以往有所增多。
检查咽喉的颜色、性状结合身体各部的其他症状表现可知邪之性质,入侵部位之深浅。如咽喉淡而略红无干燥之象兼舌淡苔薄脉浮紧者多为寒邪袭表证;咽喉略见红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者多为风热袭表之轻症;咽喉红润,舌质红苔薄略黄脉浮略数者多为风热犯肺而未入里之证;咽喉鲜红而面积较广且有痛、干、不适之感,兼有舌红苔薄脉略数者多为发热袭表之症;咽喉鲜红而面积较局限于咽之局部,舌质红苔略厚脉较实者多为热邪在表里之间而非单纯之表症;咽喉鲜红,舌红苔厚脉略大者多为热邪入里但未必达肺;咽喉鲜红有口干欲饮之象,偶有咳嗽,舌质红苔薄黄脉较数者多为热邪伤肺;咽喉鲜红且有光亮干燥之感,舌质淡红苔薄脉较弱,有口干思饮者多为燥热伤肺之症;咽喉深红,舌体大质红苔厚略腻,脉洪大,听诊呼吸音增强者多为热邪入里伤肺,肺热壅盛之症;咽喉略红且湿润,咽喉粘膜有高低不平之象,舌质较淡苔白略厚脉濡滑者多为湿邪阻表阻肺之症;咽喉略现红润,舌淡而瘦小苔薄白,说话声低脉弱者多为肺、脾气阳受损之症;咽喉略现红润,舌质淡红而瘦小苔薄白,口渴思饮,说话声低脉濡弱或见汗出者可能为中暑之症;咽喉鲜红且有晦暗之感,舌质较红无苔脉较弱,夜间口干者多为肺阴虚之症;咽喉红而瘀紫,舌质亦有瘀紫之象,舌苔薄脉较涩,有口干之感但常多不欲饮者多为肺有瘀血阻滞之症。上所言咽喉之象只为其常,咽喉之象亦如切脉心中易了,眼下难明,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况咽喉之色有时也受光线及饮食物的影响而现不同之色,临床仍当结合天时气候及患者的全身症状表现整体辩证,不可固执而误诊。
须要指出的是临床有许多咽炎是因鼻炎、鼻窦炎时鼻粘膜水肿、鼻甲肥大,鼻腔呼吸不利,须张口呼吸引起的,此时若治之应当以治疗鼻炎、鼻窦炎为主,兼治咽喉炎。临证要注意鉴别。
咽炎如无一见“炎”症就用清热寒凉之品消炎过用苦寒的现象,一般寒证者较少,即使有寒证也常兼局部热象。
邪阻咽喉,上焦气机不利,气血循环失畅,有许多慢性咽炎患者常无咽喉部的任何不适感,而常以干呕、气短、胸闷、口苦等不适为主诉就诊,这些患者在医生作出咽炎的诊断时多存有怀疑的心态,多会反驳曰:“我咽喉没有什么病呀”!此时医者不但要明确诊断,还要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能较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
患者夜间咽干饮水多者,除阴虚或阳虚津不上承、湿热淤阻外,常有鼻炎、咽炎的临床表现,此时应当注意鉴别。
 
1.常见咽喉炎
常见咽喉炎多因素有肺热或偶感外邪,邪阻咽喉所致,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常会因所感外邪的不同,伴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咽喉炎因风寒引起者咽喉红而略显灰暗且疼痛较轻,常伴有头疼、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症状,多舌淡苔薄脉浮;风热引起者咽喉红而鲜亮且疼感较重,常伴有头疼、发热、咳嗽咽干、四肢酸痛、扁桃体肿大等,多舌红苔薄黄,脉浮略数;湿热之邪引起者咽喉多深红且疼痛较重,常伴头胀身困,低热或高热不退,咳嗽者较少,多口苦口粘腻,舌质多红苔厚或腻,脉弦滑。有时仅有咽喉疼痛或发热而无其他明显的外感症状出现。其主要病机是内外合邪阻滞咽喉局部气机或全身气机的正常运行,致使咽喉局部气血瘀滞失畅,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主要症状及诸多伴随症状,其胸闷、气短、干呕、咳嗽等单一症状的出现也是因咽喉部或肺卫、上焦邪阻气机不利所致。临床治疗当以清热解毒、祛风利湿为主,兼以疏理气机,再根据兼症、患者体质及四时气候的变化灵活辨证处方选药。
嘱患者忌辛辣,戒烟酒,多饮水,慎风寒,调情志,尽量减少用嗓的频率。
夏季气候炎热,烧灼津液而致咽喉发炎者,治疗要以滋阴养液为主,但由于夏季贪凉饮冷易伤脾胃之阳,故在滋阴养液的同时要注意顾护脾胃之阳,可适当加用一些温中之品,同时温中也可使津液蒸腾上承而润喉,但过用则会生热烧灼津液,切记。
常见咽喉炎方:谷精草 鸡冠花 桔梗 薄荷 细辛 当归 党参 益智仁 枳壳 甘草。
方用谷精草、鸡冠花、薄荷清热解毒、疏风散热解表以解肺卫之积热,且多不甚苦寒,较少有伤胃败脾之虞。细辛温阳解表开发腠理有利于积热和外邪的疏散,桔梗既可解散表邪又为载药引经之用,当归、党参益气养血扶正以祛邪,并气血充足有利于机体气机、气血的正常运行。益智仁温阳健脾防诸药苦寒败脾之弊,起到方中太阳的作用,枳壳疏理气机,甘草调和诸药且可解毒。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其他兼症灵活加减应用,如口干者可加芦根、花粉、葛根滋阴养液清热,咽喉红肿疼甚可加连翘、板蓝根、射干、牛蒡子、黄芩、元参等加大其清热解毒的力度,便秘者可加大黄泻热通便,舌淡,脉儒弱而沉者可加山药、附子、干姜等温阳益气,饮食欠佳者可加焦三仙、鸡内金等健胃消食化积,素体气虚者可加白扁豆、山药、黄芪健脾益气,气阴两虚或兼有燥热者可加黄精、麦冬、山药益气养阴清热润燥,咳嗽痰多者可加紫菀、川贝母润肺化痰止咳,干呕者可加半夏、杏仁降气止呕,胸闷不舒、气短者可加瓜蒌、薤白宽胸理气,外感风寒者可加生姜解表散寒,流鼻涕者可加荆芥、防风祛风止涕。
 
2.内热炽盛咽痛
内热炽盛咽痛者为一些临床咽喉炎较重的患者,常因过食高粱厚味、煎炒焙烤之品,饮水较少,致使机体内热炽盛,火性炎上烧灼咽喉,阻滞或损伤局部气血的正常运行,即使不受外邪也易使咽喉部充血红肿疼痛。多表现为咽喉红肿疼痛,患者常诉说口、鼻有热气喷出的感觉,常思饮,大便多干硬难解,小便常短少,多舌红苔黄燥,脉略洪数,常伴有干呕、胸闷、咳嗽、气短的症状,兼有外邪时常会发生高热无汗、体燥的症状。因其主要病机是内热炽盛,邪阻气机,故治疗当以清热解毒泻火为主,兼以滋阴养液疏理气机,使邪不淤滞于咽喉而利于排出,临床切忌过用苦寒。嘱患者忌辛辣,戒烟酒,多饮水,少食煎炸焙烤之物。为减轻患者痛苦,缩短病程,必要时可配以输液,但切记中病即止,勿致苦寒留淤使病情反复发作。
内热炽盛咽痛方:板蓝根 桔梗 连翘 当归 知母 益智仁 黄芩 枳壳 甘草。
方用板蓝根、连翘、黄芩、知母清热滋阴、凉血解毒,桔梗引经,当归活血补血扶正防热甚伤血耗津,益智仁温阳健脾防诸药苦寒之弊,枳壳疏理气机有利于邪热的外出不使邪滞生热,甘草调和诸药且可解毒。患者因过用苦寒或饮冷贪凉而致素胃虚寒者可加干姜、乌药祛寒暖胃,素体脾胃气血亏虚者可加党参(或沙参)、山药、白扁豆益气养胃,内热炽盛津液亏乏口干渴或有高热者可加芦根、麦冬、生地等滋阴养液退热,大便干硬不易解者可加大黄、芒硝邪热通便,高热不解者可加芦根、石膏、水牛角、丹皮等清热凉血以退热,热在咽喉而下焦虚寒舌淡脉弱者加附子、干姜温补下焦,有外邪者可加谷精草、荆芥、薄荷等开宣腠理以利于热邪的宣泄,有咳嗽者可加杏仁、贝母降气润肺止咳,扁桃体肿大有瘀滞之象者可加白僵蚕软坚散结消肿。
 
3.常见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可有多种临床表现,其致病原因常较为复杂,现在的慢性咽炎患者逐渐增多,也许跟环境、气候污染有关。常见之慢性咽炎多见于教师或其他用嗓过度、饮水较少之人,临床多表现为咽喉红而疼痛,或有咽喉异物感,或仅感觉咽喉干而不适,常易干呕,或有胸闷、气短、咳嗽的表现,有时患者会感觉口腔异味,多舌质淡红苔薄,脉略数,饮食、二便多无明显改变。临床多认为是机体津液亏乏,液不养咽,津不濡喉所致,治疗多以滋阴养液、清热解毒为主。但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我认为“液不养咽,津不濡喉”固然有之,但仍以湿热之邪久羁咽喉,淤积阻滞致使机体局部气机不利、血行不畅者为多。气机不利、血行不畅,气血不能正常运行则咽喉常不得所养,或气血运行不畅不能及时驱邪外出,邪淤化热灼津使咽喉之炎症经久不愈。阳虚津不上承,咽喉不得濡养也为常见。故治疗不能单纯滋阴养液,常须清热利湿解毒,疏理气机,咽喉不为邪困,气血流畅则咽喉得养得润而感觉舒畅。阳虚津不上承者更当温阳益气促津液上承。清热、养阴、温阳孰为重为先当以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辨证论治。嘱患者忌辛辣煎炸焙烤,多饮水,戒烟酒,调情志,同时临床治疗不可一见炎症便过用苦寒之品,防寒蔽留瘀之弊。
常见慢性咽炎方:谷精草 板兰根 桔梗 麦冬 当归 射干 薄荷 益智仁 党参 枳壳 甘草。
方用谷精草、板兰根、桔梗、薄荷、射干疏风散热解毒利咽,当归、麦冬滋阴养血活血润咽,益智仁、党参温阳健脾祛湿促津液上承而润咽,枳壳疏理气机以利于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及邪气的排出,甘草调和诸药且可解毒润喉利咽。临床要根据患者阳虚、邪阻、津亏液乏的具体情况,其他症状以及不同季节和环境气候的变化灵活加减变化,如体虚者可加黄芪、山药、白扁豆等健脾益气;舌淡苔薄,脉儒弱而沉,阳虚畏寒,常易便溏者可加山药、附子、干姜、巴戟天、菟丝子等温阳益气;有外感时及时解表,有情志因素者可加郁金、菖蒲、远志等解郁开窍;舌红苔光剥有阴虚津亏之象者加黄精及少量桂枝益气养阴;兼有咳嗽者可加川贝母、杏仁、款冬花等降气润肺止咳,大便干硬者可加桃仁、火麻仁润肠通便,有口腔异味者可加少量丁香温胃除臭。
 
4.梅核气
梅核气多因患者性格抑郁内向,而家庭琐事又较多,或工作、生活不顺心,以致肝郁气滞、痰湿淤阻咽喉所致,多见于易抑郁的成年妇女。患者多表现为易生气,性格抑郁内向,常好猜疑,月经多不调,常饮食、睡眠欠佳。就诊者常言咽喉部如有物梗阻,咽之不下,吐之不出,常怀疑自己是食道肿瘤患者,而检查咽喉部以及舌苔、舌质常均无明显病变,脉多弦。其病机多为肝郁气滞、痰湿淤阻,气机不利,血行不畅。治疗当以疏肝理气解郁、醒脾化痰开窍为主。并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嘱患者少着急,忌辛辣,按时休眠,避免过度劳累。当患者怀疑自己有食道肿瘤时及时做必要的检查,以解除患者的顾虑。
梅核气与慢性咽炎不同,应当注意鉴别。慢性咽炎多见于用嗓较多或嗜食辛辣、煎炸焙烤之人,因用嗓过度或素有积热,咽喉部常因邪阻,津液匮乏,气机不利所致,临床多见咽红、疼痛或咽干思饮,舌多淡红苔薄白,脉弦略数,可伴有胸闷、气短、咳嗽等症状,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滋养津液为主。梅核气见于中年妇女及性格内向易抑郁易着急之人,多因肝气不疏,痰湿淤阻,气机阻滞所致,临床常只感觉咽部不适如物梗阻而无红疼的表现,多不思饮,常舌淡胖苔白有齿痕,脉多弦滑。多伴有性格抑郁内向易生气、不思饮食、入睡较难、月经不调等症状,治疗以疏肝理气、祛痰利湿解郁为主。
梅核气方:苏子 半夏 厚朴 枳壳 柴胡 当归 茯苓 益智仁 菖蒲 香附 甘草。
方用苏子、半夏、厚朴理气降气化痰,枳壳、柴胡、当归、香附疏肝理气解郁,菖蒲醒脾开窍利痰祛湿,益智仁、茯苓温阳健脾除湿立足中焦,疏通三焦以利开窍化痰,甘草调和诸药。临床患者素体气血亏虚者可加党参、白术、白扁豆益气健脾培补气血;脾胃不好,饮食欠佳者可加焦三仙、鸡内金、鸡屎藤健脾消食化积;睡眠不良者可加酸枣仁、合欢皮(花)安神催眠,一般不用夜交藤,防其滋阴助痰不利开窍;胸闷痰多者可加瓜蒌、薤白、郁金开胸化痰理气;舌淡苔薄脉沉弱者可加附子、干姜、山药温阳益气;兼有外感时要及时疏风解表,咽喉发炎者可加鸡冠花、谷精草疏风清热消炎,有咳嗽者可加桂枝、杏仁宣肺止咳;月经不调白带较多时可加山药、芡实、艾叶健脾利湿止带。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