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点校探讨

取鸡磨针铁,以相和慈石置棊头,局上自相投也.

慈石提棊:取鸡磨针铁,以相和慈石置棊头,局上自相投也.
本句好像是讲下围棋作弊的方法:试直译:慈石杀子法:找一块鸡磨针石,再用一块与其相吸慈石放棋子上,下棋时就可得心应手了.
 
老槐生火膠,桡水则清;弊箕止咸:取箕以内酱中,咸著箕矣。
 
本帖最后由 文子医生 于 2014-1-30 12:53 编辑

赤布在户:妇人留连,取妇人月事布,七月七日烧为灰。置楣[4]上,即不复去,勿令妇人知。
 
慈石[1]提棊[2]:取鸡,磨针铁,以相和,慈石置棊头,局上自相投也。---我觉得是用磁石和铁来玩棋的方法。

 
《山海经》曰:“小华之山,其草有萆荔;状如乌韭,而生于石上,亦缘木而生,食之已心痛。注:乌韭在屋,曰昔邪;在墙,曰垣衣”。案:本草云:“乌韭生山谷石上”。唐•苏恭注谓之石苔;陶注云:垣衣,主治心烦、欬逆。
竹山有草,名曰黄雚;其状如樗,浴之已疥。案:《本草别录》云:“对庐主疥,煮洗之似庵闾”即此也。
浮山有草,名曰薰草;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案:《本草别录》云:“薰草去臭恶气”。
天帝之山有草,名杜衡;食之已瘿。案:《尔雅释文》引本草云:“味辛,香人衣体”。陶注:根、叶都似细辛,主胸肋下逆气,温中,风入脑户,头肿痛,多涕泪出。
昆仑之北,有草曰(艹賓);其味如葱,食之已劳。案:《吴普本草》主暴热,下水气,利小便。陈藏器云:“人乳和丸服,止消渴”。
中曲之山,有木曰櫰;食之多力。案:《大戴礼易•本命篇》云:“食木者多力而拂广”。《尔雅》云:“褱,续断也”。《本草别录》云:“续断,一名接骨,一名槐”。陶注云:有接骨树。颜师古注《急就篇》云:“续断,即今所呼续骨木”。
符禺之山,有木名曰文茎;其实如枣,可以已聋。案:《本草经》云:“山茱萸,一名蜀枣”。《别录》云:“主耳聋”。唐•孟诜《食疗本草》云:“干枣,主耳聋”。
历儿之山,多栃木;其实如楝,服之不忘。案:《玉篇》云:“栃,木名,实如栗”。《尔雅翼》云:“楝实如小铃,名金铃子;俗谓之苦楝”。唐•甄权注本草云:“主中大热狂失心,躁闷,作汤浴,不入汤使”。
脱扈之山,有草名曰植楮;实如棕荚,可以已癙,食之不眯。案:《本草别录》云:“楮实亦名谷实;主充饥,明目”。唐•王焘《外台秘要》云:“主身面石疽”。
阳华之山,其草多(艹諸)藇;多苦辛,其实如瓜,其味酸甘,食之已疟。案:若辛,郭璞《图赞》[29]作若华。云:疗疟之草,其实如瓜,二字以形讹。《说文》(艹諸)注:(艹諸),蔗也。《艺文类聚》引张协[30]《都蔗赋》云:“皋苏妙而不逮,皋苏味如饴,故以比蔗”。《广雅》“皋苏,白(艹咎)也”。《玉篇》云:“(艹咎),草名;其实似瓜,食之治疟”。是(艹諸)藇类(艹咎)可证。又宋•龙衮《江南野史》云:“卢绛中病痁疾疲瘵,梦白衣妇人曰:食蔗可愈”。《本草别录》主下气,和中,是蔗可已疟。(艹諸)藇即蔗可证。
大騩之山,有草如蓍;而毛青华白实,其名曰(艹狼),可以已腹病。案:《本草别录》云:“狼毒生秦亭山谷”。陶注云:宕昌亦出之,与防葵同根,为疗腹内要药”。案:《山海经》所记草木之可已疾者,多足与本草相发明;而郭注不之引证,异于治《尔雅》之例,爰举其似者略为补笺,以取资夫名类焉。
 
【后叙】
《班志》言:“汉成帝求遗书于天下,诏侍医李柱国校方技,而医药之书得附《七略》与经传、诸子诗赋并传。今志所载医经七家、经方十一家,与《歆略》并无出入。其序方技于医,独重所谓“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夫方书在古,多不名篇。《史记》但称“扁鹊受长桑君禁方,公孙光传古妙方”。不言其何书,是知经方篇目,至汉始著录也。唐•许胤宗云:“脉之深趣,既不可言,虚设经方,岂加于旧”。近世医书,所录每于一方一药搜括靡遗[2],究其折中,汔[3]无一是。吾友叔问,以大儒而为良医,承用古法处方,辄能活人;闵[4]时工之寡暗,蔽所希闻,未见通学。乃纂兹编论,列上下,有经无方,意存灵素之例。间取吾国故府旧刻,汲汲订正宜。曲园翁叹其精博,谓:“出于经生之言,信而有证也”。余与叔问别且十年,读其书,服其学,窃冀其医国以逮疾人,将群生以之托命焉!又岂徒方诊之微妙,足以名世哉?
日本小雨蒙叙

[1]《歆略》:即《七略》。
[2]靡遗:没有遗漏,毫不遗漏。
[3]汔:接近,庶几。
[4]闵:怜恤,忧虑。
 
宜:副词:译作:当然,无怪:

宜曲园翁叹其精博
译:难怪曲园翁叹其精博了.
 
【外台秘要】
《唐书•王珪[1]传》言:“其孙焘[2],性至孝,为徐州司马。母有疾,弥年[3]不废带,视絮汤剂。数从高医游,遂穷其术,因以所学,作《外台秘要》,讨绎精明,世宝焉”。《唐志》载:“其书四十卷,又《外台要略》十卷”。今《要略》久佚,是书为宋•治平四年,孙兆[4]等所校,前有天宝十载[5],焘自为叙。晁公武谓:“其天宝中,出守房陵及大宁郡,故以外台。其书凡一千一百四门,皆先论而后方,其论多宗《巢氏病源》,每条引书必详注其名第”。陈振孙在南宋末已称:“所引《小品》、《深师》[6]、崔氏[7]、许仁则[8]、张文仲[9]之类,今无传者,犹间见于此书”。按林亿等校《千金方》,博采诸家方论,如《小品》、《深师》诸说尚多,余尝集其名类,间为审定。岂南宋时典籍散失,振孙独于是编所称述者,叹为仅见耶?至其中所列单方禁术,多出于巢元方、孙思邈之书,而或以唐宋说部[10]据为异证,则亦博古而未瑕深考尔。《郡斋读书志》及《中兴书目》[11]并言:“焘居台阁二十余年,久知弘文馆[12]得古今方书数千百卷”。其纂是编,则成于守邺[13]时也。

[1]王珪:字叔玠,唐代初期著名的政治家。贞观二年任侍中,进位宰相,成为与房玄龄、魏征、杜如晦齐名“唐初四大名相”。
[2]焘:王焘,唐代医学家。著有《外台秘要》四十卷。
[3]弥年:经年,常年。
[4]孙兆:北宋医学家。
[5]天宝十载: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天宝十年辛卯即公元751年。
[6]《深师》:即《深师方》,未见传世。
[7]崔氏:崔知悌,唐代医学家,官至户部尚书。
[8]许仁则:唐代医学家。著有《子母秘录》十卷,未见传世。
[9]张文仲:唐代医学家。曾任侍御医、尚药奉御之职。
[10]说部:指逸闻轶事。
[11]《中兴书目》:即《中兴馆阁书目》。是宋代最重要的官修目录之一,这部书对于后世的官私藏书目录和史志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却在历史的更迭中散佚流失。
[12]弘文馆:官署名。
[13]邺:唐宋时期邺城,今属河南安阳市。
 
俞曲园《废医论》

【本义篇第一】
古者医、卜并重。《周礼•天官》有医师、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其所属有食医、疾医,皆中士;春官有大卜、下大夫二人,卜师、上士四人,卜人、中士八人、下士十六人,所属有龟人、中士,堇人、下士。夫医卜,一艺耳;而周公特置官以掌之,是圣人重医卜也。至春秋之世,此二事犹为当世所重。《左氏》[1]载:“二百四十年中,自庄公二十二年懿氏卜妻敬仲至哀公十八年楚人卜师”。凡卜之事多矣,后世有裒集其事为一书者,《汲冢师春》是也。而医则有医和、医缓之论,及战国而扁鹊出焉。《列子》书有矫氏、俞氏、卢氏之医。太史公作《史记扁鹊仓公》有传,《龟策》[2]有传,医、卜犹并重也。东汉以后,卜日益衰矣。《春秋》有筮[3]短龟长之说,自孔子赞《周易》,学者宗之,至汉而列于经,人情乃重筮而轻卜,至唐•李华[4]遐叔遂有废龟之论,此论出而卜竟废,唐宋以来,医犹盛也。卜可废,医不可废乎?直以其流传有自,而历朝之习于其艺见于方书传者,亦不乏其人,故沿袭至今耳。曲园先生本遐叔废龟之论而为废医之论,故述本义冠于斯篇。

[1]《左氏》:即《春秋左氏传》。
[2]《龟策》:即《史记•龟策列传》。
[3]筮:古代用蓍草占卦。龟为卜,策为筮。
[4]李华:字遐叔,唐代诗人、散文家。著有《李遐叔文集》、《吊古战场文》等。
 
小医大道; 说:
小医大道 发表于 2014-2-3 10:03
兄台真是牛人啊

呵呵,这个太费神,此书已经完成,现找人提子,作序中
 
【原医篇第二】
上古元气洪蒙,萌芽始滋,乃有神圣人出,迭为君长;其气为风,其声为雷,其喜为晴,其怒为阴,虽人焉,而与天通矣。其所施设类,非后人所能效法。孔子删书,断自唐虞,非徒久远难稽,亦以灵奇之迹,非率由之准也。世传神农始尝百药,得上药一百二十种以养命,中药一百二十种以养性,下药一百二十种以治病。而其后黄帝因之,乃与岐伯、鬼臾区之徒着为医书,今《内经》是也。然考之《汉•艺文志》农家有《神农》二十篇,阴阳家有《神农兵法》一篇,五行家有《神农大幽五行》二十七卷,集占家有《神农教田相土耕种》十四卷,经方家有《神农黄帝食禁》七卷,神仙家有《神农集子技道》二十三卷,而无本草之名。《平帝纪》元始五年,征天下通知逸经、古纪、天文、历算、钟律、小学、史篇、方书、本草者,召诣京师,《楼护传》亦云:“诵医经、本草、方书十万言”。则汉世固有本草矣,而不云出于神农。案:陆贾《新语》道基篇曰:“神农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人食五谷”。然则所谓尝百草者,非尝药也。上古之时,五谷集于百草,民人未知分别,神农氏于百草之中,品尝其味,而得此五者,以为服之宜人,可以长食,爰命之曰谷,而教民耕种,此神农之所以名也。陆贾在汉初及见先秦未焚之书,所言当得其实,后人因陆贾有神农尝百草之说而着本草者,遂以属之神农,此非实矣。汉之经方家止有《神农食禁》之书,盖尝百草时,既得其可食者,并得其不可食者,其可食者使民食之,五谷是也。其不可食者禁民食之,汉时所传食禁必有所本,而今无传矣。本草之书,不出于神农,《周官•疾医疏》引《中经簿》[1]云:“《子仪本草经》一卷”。则知作本草者,子仪也。又,引刘向云:“扁鹊治赵太子暴疾尸厥之病,使子明炊汤、子仪脉神、子术按摩”。然则子仪者,扁鹊之徒,亦六国时人也。刘歆《七略》不收本草,盖其时本草一书,犹不甚重也。若夫黄帝之书,则《汉志》所载故甚多矣,有在道家者,有在阴阳家者,有在小说家者,有在兵家者,有在天文家者,有在历谱家者,有在五行家者,有在集占家者,有在医经家者,有在经方家者,有在房中家者,有在神仙家者,盖黄帝神灵无不通晓,后世百家诸子咸乐依附,以自尊大。是故铅斩之儒薄今爱古,山林之士厌常喜奇,虽五行集占,诸家均有取焉,至于执大道而破小言,崇正学而绝异端,则《灵枢》、《素问》之书,亦不过与《容成阴道》、《风后孤虚》、《长柳占梦》之方,《随曲射匿》之法同类而视之矣。惧世人不察,以为医道之传由古仙圣,未可议废,故略具本末着于篇。
 
本帖最后由 gqdxk 于 2014-2-9 20:15 编辑


此处不需断开。
如果嫌长非要断成短句,可“以为其方行之以来,未有不验”。
此处省略主语,谓语是“以为”,“其方行之以来(宾语),未有不验(补语)”(不断开则同为宾语)

按照语法实际上应该是“以为:其方行之以来未有不验”。
 
此处宜断开:

宋•林亿等始校上颁行。

此处不应断开,“校上”之意是校对以后上交给皇帝批示后颁行,“上”是动词,不是名词。
 
按伤寒名起于《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又云:“风者,百病之始,清静则肉理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是伤寒传经之说可证。


按伤寒名起于《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又云:“风者,百病之始,清静则肉理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是伤寒传经之说可证。(二条皆出于《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叶梦得[2]《避暑录话》称“思邈作《千金》前方时,已百余岁。妙尽古今方书之要,独伤寒似未尽通,仲景之言故不敢深论。后三十年作《千金翼》论伤寒者居半,盖始得之”。

误:独伤寒似未尽通,仲景之言故不敢深论。

正:独伤寒似未尽通仲景之言,故不敢深论。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