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肝生于左?

金栋答曰:

中医经典《内经•素问》有“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的论述,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中医的糟粕、

与后天八卦图亦有关系。
 

附件

  • 146.6 KB 查看: 25
《素问•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原文】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
 
《素问•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原文】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

汇释:

1、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卷第十九•知针石》:

“肝生于左。”杨注:“肝者为木在春,故气生左。”

“肺藏于右。”杨注:“肺者为金在秋,故气藏右也。肝为少阳,阳长之始,故曰生也。肺为少阴,阴藏之初,故曰藏也。”

“心部于表。”杨注:“心者为火在夏,居于太阳,最上,故为表。”

“肾治于里。”杨注:“肾者为水在冬,居于太阴,最下,故为里也。心为五脏部主,故得称部。肾间动气,内理五脏,故曰里也。”

“脾为之使。”杨注:“脾者为土,王四季。脾行谷气以资四脏,故为之使也。”
 
汇释:

1、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卷第十九•知针石》:

“胃为之市。”杨注:“胃为脾腑也。胃贮五谷,授气与脾,以资四脏,故为市也。”
 
2、王冰注:

⑴“肝生于左。”王冰注:“肝象木,旺于春,春阳发生,故生于左也。”

⑵“肺藏于右。”王冰注:“肺象金,旺于秋,秋阴收杀,故藏于右也。”

⑶“心部于表。”王冰注:“阳气主外,心象火也。”

⑷“肾治于里。”王冰注:“阴气主内,肾象水也。”

⑸“脾为之使。”王冰注:“营动不已,糟粕水谷,故使者也。”

⑹“胃为之市。”王冰注:“水谷所归,五味皆入,如市杂,故为市也。”
 
3、马莳《素问注证发微》:

“肝象木,木主东方,故肝生于左。后世以为其脏在右,其脉在左者非。肺象金,金主西方,故肺藏于右,虽其形为五脏之华盖,而其用则在于右也。肝为少阳,阳主于生,故曰生;肺为太阴,阴主于藏,故曰藏。心属阳,居于膈上,故心部在表;肾属阴,居于膈下,故肾治于里。心为五脏部主,故称曰部;肾间动气内治,故称曰治。脾所以运化水谷,以灌五脏,故脾为之使;胃所以纳受水谷,无物不受,故胃为之市。“
 
4、吴昆《素问吴注》:

⑴“肝生于左。”注:“象《巽》之位于东也。”(注:后天八卦)

⑵“肺藏于右。”注:“象《兑》之位于西也。”

⑶“心部于表。”注:“象阳之主乎外也。”

⑷“肾治于里。”注:“象阴之主乎内也。”

⑸“脾为之使。”注:“五脏受气于胃,不能自至也,必脾气运动而后能至,是脾为之使也。”

⑹“胃为之市。”注:“胃为水谷所归,无物不有,犹之市也。”
 
5、张介宾《类经二十二卷•针刺类六十四》:

⑴“肝生于左。”注:“肝木王于东方而主发生,故其气生于左。”

⑵“肺藏于右。”注:“肺金王于西方而主收敛,故其气藏于右。”

⑶“心部于表。”注:“心火主阳在上,故其气部于表。”

⑷“肾治于里。”注:“肾水主阴在下,故其气治于里。”

⑸“脾为之使。”注:“脾土王于四季,主运行水谷以溉五藏,故为之使。”

⑹“胃为之市。”注:“胃纳水谷,无物不容,故为之市。”
 
6、张志聪《素问集注》: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注:“肝主东方乙木,肺主西方辛金,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左东而右西,是以肝左而肺右也。曰‘生’曰‘藏’者,谓脏体藏于内,脏气之从左右而出于外也。

“心部于表,肾治于里。”注:“部,分也。心为阳脏而主火,火性炎散,故心气分布于表。肾为阴脏而主水,水性寒凝,故肾气主治于里。”

“脾为之使,胃为之市。”注:“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以溉四旁,故为之使。胃为水谷之海,无物不容,故谓之市。”
 
7、高士宗《素问直解》: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注:“人身面南,左东右西。肝主春生之气,位居东方,故肝生于左。肺主秋收之气,位居西方,故肺藏于右。心为阳中之太阳,故心部于表。肾为阴中之太阴,故肾治于里。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以溉四旁,故脾为之使。胃为水谷之海,众物所聚,故胃为之市。”
 
8、傅景华主编《黄帝内经素问译注》:

【肝生于左】五脏应五气生、长、化、收、藏,肝木应春生之气,主升发,左为阳,右为阴,左升右降,所以说“肝生于左”。此指气运规律,非指形脏部位。

【肺藏于右】肺金应秋收之气,主肃降,所以说“肺藏于右”。

【心部于表】部,安排布置,统领主持。心火应夏长之气,故外达而统于表。表里相对而言,表为阳,里为阴;外为阳,内为阴;出为阳,入为阴;开为阳,合为阴。表里代表阴阳,非指具体部位。

【肾治于里】肾水应冬藏之气,故内守而治于里。

【脾为之使】使,信使,差役。脾土应长夏化气,主演变运化,灌溉四傍,就象心肾之使一样。

【胃为之市】市,胃主受纳水谷,传化物而不藏,其用之有入有出,犹市之有聚有散。王冰:“水谷所归,五味皆入,如市杂,故为市也。”
 
9、任应秋《任应秋论医集•学习中医典籍七讲》:

“杨注《刺禁论》‘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一段云:‘五脏之气所在,须知针之为害至要,故欲察而视之。’只此‘五脏之气所在’一句,便把全段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都揭示无疑了。而后世的王冰注、马莳注、吴崑注、景岳注、志聪注等,都没有揭示这个精神,惟高士宗据《太素》略有体会,而曰‘五脏之气,从内达外,由经遂而出于孙络皮肤,有紧要为害之处,不可不察’云云。的确,这段文字如不从脏气方面来体会,是要发生种种误解的。”
 
《洛书》(结合后天八卦图)为人体脏(藏)象学奠定了方位基础,具体为:

正北方为坎卦,坎属水,水性寒,北方生寒,寒气通于肾,故肾位正北方。
正南方为离卦,离为火,火性热,南方生热,火气通于心,故心位正南方。
正东方为震卦,震属风雷,风性温,东方生风,风气通于肝,故肝位正东方。
正西方为兑卦,兑属泽,泽性凉,西方生凉燥,燥气通于肺,故肺位正西方。
中央属坤土,土性阴湿,湿气通于脾,故脾居正中
 

附件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