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伟 闻名全坛 版主 注册 2011/09/25 帖子 14106 获得点赞 1173 声望 113 所在地 安阳 2014/07/18 #22 灵感仰 说: 你说的温病那一套真没那闲工夫去学,我发的方也不是治干咳的,你就别瞎点评了,越说越丢人 点击展开... 嘻嘻,做人、学艺还是虚心点儿好啊,你说呢,老师?
灵感仰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8/09 帖子 319 获得点赞 6 声望 18 2014/07/18 #23 李荣伟 说: 嘻嘻,做人、学艺还是虚心点儿好啊,你说呢,老师? 点击展开... 上来就把我的方喷的一无是处,我还需要客气?
李荣伟 闻名全坛 版主 注册 2011/09/25 帖子 14106 获得点赞 1173 声望 113 所在地 安阳 2014/07/19 #24 灵感仰 说: 上来就把我的方喷的一无是处,我还需要客气? 点击展开... 嘻嘻,还是心平气和的好。百病皆有气来生。
灵感仰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8/09 帖子 319 获得点赞 6 声望 18 2014/07/19 #26 李荣伟 说: 嘻嘻,还是心平气和的好。百病皆有气来生。 点击展开... 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还不用你教,谢谢
小 小蝌蚪游江湖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9/08 帖子 316 获得点赞 8 声望 18 2014/09/14 #29 moonling; 说: moonling 发表于 2014-7-18 13:11 小青龙汤加减!! 点击展开... 支持小青龙,寒湿之邪客肺,当用。
旋风小刀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9/01 帖子 429 获得点赞 7 声望 0 年龄 45 2014/09/29 #31 咽痒咳嗽的确不好治,我觉得应该在止咳药物的同时加一些从肝论治的药物;
梅朵半含霜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1/20 帖子 3223 获得点赞 15 声望 38 年龄 12 2014/10/08 #33 曾经,我只会抄一个方,服用——也许见效,也许不见效 现在,我会根据自身感觉,或用止嗽散,或用升降散,或用小青龙汤做加减。 上周,感冒1天后出现咽痒咳嗽 (痒重于咳,有痰) 我用了: 止嗽散+麻黄+僵蚕+牛蒡子+杏仁,(口服川贝粉少量,防止咳久化热)
曾经,我只会抄一个方,服用——也许见效,也许不见效 现在,我会根据自身感觉,或用止嗽散,或用升降散,或用小青龙汤做加减。 上周,感冒1天后出现咽痒咳嗽 (痒重于咳,有痰) 我用了: 止嗽散+麻黄+僵蚕+牛蒡子+杏仁,(口服川贝粉少量,防止咳久化热)
梦幻人生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11/21 帖子 675 获得点赞 10 声望 48 年龄 52 2014/10/08 #34 灵感仰; 说: 灵感仰 发表于 2014-6-10 22:06 咽喉不利,清热滋阴温散并用 点击展开... 脾气虽然大点,分析和处方的思路却很高明,对经方的悟性也很高,能这样活用麻黄升麻汤,不错!
诗意人生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6/16 帖子 807 获得点赞 16 声望 18 年龄 34 2014/10/08 #35 灵感仰 说: 麻黄25升麻15克 当归15克 知母10克 黄芩10克 石菖蒲10克 玉竹10 芍药10 天门冬10 桂枝10 茯苓10 甘草10 石 点击展开... 思路清晰。 但不认同对于这般对经方的糟蹋。 不知先生从何看出严重的热症? 不知先生从何看出此人中焦不衰? 干姜、石膏并用,可行? 再说此方架构。 麻黄 5 升麻 3 当归 3 知母 2 黄芩 2 石菖蒲 2 玉竹 2 芍药 2 天冬 2 桂枝 2 茯苓 2 甘草 2 (生 炙?) 石膏3 (生?熟!) 白术 2 干姜 2 用药上的细节就不细说了。 真个构架着实不咋地,麻黄用的重,有石膏顶着问题不大,但是,先生,真当认为白术、茯苓可制知母、黄芩、菖蒲、玉竹、天冬对于阳明胃的损害? 中焦一败,弃仲景姜辛五味于何地? 仲景一再强调,辨某某病脉症并治。先生弃辨字与何地?不问楼主不需补充些什么? 此为经方否? 强调用药之大,为经方者,着实可笑。 麻黄比例与他药呈5 :? 未曾见仲景用此方者,敢问先生此方出于何条文?
灵感仰 说: 麻黄25升麻15克 当归15克 知母10克 黄芩10克 石菖蒲10克 玉竹10 芍药10 天门冬10 桂枝10 茯苓10 甘草10 石 点击展开... 思路清晰。 但不认同对于这般对经方的糟蹋。 不知先生从何看出严重的热症? 不知先生从何看出此人中焦不衰? 干姜、石膏并用,可行? 再说此方架构。 麻黄 5 升麻 3 当归 3 知母 2 黄芩 2 石菖蒲 2 玉竹 2 芍药 2 天冬 2 桂枝 2 茯苓 2 甘草 2 (生 炙?) 石膏3 (生?熟!) 白术 2 干姜 2 用药上的细节就不细说了。 真个构架着实不咋地,麻黄用的重,有石膏顶着问题不大,但是,先生,真当认为白术、茯苓可制知母、黄芩、菖蒲、玉竹、天冬对于阳明胃的损害? 中焦一败,弃仲景姜辛五味于何地? 仲景一再强调,辨某某病脉症并治。先生弃辨字与何地?不问楼主不需补充些什么? 此为经方否? 强调用药之大,为经方者,着实可笑。 麻黄比例与他药呈5 :? 未曾见仲景用此方者,敢问先生此方出于何条文?
刘朝阳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3/24 帖子 33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年龄 60 2014/10/08 #36 个人观点;只根据感冒后咽痒咳嗽,可选用止嗽散,小青龙汤,清燥救肺汤,小柴胡汤。
爱万年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9/16 帖子 3685 获得点赞 74 声望 48 年龄 38 2014/10/09 #37 刘朝阳 说: 个人观点;只根据感冒后咽痒咳嗽,可选用止嗽散,小青龙汤,清燥救肺汤,小柴胡汤。 点击展开... 单用生石膏细末一天30克,凉水冲服。万事大吉。我用这个治了正常人几百个了,全好了。要是大病,上医院吧
刘朝阳 说: 个人观点;只根据感冒后咽痒咳嗽,可选用止嗽散,小青龙汤,清燥救肺汤,小柴胡汤。 点击展开... 单用生石膏细末一天30克,凉水冲服。万事大吉。我用这个治了正常人几百个了,全好了。要是大病,上医院吧
梅朵半含霜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1/20 帖子 3223 获得点赞 15 声望 38 年龄 12 2014/10/10 #38 爱万年 说: 单用生石膏细末一天30克,凉水冲服。万事大吉。我用这个治了正常人几百 点击展开... 石膏八禁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曾提出“白虎四禁”,石膏为白虎汤君药,因此白虎汤之禁实际上也就是石膏之禁。兹结合个人临床体会而扩充之。 1. 无汗 (热病初起,病邪在表,不得用石膏;而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脉浮,虽有身热,亦当从表而汗解,即里有郁热,客寒包火,当用石膏者也须兼用解表。也有胃虚营弱不得汗之虚证,更非石膏证。) 2. 口不渴 (无里热,若口中和而不渴,非表证即为里寒。) 3. 无烦躁 (肺胃无郁热。) 4. 脉浮 (病在表)、芤迟虚细 (虚寒)、沉实 (腑实)或结代(多为阴阳两虚)。 5. 舌苔白腻、黄腻而厚 (湿寒或湿热。湿热证湿重于热者不可用石膏, 盖石膏寒凉,有助湿之弊,前人用白虎加苍朮、三石汤,皆热重于湿者。) 6. 食少便溏 (素体脾虚,即使肺胃大热当用石膏者亦须酌减其量,或加健脾助运药,否则大泻。) 7. 老人、心力不健者 (此吾师姜春华先生谆谆告诫者。非用石膏不可时,宜加人参、麦冬保护心力。) 8. 虚证发热 (阴虚发热、气虚发热,均非石膏可退。)
爱万年 说: 单用生石膏细末一天30克,凉水冲服。万事大吉。我用这个治了正常人几百 点击展开... 石膏八禁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曾提出“白虎四禁”,石膏为白虎汤君药,因此白虎汤之禁实际上也就是石膏之禁。兹结合个人临床体会而扩充之。 1. 无汗 (热病初起,病邪在表,不得用石膏;而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脉浮,虽有身热,亦当从表而汗解,即里有郁热,客寒包火,当用石膏者也须兼用解表。也有胃虚营弱不得汗之虚证,更非石膏证。) 2. 口不渴 (无里热,若口中和而不渴,非表证即为里寒。) 3. 无烦躁 (肺胃无郁热。) 4. 脉浮 (病在表)、芤迟虚细 (虚寒)、沉实 (腑实)或结代(多为阴阳两虚)。 5. 舌苔白腻、黄腻而厚 (湿寒或湿热。湿热证湿重于热者不可用石膏, 盖石膏寒凉,有助湿之弊,前人用白虎加苍朮、三石汤,皆热重于湿者。) 6. 食少便溏 (素体脾虚,即使肺胃大热当用石膏者亦须酌减其量,或加健脾助运药,否则大泻。) 7. 老人、心力不健者 (此吾师姜春华先生谆谆告诫者。非用石膏不可时,宜加人参、麦冬保护心力。) 8. 虚证发热 (阴虚发热、气虚发热,均非石膏可退。)
灵感仰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8/09 帖子 319 获得点赞 6 声望 18 2014/10/10 #39 诗意人生 说: 思路清晰。 但不认同对于这般对经方的糟蹋。 不知先生从何看出严重的热症? 点击展开... 叨逼了半天每一个有用的,自己翻书去
灵感仰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8/09 帖子 319 获得点赞 6 声望 18 2014/10/10 #40 诗意人生 说: 思路清晰。 但不认同对于这般对经方的糟蹋。 不知先生从何看出严重的热症? 点击展开... 你问的问题书上都有答案,学的些狗屎吗,在这跟我拽文,想问就态度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