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咽痒咳嗽请指教

你说的温病那一套真没那闲工夫去学,我发的方也不是治干咳的,你就别瞎点评了,越说越丢人

嘻嘻,做人、学艺还是虚心点儿好啊,你说呢,老师?
 
喉痒的辩证个人感觉主要看痰来做决定,要亲眼所见才行。
 
咽痒咳嗽的确不好治,我觉得应该在止咳药物的同时加一些从肝论治的药物;
 
我一般用参苏饮加胆南星。
 
曾经,我只会抄一个方,服用——也许见效,也许不见效
现在,我会根据自身感觉,或用止嗽散,或用升降散,或用小青龙汤做加减。

上周,感冒1天后出现咽痒咳嗽 (痒重于咳,有痰)
我用了: 止嗽散+麻黄+僵蚕+牛蒡子+杏仁,(口服川贝粉少量,防止咳久化热)
 
灵感仰; 说:
灵感仰 发表于 2014-6-10 22:06
咽喉不利,清热滋阴温散并用

脾气虽然大点,分析和处方的思路却很高明,对经方的悟性也很高,能这样活用麻黄升麻汤,不错!
 
麻黄25升麻15克 当归15克 知母10克 黄芩10克 石菖蒲10克 玉竹10 芍药10 天门冬10 桂枝10 茯苓10 甘草10 石

思路清晰。
但不认同对于这般对经方的糟蹋。
不知先生从何看出严重的热症?
不知先生从何看出此人中焦不衰?
干姜、石膏并用,可行?

再说此方架构。

麻黄 5 升麻 3 当归 3

知母 2 黄芩 2 石菖蒲 2

玉竹 2 芍药 2 天冬 2

桂枝 2 茯苓 2 甘草 2 (生 炙?)

石膏3 (生?熟!) 白术 2 干姜 2

用药上的细节就不细说了。

真个构架着实不咋地,麻黄用的重,有石膏顶着问题不大,但是,先生,真当认为白术、茯苓可制知母、黄芩、菖蒲、玉竹、天冬对于阳明胃的损害?

中焦一败,弃仲景姜辛五味于何地?

仲景一再强调,辨某某病脉症并治。先生弃辨字与何地?不问楼主不需补充些什么?

此为经方否?

强调用药之大,为经方者,着实可笑。

麻黄比例与他药呈5 :? 未曾见仲景用此方者,敢问先生此方出于何条文?
 
个人观点;只根据感冒后咽痒咳嗽,可选用止嗽散,小青龙汤,清燥救肺汤,小柴胡汤。
 
个人观点;只根据感冒后咽痒咳嗽,可选用止嗽散,小青龙汤,清燥救肺汤,小柴胡汤。

单用生石膏细末一天30克,凉水冲服。万事大吉。我用这个治了正常人几百个了,全好了。要是大病,上医院吧
 
单用生石膏细末一天30克,凉水冲服。万事大吉。我用这个治了正常人几百

石膏八禁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曾提出“白虎四禁”,石膏为白虎汤君药,因此白虎汤之禁实际上也就是石膏之禁。兹结合个人临床体会而扩充之。

1. 无汗 (热病初起,病邪在表,不得用石膏;而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脉浮,虽有身热,亦当从表而汗解,即里有郁热,客寒包火,当用石膏者也须兼用解表。也有胃虚营弱不得汗之虚证,更非石膏证。)

2. 口不渴 (无里热,若口中和而不渴,非表证即为里寒。)

3. 无烦躁 (肺胃无郁热。)

4. 脉浮 (病在表)、芤迟虚细 (虚寒)、沉实 (腑实)或结代(多为阴阳两虚)。

5. 舌苔白腻、黄腻而厚 (湿寒或湿热。湿热证湿重于热者不可用石膏,
盖石膏寒凉,有助湿之弊,前人用白虎加苍朮、三石汤,皆热重于湿者。)

6. 食少便溏 (素体脾虚,即使肺胃大热当用石膏者亦须酌减其量,或加健脾助运药,否则大泻。)

7. 老人、心力不健者 (此吾师姜春华先生谆谆告诫者。非用石膏不可时,宜加人参、麦冬保护心力。)

8. 虚证发热 (阴虚发热、气虚发热,均非石膏可退。)
 
思路清晰。
但不认同对于这般对经方的糟蹋。
不知先生从何看出严重的热症?

叨逼了半天每一个有用的,自己翻书去
 
思路清晰。
但不认同对于这般对经方的糟蹋。
不知先生从何看出严重的热症?

你问的问题书上都有答案,学的些狗屎吗,在这跟我拽文,想问就态度好点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