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仲景存真集》

小青龙汤歌 (5)
桂枝芍药 甘草麻黄 细辛 干姜 各二两 半夏 五味 各半斤

(歌括)
桂芍麻甘小青龙。姜细半味以类从。心下有水咳气壅。干呕发热似火烘。
表虽未解里寒重。发汗利水保君身。渴利噎喘或满痛。小便不利皆奏功。
心下相火所居洞。水火相射病更凶。下而不上渴利从。上而不下噎喘逢。
留於肠胃小便壅。少腹应满与鼓同。发热而渴干呕动。枢机之剂如化工。
麻黄能开皮毛孔。细辛逐水气甚雄。半夏除呕胃寒送。五味干姜咳灭踪。
桂芍甘草本方重。更将加减告诸公。麻黄细辛性直勇。干姜猛烈气下松。
心液不足渴倥偬。半夏燥热不可宗。括篓根儿急早用。津液上升甘露浓。
利噎满喘向里贡。故去麻黄表忌攻。芫花茯苓水远送。附子除噎妙无邛。
杏仁定喘不欺哄。管教表里俱能通。化水为汗减称颂。外邪顿腥建奇功。
(又主水寒在胃。久咳肺虚。)
 
五苓散歌 (6)

猪苓去皮 白术 茯苓各十八铢 桂枝半两泽泻一两六钱

(歌括)
二苓泽桂术相当。五苓散是白饮汤。汗後表热不解放。烦渴饮水吸西江。
或饮即吐水逆恙。或便不利病膀胱。在里之表此方尚。内烦外热正堪当。
离宫真水运不上。膻中之火不宣扬。邪水凝结内不放。玄府之外不输将。
无津不把口舌养。胃能下输於膀胱。瑾记浮数脉景象。治水之法有二方。
表证己罢洪大壮。热在阳明表里藏。白虎加参是良将。清火益气得安康。
表证未罢浮数象。寒中表里在太阳。泽泻培本肾水畅。猪苓利用色相当。
白术归睥制流荡。茯苓入肺清源良。桂枝引导通卫上。外达内滋心肺乡。
推陈至新暖水养。水精舒展胃四旁。烦热解去精血爽。一汗而出寿无疆。
小发其汗逐水当。不是生津利水方。
 
十枣汤歌(7)
大枣十枚 芫花甘遂各等分

(歌括)
十枣芫花甘遂戟。太阳中风利呕逆。表解无有恶寒意。浆浆汗出发有时。
头痛心下满鞭痞。胁下牵引痛难亦。其人干呕而短气。里未和合此方宜。
水气为患有珠翼。或喘或咳吐利曳。或但吐利无汗忆。病在一处不难医。
此外行皮汗如与。内走咽喉而呕逆。下行肠胃以致利。水邪浩浩势泛溢。
且兼头痛并短气。心腹肠满痞鞭齐。邪结於中莫能御。三焦升降权难施。
辨症须要分表里。必於寒热察虚实。呕逆主里因风致。汗出似表发有时。
恶寒发热而不俱。头痛皆由水气逆。里邪充斥非渗治。表罢汗散亦非宜。
此方利水为最峻。辛苦寒毒气相须。决渎大下此一举。水患可平定无疑。
邪出尤恐伤元气。故选大枣把君立。调解药毒制水势。预保睥土不随虚。
 
麻黄杏仁甘草石羔汤歌 (8)
麻黄四两 杏仁五十枚 石羔半两 炙甘草二两
(歌括)
麻杏甘草石膏汤。温病发汗逐邪良。阴阳俱浮脉紧象。
自汗身重见形伤。汗下之後无汗恙。喘而灼热用此方。
石膏甘润把火降。不比黄连燥而刚。和中发表葛根当。
阴浮精发汗自荡。石膏镇阴清火强。表里俱热无升降。
中气不运更倡狂。多眠息鼾话难讲。杏仁调气无傍徨。
冬不藏精热伏脏。春风解冻邪外杨。乘势而汗法为尚。
身即大热仍此方。若非喘鼾言难状。治法当从白虎汤。
加参和米一齐放。表里皆虚妙非常。但热不虚参减上。
食入於阴气长阳。但热无寒虽项强。表里俱实忌桂姜。
重在存阴见识广。不必虑其亡了阳。开表清里为正项。
降火平喘寿而康。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歌 (9)
麻黄 连翘 甘草 生姜各二两 赤小豆一升 生梓白皮一斤 杏仁四十枚 大枣十二枚

(歌括)
麻黄连翘小豆汤。梓皮杏甘与枣姜。表寒不汗妄下降。
热不得越腹中藏。瘀热於里上炎炕。故但头上出汗浆。
无汗之处别有恙。湿执熏蒸身发黄。因而小便不利畅。
水气上溢皮肤乡。营卫不和从此降。心肺多为瘀热伤。
谅非桂枝能调养。必择酸苦气寒凉。小豆赤色通心脏。
酸取心气泻火殃。专走血分无阻挡。通经行津利膀胱。
梓皮白色肺相仿。清热理中此为良。专走内外气分上。
烦热解散为君王。佐建与杏泻心炕。开表不离姜麻黄。
甘草大枣把胃养。水升火降地天长。潦水味溥性流畅。
降火除湿成妙方。
 
文蛤汤歌 (10)
文蛤 麻黄石羔杏仁 甘草生姜 大枣各等分
(歌括)
文蛤甘草生姜枣。杏仁麻黄同石羔。病发於阳汗解妙。
庸工反用水攻疗。热破水劫不得跑。聚而不散邪愈潮。
外则肉上起栗泡。湿气凝结玄府曹。亿欲饮水烦热脑。
阳邪内郁不和调。当渴不渴有理道。皮气水气入肺涝。
小青难散内烦扰。五苓治水非皮毛。唯蛤咸寒生海岛。
补心塍热病自抛。皮肤之水设利道。胸中之烦内能疗。
阳为阴郁发汗好。湿在皮肤不同条。休把经络去动了。
热淫於内更难熬。故将桂枝去不要。麻黄汤内加石羔。
姜枣为引功最效。其不差者五苓销。汗出腹痛芍药妙。
渴饮不止此亦高。
 
桂枝二麻黄一汤歌 (11)
桂枝汤二分 麻黄汤一分
(歌括)
桂二麻一麻减半。偶中出奇妙而玄。桂枝汤後已大汗。其形如虐日再三。
太阳发汗是正篆。太过转属阳明前。不及转属少阳面。寒热往来头项兼。
强痛未罢表尚现。仍在太阳寻病源。虐乃暑邪久留站。其邪内着於募原。
发作有时不怠慢。日不再作仔细参。此因风邪营卫犯。动静常度失的端。
一日再发无主见。或者三度受熬煎。皮毛肌肉邪气纂。固非桂枝能解痊。
己经汗过理明显。又非麻黄能任担。故取桂二解肌畔。麻黄用一开表亿。
合而服之肌表散。似汗非汗缓而园。仲景合方有深念。权衡轻重似仙丹。
 
桂枝麻黄合半汤歌 (12)
桂枝汤 三合 麻黄汤 三合
(歌括)
桂枝麻黄合半汤。各取三分用偶方。前方汗出不彻状。再服缓汗解其殃。
此因未经发汗象。顷睃急汗有分张。热多寒少面赤样。阳气拂郁在表藏。
不得发越向外往。其身必痒不寻常。病久气虚好调养。表邪未解细推详。
多汗转属阳明上。不汗则转属少阳。欲从太阳愈此恙。不再作经立此方。
各煎合服不混账。水录二师不可当。相为表里两军将。翌道夹攻邪立亡。
 
桂枝加附子汤歌 (13)
桂枝汤加附子二枚去皮,(炮)破八片煎服不须啜粥。
(歌括)
桂枝外把附子添。汗多亡阳亦能安。病在太阳固当汗。
微似有汗病乃痊。此是太过失检点。遂漏不止恶风焉。
因之阳虚逆小便。四肢微急伸屈难。膻中亡阳欲外散。
玄府不闭风易间。津液外泻恶风浸。不能润下小便难。
诸阳之本四肢站。筋急不利难伸卷。离宫阳虚液难敛。
当用桂枝补心元。阳密自然止漏汗。恶风自罢易消愆。
坎中阳虚水泛滥。加附固肾阳回还。四肢得遂筋柔软。
小便自利获安全。发汗之剂更当辨。倘若大汗大渴烦。
乃是阳陷於里面。白虎加参滋阴先。麻黄太过阳外泛。
急服此方扶阳元。伤寒自汗脚急挛。阴虚是在未汗前。
此四肢急己发汗。阳虚汗後寻根源。便数便难两明显。
恶风甚於微恶寒。但足挛急病轻点。四肢不利重疾缠。
芍药甘草阴虚验。桂枝加附回阳丹。不辞苦心谈机变。
仲景命剂自通玄。
 
芍药甘草附子汤歌 (14)
芍药 炙甘草各二两 附子一枚
(歌括)
芍药甘草附子剂。急歌亡阳少人知。发汗而不解去病。
反转恶寒更甚些。表虽未解当救里。故加附子去桂枝。
病在太阳少阴起。上下相应有来历。不能蒇精把阳聚。
不能卫外太阳虚。致令阴邪久留此。亡阳之兆己在兹。
仍用姜附攻表剂。扶阳己反亡阳基。桂枝姜枣一切去。
芍药少阴津敛密。甘草温中止吐利。咽痛阴邪自远移。
附子固坎真火聚。肾中元阳得所凄。阴阳两虚把里治。
表邪自解邪效奇。能治少阴亡阳症。
 
桂枝甘草汤歌 (15)
桂枝 四两去皮炙甘草 三两
(歌括)
桂枝甘草药二般。补心峻剂对君谈。发汗过多心液散。
气馁心虚不能堪。心下悸动欲得拨。叉手自胃得心边。
独把桂枝甘草捡。补营养血补心丹。甘温相得和气贯。
心悸自平得安然。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歌 (16)
茯苓 半斤 桂枝 四两 炙甘草 三两 大枣 十二枚
(歌括)
茯苓桂甘大枣汤。泻肾培土制此方。汗後脐下有悸样。欲作奔豚来为殃。
豚为水畜理相仿。奔则疾驰把首昂。酷肖水势上攻象。此时尚在脐下旁。
欲作乃是将发状。当先急治勿傍徨。茯苓淡渗肾邪降。佐桂甘温心气扬。
甘草大枣土培旺。制水注海此为良。甘澜劳水为引尚。先煮茯苓以成汤。
制具所畏悸解放。令皆趋下得安康。
 
桂枝去芍药生姜新加人参汤歌 (17)
桂枝汤去芍药生姜加人参三两
(歌括)
去芍去姜任桂枝。新加人参名更奇。表在原无补中理。故名新加君当知。
汗後身疼不自己。珍来又见脉沉迟。芍药生姜为何去。辛散不可治表虚。
迟为脏寒内经起。芍药滋阴故远移。入心养血用桂意。不愎发汗与解肌。
甘草大枣为羽翼。辅佐甘性直补离。犹恶不大固元气。故加人参补中益。
血脉流通身痛息。此与桂枝人参翼。彼因妄下胃寒虚。故用姜术培胃地。
表热倍将桂甘施。此因发汗不得理。津液丧亡经络虚。不姜不术参独取。
表虚身痛一剂愈。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歌 (18)
芍药 生姜 白术 茯苓各三两 炙甘草 二两 大枣 十二枚
(歌括)
桂枝去桂苓术汤。芍药甘草与枣姜。服桂枝後症原样。仍当发汗用前方。
妄下依然痛头项。翕翕发热无汗浆。心下徵痛而满胀。小便不利病膀咣。
君将此方急用上。膀胱水去自安康。若是小便犹利恙。仍须发汗桂枝汤。
 
桂枝人参汤歌 (19)
桂枝,人参,炙甘草 各四两 白术五两干姜五两

葛根黄连黄芩汤歌 (20)
葛根半斤黄连黄芩 各三两 炙甘草三两
(歌括)
甘草白术与干姜。理中桂枝人参汤。葛根连芩甘草放。二方皆为下後方。
外症未解反下降。协热而利由此伤。脉微而弱细审量。心下痞鞭为虚阳。
辛热化痞软鞭当。甘温止利解表良。桂枝甘草尊无尚。佐以参术和干姜。
先煎四位桂枝放。解肌气锐和中强。下利不止脉促象。喘而汗出是盛阳。
邪束於表不开放。阳绕於内病形彰。喘而汗出利常降。暴注下迫热内藏。
固非桂芍能和畅。亦非厚杏所可降。葛根质重气轻爽。解肌止利为君王。
芩连苦寒清肃状。止汗除喘作栋梁。甘草温中调升降。先煮葛根以为汤。
後将诸药和停当。清中气锐解肌良。表热里寒桂参向。表里俱热葛连当。
补中解表化痞象。凉中散表止利详。仍把桂枝葛根讲。不明理中泻心汤。
特为表症未解放。故以解肌之名扬。仲景两解功浩荡。神化不测妙无方。
 
桂枝去芍药汤歌 (21)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歌括)
桂枝去芍疗胸满。加附又治微恶寒。皆成温剂促脉见。
一加一减任抽添。阳脉阳症知促满。阳虚阳盛满促兼。
此是下後促无汗。胸满不喘阳虚边。寒邪内结作胸满。
桂枝汤中把阴删。去芍阴气自流散。扶阳之剂味皆甘。
方有加减症有变。阴气凝聚微恶寒。姜桂力薄邪不散。
加附辛热逐边关。仲景采药隋机变。一片纯阳不老丹。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歌(22)
桂枝汤加厚朴三两去皮杏仁五十枚
(歌括)
桂枝加厚与杏仁。下後微喘表未清。喘者夯是麻黄证。
此因下後表犹存。腠理己疏桂宜进。不用麻黄开玄门。
但加杏仁恐不胜。必加厚朴之辛温。佐桂解肌易而顺。
佐杏降气妙而神。喘家常将此方省。审征加减病自平。
 
桂枝加芍药汤歌(23)
桂枝汤倍加芍药三两
桂枝加大黄汤歌
桂枝汤大黄二两芍药三两
(歌括)
桂枝加芍建中剂。更加大黄调胃方。腹满时痛仍强项。
并病太阴与太阳。若大实痛表不畅。是又并病阳明乡。
皆因妄下转属象。显非本征细推详。脾胃中宫同管掌。
位同职翼有分张。太阴主出浊下往。病出不利受其殃。
因表未罢阳邪降。陷入太阴把脾伤。倍芍滋阴补脾上。
以除满痛阴和阳。阳明主纳传化广。病则燥结而不行。
亦由表邪未解放。阳邪陷入把胃戕。除太实痛当求讲。
以润胃燥加大黄。下利兆由腹满胀。燥屎微因实痛伤。
不立他剂去调养。桂症未罢仍守方。固非治病求本向。
亦非升举除邪阳。但就目前把道想。土安物化妙靡常。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歌 (24)
茯苓 四两桂枝 三两 白术二两 炙甘草 二两
(歌括)
茯苓桂枝术甘汤。动经身摇用此方。只因前日吐下妄。心下逆满冲胸膛。
珍来沉紧脉形状。起则头眩虚表杨。复发其汗攻表上。故尔振摇不安康。
肝邪自下而达上。下实上虚头眩当。吐下沉紧细堆想。在里无寒是堤纲。
浮紧沉否中风象。结胸热实沉紧当。浮紧而弦邪外撞。沈紧之弦邪内藏。
经动一身振摇荡。木邪内发说端详。君以茯苓肺气爽。治节一出逆自降。
桂补心血经络畅。术补元气胃亦康。甘草调和营卫上。头自不眩身容壮。
粗工遇此未审量。鲜不认为真武汤。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