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医案 周慎斋医案赏析

一富翁满口痰珠,至舌尖则成大泡,来至绵绵不绝。察其脉症,知其大热在胃,大寒在肺。先用参附汤一剂保定

用参附汤有何深意?
 
用参附汤有何深意?

此证初见有些蹊跷,周慎斋先生也是一时找不到应对良策。

胡慎柔按:治是症时,药已屡投不应,值寒夜,先生拥炉火而坐,炉中偶以炊饼炙热,有童子误滴少水其上,遽发大泡,因悟病机,投以前药立愈。


悟出的病机是什么?咱们不妨试着说下,期待高手再加指教:
1、此患为富翁,自然是膏粱厚味,久之壅滞化热,炼液成痰。
2、脾胃是运化水谷之地,运化的水谷精微要通过脾的升清,上归于肺,再通过肺的宣发肃降作用布散周身。现在这个富翁,胃热熏蒸,向肺输送的力量很足,精微、痰浊一起都推上去了,但肺的输布功能却是不足,故‘怪证’见矣---满口痰珠,至舌尖则成大泡,来至绵绵不绝。
3、‘先用参附汤一剂保定肺气’实际是加强了肺部通调水道,宣发肃降的功能,把中焦输送上来的物质布散出去。
4、‘少顷以辰砂六一散泻其胃火而愈’这是治本,把胃中的火引到下面去
5、抓住病证的关键点,针对性的解决掉,故立愈。案中说‘察其脉症’,但脉是什么样并没说,不过从症的角度来分析‘大热在胃,大寒在肺’是可以确定的。当然,此间所说的‘寒、热’也是相对而言
6、‘满口痰珠,至舌尖则成大泡,来至绵绵不绝’此为象;‘炉中偶以炊饼炙热,有童子误滴少水其上,遽发大泡’这也是象。象同则理同,这也是中医里的‘象思维’。
 
此证初见有些蹊跷,周慎斋先生也是一时找不到应对良策。

胡慎柔按:治是症时,药已屡投不应,值寒夜,

这则医案的确有点费解。病机的形象思维倒是取象比类之法。若非慎柔的注解,还不易理解。
 
此证初见有些蹊跷,周慎斋先生也是一时找不到应对良策。

胡慎柔按:治是症时,药已屡投不应,值寒夜,

中医的思维的确是独特,一切皆是以大自然为准绳。妙!
 
用参附汤有何深意?

一女病,痰出盈盆不止,脉豁大无力,此内伤不足之症,脾虚不能统痰。乃用人参、附子各五钱,干姜、荜拨、枳壳、槟榔,二剂而愈。


再观此案,或能增加对参、附之用的理解
 
一女人心口右边作痛,引背及两胁,询之幼时为人当背一拳,此血凝气滞也。以灵脂、蒲黄半生半炒各五钱,乳香、没药炙去油,当归各一两,肉桂三钱。酒下二钱,服尽愈。

气滞血瘀,用血府逐瘀汤可否?
按图索骥似不如对证用方灵动。
 
一妇郁怒不发,久之噎声甚高,言谈不知,终始嘈杂易饥。《经》曰:“心病为噫。”此因忧郁于心胸也。用桃仁承气汤,下蓄血数升而安。《经》曰:“血蓄在上则喜忘,在下则喜狂也。”


经典不是空洞的玄理,而是施治指针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桃仁承气汤
https://www.tcmbe.com/threads/195906
 
按后世忧郁与心胸可与血府逐瘀汤不知可否?
 
按后世忧郁与心胸可与血府逐瘀汤不知可否?

从案中‘下蓄血数升而安’似乎血府逐瘀汤力所不及。并且此案或有下焦蓄血见证,案中没有记述.?
 
一女病,痰出盈盆不止,脉豁大无力,此内伤不足之症,脾虚不能统痰。乃用人参、附子各五钱,干姜、荜

补虚。有道理。
 
本帖最后由 三先生 于 2014-1-12 08:03 编辑

一人咳逆连声,脉来有力,因相争,肝木受邪。自思金能克木,用铁二斤,烧红水淬,饮之即愈。



生铁落饮出自《素问.病能论篇》:

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

岐伯曰:生于阳也。

帝曰:阳何以使人狂?

岐伯曰: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名曰阳厥。

帝曰:何以知之?

岐伯曰:阳明者常动,巨阳少阳不动,不动而动,大疾,此其候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夺其食即已。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夺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铁络为饮,夫生铁络者,下气疾也。

脉来有力,有余之象。‘因相争’知肝木受邪,生铁落属金,金克木者平肝木之横逆也。后张锡纯重用代赭石治此类,意同。
 
一妇患时疫,饮水过多,心下坚痞,咳逆倚息,短气不卧,汤药不下,诸药靡效,作停饮治之,进以五苓散而愈。


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大医治病皆有所本,非想当然者可比。此案又为《伤寒》一注脚。
 
一妇患呕吐,粒米不入六日矣,兼头眩,胸膈如束而不舒。诊其脉,沉弦而驶,且无力,此属气虚夹痰郁。以人参三钱,陈皮、川归各一钱,乌药用人乳炒,加竹沥、姜汁,十剂而愈。


《经》言: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何况六日不入水谷。
 
一妇自丹田冲上,遂吐清水,盖火气上逆,由丹田虚寒故也。用白术二两、白豆蔻五钱为末,早晚以滚汤调下。盖白术补脾,豆蔻温肺,此药服之,则金水相生,其病渐愈。倘在男子,纯阴无阳,则为不治之疾。




气上冲胸,欲做奔豚?
 
一妇呕吐,诸药罔效。用沉香、乌药等份,人参、甘草减半,姜一块,淡盐沾药擦牙根,津液咽下后腹痛如刀刺,下痰碗许而愈。

气虚夹痰证的又一治法
 
一人饮食如常,每遇子时吐,大便秘结。其人必有苦虑忧思,脾气郁结,幽门不通,宜扶脾通窍为主。用人参、白术以苍术汁拌炒、茯苓各一钱,炙甘草五分,附子煮乌药三分,姜水煎服愈。
 
【查应希,七月内感风,至八月身热不退、泄泻、喘促、脉大而豁,此肺虚而内有伏水。用五苓散加人参二钱、干姜一钱,一服而痰泻退,仍有余热,再用四君加半夏、柴胡、姜、枣,煎服愈。】

豁,则中空。身热、脉大而豁,为阳浮于外,更见阴弱于内者用桂枝汤,若内见饮邪不化者,用五苓散。

泄泻、喘促,中阳不足,痰饮内生。参、姜扶助中阳,中土健运,痰泻退此为理中汤之半。

仍有余热,用四君护住中焦,更加小柴胡化裁.


所谓得仲景之髓者,或谓此类

————————————————————————————————————————————————————————

老兄,把此案中【感风】二字,再带进去分析。 看看症状,与脏腑之间的关系。或许可以理解的更深一些的
 
一人吃粥饭即吐,饮酒则不吐,此淤血凝积也。盖酒性太热,力能化血,故通关直下,非若饮食之有形阻碍也。用辛热没药四两,服至春暖,凝血化解,后吐血而安。

探知病原为瘀血,用药则水到渠成。至春暖天气升发,人亦应之,故吐血而安。后当视其情况固其根本,以防复发
 
一妇产后伤食,致胃虚不纳谷,四十余日矣。闻谷气则恶心而呕,闻药气亦呕。求治,吾师恳辞曰:药不入,无法以治。其家愈求不已,遂用人参、茯苓、白术各一分,甘草二分,陈皮、藿香、砂仁各五分,神曲一钱,十年以上陈仓米—合,顺流水二大盏煎沸,泡伏龙肝研细,搅浑,放澄清,取—盏,加姜枣煎服,数服愈。

虚则补之是其常,人所共知;而用量之轻,变通之妙,值得玩味
 
一病呕吐清水,从小腹起直于出口。用半夏五钱、干姜去皮炮、丁香二钱,三味研末,临发时,白滚汤调服愈。

与前‘一妇自丹田冲上,遂吐清水..’案对看有何不同?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