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羚羊角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1两,木通1两(锉),射干1两,川升麻1两,地骨皮1两,芦根3两(锉)。
出处: 《圣惠》卷十。
主治: 伤寒咽喉疼痛,心神烦闷。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1两,前胡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2两(去芦头),陈橘皮2两(汤浸),赤茯苓1两,马蔺子2两(微炒)。
出处: 《圣惠》卷五十。
主治: 食噎。饮食不下,妨闷极甚。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1两,前胡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2两(去芦头),陈橘皮2两(汤浸),赤茯苓1两,马蔺子2两(微炒)。
出处: 《圣惠》卷五十。
主治: 食噎。饮食不下,妨闷极甚。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1两,前胡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2两(去芦头),陈橘皮2两(汤浸),赤茯苓1两,马蔺子2两(微炒)。
出处: 《圣惠》卷五十。
主治: 食噎。饮食不下,妨闷极甚。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1两,葳蕤1两,甘菊花1两,泽泻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木通(锉)1两。
出处: 方出《圣惠》卷三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七十四。 功效:去肝肺热毒。
主治: 眼赤肿痛,并白翳。
用法用量: 每服3-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1两半,桑根白皮1两半(锉),木通1两半(锉),赤茯苓1两半,旋复花1两半,葳蕤1两半,川升麻1两半,川芒消1两半,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出处: 《圣惠》卷三十三。
主治: 眼热毒所攻,目珠子突出。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临卧再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1两,沙参3分,防风3分(去芦头),木通3分(锉),旋复花半两,泽泻3分,前胡3分(去芦头),菖蒲半两,牵牛子1两半(微炒)。
出处: 《圣惠》卷三十六。 功效:利肾气,退热。
主治: 耳聋,不闻言语。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食后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1两,生干地黄1两,汉防己1两,当归1两(锉,微炒),赤芍药1两,桂心1两,石膏2两,麻黄2两(去根节),甘草半两。
出处: 《圣惠》卷七十八。
主治: 产后中风发热,面赤气喘,头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竹叶2-7片、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1两,生干地黄1两,汉防己1两,当归1两(锉,微炒),赤芍药1两,桂心1两,石膏2两,麻黄2两(去根节),甘草半两。
出处: 《圣惠》卷七十八。
主治: 产后中风发热,面赤气喘,头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竹叶2-7片、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1两,黄连1两(去须),木通1两(锉),桑根白皮(锉)1两,芦根2两,旋复花3分,川芒消2两。
出处: 《圣惠》卷三十三。
主治: 眼赤脉,上下冲贯黑睛,脏腑壅闷。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1两,黄芩1两,栀子仁1两,麦门冬1两(去心),川升麻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出处: 《圣惠》卷五十五。
主治: 血黄。头痛心闷,眼运欲倒,胸膈热壅,鼻衄不止,咽喉干燥,舌上生疮。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入地黄汁半合,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1两,麻黄1两(去根节),独活3分,赤茯苓3分,黄耆3分(锉),黄芩3分,秦艽3分(去苗),远志3分(去心),桂心3分,芎?3分,麦门冬1两(去心),葛根3分(锉),石膏1两,赤箭3分,白鲜皮3分,人参3分(去芦头),沙参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出处: 《圣惠》卷四。
主治: 心脏中风。言语謇涩,恍惚惊悸,神志错乱,面赤心烦,四肢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茯神2分,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防风半两(去芦头),犀角屑半两,赤箭1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蔓荆子半两,石膏2两,芎?3分,杜若3分,细辛半两,前胡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多微赤,锉)。
出处: 《圣惠》卷六十九。
主治: 妇人风眩头疼,四肢烦热疼痛,痰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3分,犀角屑2分,牛黄1分(细研),人参半两(去芦头),白茯苓1两,麦门冬3分(去心),黄耆3分(锉),栀子仁3分,甘草1两(炙微赤,锉),紫菀3分(去苗土),丹参半两,玄参3分。
出处: 《圣惠》卷十。
主治: 伤寒衄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6分,去滓,入牛黄末1字,搅令匀,放温频服,不拘时候,以愈为度。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3分,黄连3分(去须),木通3分(锉),赤芍药3分,防风3分(去芦头),黄芩3分,甘草(炙微赤,锉)3分,葳蕤2两,栀子仁半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石膏2两。
出处: 《圣惠》卷三十二。
主治: 眼睑垂肿,口干,心躁,头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3分,防风半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去心,焙),川升麻3分,赤茯苓1分,前胡1两(去芦头),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枇杷叶3分(拭去毛,炙微黄),荆芥半两,细辛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出处: 《圣惠》卷二十。
主治: 风痰气壅,心胸不利,头目烦疼,少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淡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烧灰)3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三八。
主治: 赤黑丹毒。
用法用量: 以鸡子白调如糊,涂敷患处,每日2-3次。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镑)1钱5分,独活1钱5分,归身3钱,川芎1钱,茯神3钱,羌活1钱,苡仁3钱,防风1钱,炙甘草7分,东洋参7分,钩藤2钱,桑寄生2钱。
出处: 《医方简义》卷五。
主治: 妊妇血虚受风,口噤,角弓反张,不省人事,痰涎上潮,名曰子痫。
用法用量: 上加生姜3片,水煎服。
加减: 如因嗔怒而致者,加白芍、桑叶、条芩(炒)各1钱;挟虚风者,加煨天麻、枣仁各1钱。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角2两,独活8钱,当归2两,白芍(酒炒)1两半,生地4两,肉桂4钱,川芎1钱,防风8钱。
出处: 《医略六书》卷二十。
主治: 筋痹,肢节束痛,脉弦数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竹沥、生姜汁各半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各家论述: 血不荣筋,筋失所养,风热乘间袭入厥阴,故成筋痹,而疼痛如束焉。羚角清厥阴之热,生地滋厥阴之阴,当归养血荣筋,白芍敛阴舒筋,川芎行血中之滞气以却痹,肉桂搜厥阴之淫气以平肝,防风开腠理,独活祛伏风,竹沥、姜汁以活络行经也。俾风热两解,则经气清和而筋痹自舒,束痛自止。此散风热以舒筋络之剂,为筋痹肢节束痛之专方。
 
名称: 羚羊角散 别名:羚羊角散
组成: 羚羊角屑1两,槟榔1两,木通1两(锉),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红雪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升麻3分。
出处: 《圣惠》卷三十八。
主治: 乳石发动,三焦气壅,心神烦闷,大小肠壅滞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每日3-4次。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