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7911
- 获得点赞
- 978
- 声望
- 113
原文:
黄帝问于歧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毋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异其章,别其表里,为之终始,令各有形,先立针经,愿闻其情。
注释:
此一节看似平淡而泛泛,其实已经深刻地概括出针刺治病的基本原理,那就是“通其经脉,调其血气”。换言之,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的作者看来,凡人体一切疾病都是经脉不通,血气不调所致,也正因为病机如此,所以才可以用“微针”治疗疾病。“微针”是金属针具(亦即本篇所谓“九针”)的统称。“微”的本意是精微、小巧,此乃相对于“砭石”而言。因为“九针”都是金属打制而成,和粗陋笨重的石质针具相比,自然精微小巧了许多,故谓之“微针”。砭石是上古先民的医疗器具,尽管砭石是从石器工具的不断革新中演化出来,但是仍然相当粗陋,充其量只是用于刺切肌肤脓疡等简单外科疾病,至中古时期发明了金属针具,而金属针具可以刺入正常的肌肤之内,起到“通经脉,调血气”的作用,进而调整改善内部脏腑的生理功能,从而向复杂的内科疾病发起挑战,故金属针具的发明不但在医学史上是一重要的里程碑,而且在当时也属于医疗技术方面的一个巨大进步。《灵枢经》的作者之所以把“九针”作为第一篇的标题,就是为了刻意地强调金属针具的出现对于当时的医学领域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然而随之而来的便是客观上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关于针刺治病的理论,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复杂的内科疾病以及正确地使用这些金属针具,这就是《内经》(即流传于后世的《灵樞》与《素问》)的由来,其中《素问》主要讲如何正确地认识疾病,《灵枢》则主要讲如何使用针刺的方法治疗疾病,此所以《灵枢》在当时又名为《针经》。
“为之经纪”是说编撰的这部著作要达到比较高的学术水平,以成为医学领域之经典教科书。
“异”,分别主次;“章”,章节;“别”,分别顺序;“表里”,表象与本质,代指总纲和子目。“异其章,别其表里”,是说《灵枢》这部大型论著必须按照纲目主次顺序,分章节叙述。
“为之终始”是说《灵枢》这部书有始有终,是一套完整系统的理论。
“令各有形”是说《灵枢》这部书所讲述的每一条治疗法则,都紧密联系临床实际,言之凿凿,论有实指,绝非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之空谈妄说也。
《内经》作者正当医学史中的上古与中古的交替时期(从“无用砭石,欲以微针”句足可以认定,砭石时代刚刚过去,微针时代刚刚到来),所以历史地承担起创立“针经”的重任。然而从历史验证的实际效果来看,这也正是包括中草药治疗在内的所有中医理论的源头,所以,深入细致地研究《内经》,以揭示其中蕴涵的奥秘,对于探寻中医理论的来龙去脉、把握中医理论的本质,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唯一的途径。
这一小节主要讲著书的目的以及著述原则,实即相当于《灵枢》这部书的概论。
黄帝问于歧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毋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异其章,别其表里,为之终始,令各有形,先立针经,愿闻其情。
注释:
此一节看似平淡而泛泛,其实已经深刻地概括出针刺治病的基本原理,那就是“通其经脉,调其血气”。换言之,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的作者看来,凡人体一切疾病都是经脉不通,血气不调所致,也正因为病机如此,所以才可以用“微针”治疗疾病。“微针”是金属针具(亦即本篇所谓“九针”)的统称。“微”的本意是精微、小巧,此乃相对于“砭石”而言。因为“九针”都是金属打制而成,和粗陋笨重的石质针具相比,自然精微小巧了许多,故谓之“微针”。砭石是上古先民的医疗器具,尽管砭石是从石器工具的不断革新中演化出来,但是仍然相当粗陋,充其量只是用于刺切肌肤脓疡等简单外科疾病,至中古时期发明了金属针具,而金属针具可以刺入正常的肌肤之内,起到“通经脉,调血气”的作用,进而调整改善内部脏腑的生理功能,从而向复杂的内科疾病发起挑战,故金属针具的发明不但在医学史上是一重要的里程碑,而且在当时也属于医疗技术方面的一个巨大进步。《灵枢经》的作者之所以把“九针”作为第一篇的标题,就是为了刻意地强调金属针具的出现对于当时的医学领域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然而随之而来的便是客观上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关于针刺治病的理论,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复杂的内科疾病以及正确地使用这些金属针具,这就是《内经》(即流传于后世的《灵樞》与《素问》)的由来,其中《素问》主要讲如何正确地认识疾病,《灵枢》则主要讲如何使用针刺的方法治疗疾病,此所以《灵枢》在当时又名为《针经》。
“为之经纪”是说编撰的这部著作要达到比较高的学术水平,以成为医学领域之经典教科书。
“异”,分别主次;“章”,章节;“别”,分别顺序;“表里”,表象与本质,代指总纲和子目。“异其章,别其表里”,是说《灵枢》这部大型论著必须按照纲目主次顺序,分章节叙述。
“为之终始”是说《灵枢》这部书有始有终,是一套完整系统的理论。
“令各有形”是说《灵枢》这部书所讲述的每一条治疗法则,都紧密联系临床实际,言之凿凿,论有实指,绝非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之空谈妄说也。
《内经》作者正当医学史中的上古与中古的交替时期(从“无用砭石,欲以微针”句足可以认定,砭石时代刚刚过去,微针时代刚刚到来),所以历史地承担起创立“针经”的重任。然而从历史验证的实际效果来看,这也正是包括中草药治疗在内的所有中医理论的源头,所以,深入细致地研究《内经》,以揭示其中蕴涵的奥秘,对于探寻中医理论的来龙去脉、把握中医理论的本质,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唯一的途径。
这一小节主要讲著书的目的以及著述原则,实即相当于《灵枢》这部书的概论。